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炒股入门书籍推荐豆瓣(炒股入门书籍)

2023-09-28 10:18分类:股票公式 阅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炒股入门书籍推荐豆瓣,以及炒股入门书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想学理财又怕被骗?还是靠自己吧,三本新手必读理财书

有哪些面向新手的个人理财书籍值得推荐?

只推荐3本书,都是很多人推过的经典,不过我会加上我的感悟和应用

读书不用,不如不读!

文末有惊喜!

1、《富爸爸穷爸爸》

投资理财必看书籍,里面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学习:

“最大的损失是机会损失。”

“财商(Financial I.Q)是由四项主要技能组成的:财务知识(阅读理解数字的能力);投资战略(钱生钱的科学);了解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科学);法律规章。”

“90%的美国公众财务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为了避免损失而理财,而不是为了赢利而理财。”

“我有150多个雇员。他们只是要求工作,并获得报酬。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用来为钱而工作,却不愿去弄明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作者有两个爸爸:

“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

“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

他遵从“穷爸爸”为他设计的人生道路:上大学,服兵役,参加越战,走过了平凡的人生初期。直到1977年,亲眼目睹一生辛劳的“穷爸爸”失了业,“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的有钱人。

他毅然追寻“富爸爸”的脚步,踏入商界,从此登上了致富快车。

作者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

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我的应用

1,分清资产和负债的区别

这点对于人们认识理财,真的是太重要了,有的时候,你觉得那是资产,往往却是你的负债,只不过是你自己的自嗨罢了。

知道了资产与负债的区别后,才能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制定收、支计划,改变自己的财务情况。

2,富人不为钱工作

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有钱人和大部分普通人的本质区别。越早看破这点,就能越早跳出这个牢笼。没有钱的恐惧使得人在现有职位上努力工作换取薪水,但没有动脑筋思考如何开源。

富爸爸系列中最推崇的理财手段就是——贷款买房子。

贷款买房、创业、投资实体是富爸爸投资的永恒三部曲!

富爸爸系列有很多,越往后的水准真的是不敢恭维,很多内容感觉都是临时拼凑出来,只推荐大家看富爸爸系列中有料有干货的前三本。

2《小狗钱钱》

这本书看上去像是一本童话书,大人其实同样适合看。我们大多数人对金钱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知。而这本书,用童话的方式讲述了财富的概念。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岁左右建立。“欧洲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的理财童话书《小狗钱钱》图文并茂帮小朋友建立金钱观。

该书借一个会说话的小狗钱钱之口

教会你如何从小学会支配金钱;

如何像富人一样思考,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

如何理财投资,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我的应用

《小狗钱钱》中我认为核心的部分就是“梦想储蓄罐和梦想相册”,当一个人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通过笔纸呈现中自己眼前,才会真正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在未来做些什么。只有你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你才会想办法努力去获得。

说总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容易遗忘的事情。

我看到身边太多的朋友在聚餐的时候意气风发的畅想自己的未来,可是聚会结束后,那些梦想也随风而逝了。甚至第二天问起来,他们已然什么都不记得了。

梦想相册就是让目标可视化,活在自己规划可预见的未来。

我不仅仅有自己的梦想储蓄罐和梦想相册,也要求我9岁的女儿也制作自己的梦想相册。

现在,她的梦想储钱罐里已经有4位数的资金了。

成功日记是另一个亮点。

这是培养自信的好办法,回顾成功日记,你会找到从前勇敢自信的自己,从前所有勇敢的自己站在一起,将会打败现在那个犹豫不前的自己。翻看成功日记,将会成为你的一个爱好。

3《股票作手回忆录》 利佛摩尔

华尔街“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的传记小说。我们从这本书里能看到,利弗莫尔在几起几落的投机生涯中,用亿万美元亏损换来的股市生存之道——跟趋势做朋友,跟自己做敌人。

因为对人性的深刻描写,本书也被人称为“不炒股的人需要读的唯一一本跟股票有关的书”。这本书1998年引进中国,20年里除了至少20个版本,平均一年一版,资深股民几乎人手一本。

我的应用

这本书现在是不那么热门了,我学投资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它(富爸爸穷爸爸不算)。

里面有很多金句,印象最深的,帮我赚了6位数以上的那句话是:

牛市中要守住自己的部位,让利润奔跑。

彩蛋来了!

奉上两个好用的阅读策略

调查阅读

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看豆瓣(英文我也看不懂,只能找翻译版本),平行比较几本,选一本。

再看目录,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

看具体章节,目的学习直接切入重要章节,系统学习从目录开始。

辐射阅读

找到一本好书后,阅读完,做好笔记后。

一是通过网络去找寻作者的其他作品。

二是查询并且阅读全书中提及或者推荐的其他好书。

近年来读到的最佳投资书籍,记下了200段精华

@静逸投资 的《投资至简》这本书,堪称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投资书籍(也许没有之一)。

豆瓣上读过此书的暂时还寥寥不足百人,但评分高达9.3分(本人也打出了五星),口碑可见一斑。

如此好的一本投资书籍,竟非出自国外大咖,而是出自我们国内的投资界“后浪”,不禁感到惊喜又钦佩。听闻作者是两个北大毕业的才子。

通读下来,这本书深合我意,像是我自己很想写、却还写不出的书。书中给出的关于投资的结论,很全面、很准确、很辩证、很经典,应很适合反复翻阅和温习。

我也将阅读过程中收获最大、希望后续自己能够“学而时习之”的一些段落,摘录了下来,正好200条——没错满满都是精华。

为尊重原作者起见,本文不标原创。希望如有转载的,首先请注明作者和出处(静逸投资、《投资至简》),其次愿意的话可以把我这个整理者也捎带注明一下。

当然书的内容之完整、具体和精彩,尤其还介绍了几个经典案例也都剖析得比较彻底,断然不是摘录的所谓“干货”能替代的,希望大家都能去购买一本正版书籍以表支持。

1.“投资就是放弃一种资产,获得另一种资产更多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这就是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投资的“原点”,包含了投资的所有要义和精髓。其他的关于投资的一切道理不过是这句话的推论和实践。

2.买股票就是买企业,那么到底是在买企业的什么东西呢?是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吗?是买企业的品牌和技术吗?是买企业运营资本的能力吗?都对,但都不完全。买企业,买的是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

3.现金流折现就是一项资产的“内在价值”。我们做一切投资决策,都应该首先基于内在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价值”“账面价值”“市场公允价值”“清算价值”。只有内在价值才是我们得到的,其他的可能是我们曾经付出的,现在要付出的,或者别人付出的,更多的只有参考价值。

4.现金流折现是评估一切资产价值的统一标准。所有资产类别,无论是现金、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未上市企业、保险、比特币、黄金、白银、农场、房地产、商铺、字画、古董、艺术品、苹果树还是老母鸡,都可以用其未来现金流折现来评估其价值。

5.买入企业和买入债券是完全同样的道理。企业是特殊的债券,债券是特殊的企业。只不过债券和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形式有很大不同,债券的息票是提前定好的,到期日也是定好的。而企业的未来的息票和到期日则是没有提前确定的,未来还可能遇到很多变数。

6.我们应知道,做一笔投资,我们放弃的到底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只有得到的大于付出的,这笔投资才有意义。而“付出的是什么”和“得到的是什么”,有时候并非一目了然。

7.只有公司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回购对现有股东才有意义,相当于股东放弃现金。从市场上买入了价值更大的资产(本公司的股票)。

8.依据资产未来现金流特征的不同,可以将所有资产分为三种类型:现金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

9.现金类资产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流动性,并对其他资产形成保护。巴菲特说:“现金就像氧气,当它存在的时候,从来不想它,但当缺了它的时候,却是心里唯一想要的东西。”所以现金在关键时刻有救命的作用。很多企业的倒闭并非没有高价值的资产,而是缺乏流动性资产,缺乏现金。

10.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在投资中应该只用闲钱。所谓闲钱,就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会动用的钱。只用闲钱,可以保证我们不会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被动决定我们的卖出时点。闲钱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更加坦然地面对各种极端市场情况。

11.除了保证必要的流动性外,现金类资产在资产配置中应该占据比较小的比例。因为它们在长期来看是高度确定会永久损失本金的资产。

12.有些所谓的类现金资产,并不真正等同于现金,并不具备现金的最高流动性和“中心化”特征。一些银行理财产品,表面上有现金的模样,却要求锁定几十天至几年不等,背后的资产甚至是股权或债券。这就失去了我们持有现金类资产的应有之意。我们在选择现金类资产时,一定要想明白现金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13.股权类资产因为总体上有比较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产出,相对容易评估。因为有持续的产出,所以不需要他人“接盘”,甚至不需要股市等交易市场的存在,投资者也能享受产出的现金流。这类资产是投资者精耕细作的大本营。长期来看。股权类资产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最大的回报。

1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本能够取得比物质资本多得多的回报,其重要性甚至已经远超过物质资本。卓越的企业家和卓越的管理层能够在相同的物质资产条件、相同的商业模式下,领导企业获得远超同行的总(物质)资产回报率,这种现象在某些行业、某些企业非常突出。

15.在现有会计准则下,并非所有创造净利润的资产都体现在了资产负债表中。

传统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完整的表述应是:物质资产=债权所有者权益+股权所有者权益

如果再加上隐含的部分则是:

创造利润的资产=物质资本形态资产+人力资本形态资产

=债权资本所有者权益+股权资本所有者权益+

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

16.股票代表对企业利润的所有权,可以享受到企业的成长带来的利益。而债券支付利息的大小和时间都是固定的,无法享受企业成长的复利效应,所以债券的长期收益不如股票。

17.投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主要配置何种类别的资产。

18.投资股权类资产(尤其是上市类股权)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判断失误或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时,比较容易退出。

19.对个股而言,即使再优秀的公司,也可能在某年股价腰斩,也可能好几年不涨。由于损失厌恶是人类本能,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可以看淡这种波动。

20.对于一个对股票资产有深入研究的投资者,波动性大也是一个优势而不是劣势,这可以让竞争对手很少,而且时不时可以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大量优质的股权资产。

21.我们投资一家未上市企业的目的就是获得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投资上市企业也是一样。

22.如果把投资比作一场游戏,那么玩游戏的有两拨人。他们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第一种把股票当作企业的一部分,第二种只希望以更高的股价卖给别人,前者叫作“股权投资者”,后者叫作“筹码交易者”。

23.安全边际既是控制风险的办法,也是提高收益的办法。当然,如何掌握好安全边际的度,也有一定艺术性。

24.现金流折现公式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反复领悟,会发现投资中的种种错误,或似是而非的做法,都是偏离了这一投资的原点。可以这么说,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是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唯一标准。

25.买入一家公司的唯一理由就是,买入价格相对于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内在价值)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26.投机并不违法,也并非不道德,但是长期投机成功的概率非常低。投机者在长期几乎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27.无论投资于何种资产,不管是股票、债券、房地产还是贵金属,只要能对其未来现金流做出了高度确定性的评估,依据其内在价值与当前价格的差距来投资,而不是脱离价值的炒作,都可以叫作“价值投资”。

28.投资要保证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就必须建立在高度确定性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家企业的寿命和未来现金流,与预期大不相符,这样“投资”是没有确定性的,只是在碰运气。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至少可以模糊预测其寿命和未来现金流的企业。

29.投资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线性外推”,认为历史完整地包含了未来。一家公司过去10年有很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成长性,不代表将来还能持续。一家公司过去10年股价一直上涨也不代表今后还如此。一切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数据。它们都是结果,而非原因。

30.投资者应看到企业获得历史经营业绩的深层次原因,并思考这些原因和环境的变化将如何影响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

31.企业内在价值包含了企业整个预期寿命的未来现金流,所以只要投资人能够以高确定性预测企业长期的现金流,那么短期内是否盈利其实影响并不大。

32.研究表明,投资一个分散的、低PE低PB的组合,的确能够获得不错的长期收益。分散的组合可以用概率来对抗不确定性,这也是格雷厄姆体系目前依然有生命力的原因。但对单只股票来说,任何一个指标都说明不了什么。

33.唯一判断当前投资是否有安全边际的标准就是用未来现金流折现值跟目前的市值作比较。企业未来价值的成长也是安全边际的一部分。

34.只看PE做投资而不是从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个原点出发,有些时候会被误导。PE也只是从自由现金流折现公式推导出来的特例而已。

35.如果有新的迹象表明公司内在价值大幅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大于股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就可能股价涨了公司反而更便宜了。

36.所谓左侧交易或是右侧交易,都加入了对价格趋势的判断,而非对价格时点的判断。我们不需要预测大盘走势或市场牛熊,只要好公司股价便宜了便值得买入。

37.根据现金流折现公式,成长本身就是企业价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长只是现金流折现公式的一个参数而已。这个参数可以为正,可以为零,也可以为负。

38.价值投资者大多表现得很守旧,比较少投资新兴产业。其实这也只是一种结果而已,并非对新兴产业有偏见。新兴产业往往技术迭代迅速,不确定性较高,竞争激烈,对社会发展有利,却很难预测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难以评估投资价值。如果有能力评估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的预期寿命和未来现金流,完全是可以投资的。

39.我们分析一家企业,要做到“目中无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值与现价的差距有多大。只要具有投资价值,我们的投资可以表现为逆向而行,众人恐惧时我们贪婪,也可以和大众同向而行。

40.我们的确无法精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值,但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值。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判断不断逼近这一事实。

41.“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业绩不增长的平庸企业,或者业绩下滑的烂企业,必须要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而且越是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对烂企业越不利。对于业绩不断增长甚至高速增长的优秀企业、伟大企业,以合理价格买入,买入成本等于甚至略微大于当前现金流折现值,随着时间推移,内在价值的增长依然会带来不错的回报。

42.真正优秀的企业会不断推迟企业落入永续低速增长的时间,未来多年的现金流增幅也很可能超出我们的预估,实际的内在价值逐年增长的幅度可能更大。

43.如果增长率大于折现率,那么企业的价值就无穷大,也就是说无论现在以什么价格买都是划算的。现实中是不存在价值无限的企业的,以两位数的速度永远增长下去的“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44.真要我们拿着Excel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投资机会往往不是好机会,价格愚蠢到不需要计算(或简单口算)的机会才是大机会。

45.现金流折现公式精确计算的结果并不重要,但计算过程所揭示的原理却十分重要。

46.一些企业虽然能取得不错的账面盈利,但获得的盈利需要不断投入到生意中来维持原有的生意规模和竞争优势。股东无法获得这些盈利,这样的企业没有“自由现金流”,也就是没有“股东利润”。对我们股东来讲,有意义的现金流折现是“自由现金流折现”。

47.企业生命周期越长越好,但对股东最有意义的还是企业壮年期、成年期的那么几十年所创造的现金流。

48.无风险利率越高(一般用长期国债的利率衡量),折现率应该越高。国债是我们轻易就可以投资的,这是我们所有投资都应该用来比较的机会成本。

49.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够计算出来,也不是所有能计算出来的东西都重要。在给企业估值时,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

50.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其中大概率的可能性,作为我们投资的依据,同时为小概率的可能性做好准备。

51.真正的“买点”不是一个点,是时间和价格上一个模糊的区域。

52.市净率(PB)等于企业的市值除以账面净资产,在估值中意义不大。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总体上关系不是很大。

53.股价的上涨到底是业绩的决定作用大,还是估值的决定作用大呢?这两个因素的作用都很大,但是短期内估值的作用更大。时间越长,估值作用越小,业绩的作用越大。

54.一个具有“企业思维”的长期投资者,主要赚的是企业业绩增长的钱,而不是估值变化的钱。赚估值变化的钱,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某种意义上在整个持股期只有一次。

55.盯着短期完全由PE决定的价格也许就是缘木求鱼。

56.P=EPS×PE这个公式,还揭示了投资者应该修炼的能力,EPS是商业判断力,PE则代表洞察人性的能力。

57.美国从1801年到现在200多年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5倍,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是6.7%。我国A股的估值历史均值差不多也是这个数。但须知,这个15倍是整个股市的大致合理PE,并不代表任何板块、任何行业以及个股的合理PE应该是15倍。

58.PE应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在市场常态下的合理估值水平,二是情绪和其他因素的扰动带来的变化。

59.一般来说,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时,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毕竟,越小的时候,一般来说成长越快。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一个人的工资可能到快退休的那几年达到最高峰,但那时享受的PE却低了,并不是市场错了,而是后面要走下坡路了。

60.估值的前提还是对企业做出定性定量的正确分析,否则一切精确的参数都是毫无意义的。

61.在股权思维下,所有短期的市值波动和市值回撤都是幻象,都是伪命题。我们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权份额比例,在我们买入的那一刻已经决定了。无论短期内股价如何波动,我们的股数(股权份额)一股都不会少,一股也不会多。

62.在股价是由“市场上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决定”的边际定价机制下,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都建立在达成最后一笔交易的那两个不相干的人的决策上,真是无比的不可思议。人们心中一旦把股票账户市值和金钱画上等号,所

有的痛苦和烦恼就都来了。

63.以过高的价格买入,我们可能牺牲了巨大的机会成本,投资最大的隐性成本是时间。在股权思维下,投资者为了最大化股权份额,总是寻找相当的安全边际才买入。投资者为了持股,不在乎所谓浮亏和套牢这种幻象,只在乎是不是做到了最小化机会成本,尽量“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

64.绝大多数投资者,买人股权的那一刻就总去想什么时候卖,赚百分之多少就卖,似乎卖出才是买入的目的。他们总是无法理解,买入这一个动作完成之后,其实就完成了资产配置的目的,并不一定需要卖出的动作。

65.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一部分。买“股票”就是买其“股”那部分所代表的资产属性,而不是“票”那部分所代表的筹码属性。

66.市场在长期是非常有效的,它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一家优秀企业,也不会放过任何一家烂公司。

67.股票的“主观定价”规则和“边际定价”机制,决定了股票价格在短期内和给定时间点具有随机性,完全不可预测。

68.任何买入、卖出、持股、持币的决定都不应基于对市场的任何短期预测和给定时间点预测。很多投资者,包括价值投资者,在投资操作中很多时候都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加入了对市场的短期预测和给定时间点预测。例如,尽管估值已经很低了,害怕进一步下跌,导致建仓拖延太久以至于错过机会;或认为估值已经跌到历史最低点,已经不可能再跌,可以加上高杠杆抄底;或者害怕市场下跌,过早地见好就收,从而丢失了潜力巨大的优质股权。

69.长期来看,股价与公司价值挂钩,与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紧密相关。如果我们能预测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的话,就有很大概率可预测未来的股价。但是这种未来的正收益,又面临两个非线性。一个是公司经营业绩发展的非线性,另一个是股价反映经营业绩的非线性。由于这两个非线性的存在,我们即使预测到了未来的股价会大概率达到某个区间,也无法预测股价会以怎么样的路径和多长的时间到达那个区间。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长期持有股票。

70.大多数优秀公司的股价上涨是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完成的,但我们不知道这个时间会在什么时刻到来。所以,我们的持股务必做到对所有时间傻傻地“全覆盖”,才能保证股价反映内在价值的“闪电时刻”一定在场。

71.做T降低成本最大的风险就是“卖飞了,接不回来”。有句话叫“如果你从来没有误过飞机,那你一定在机场浪费了很多时间”。股市也是一样,如果你总是能避开回调,那你一定更多次卖飞了自己的好股票,或者错过了更多的涨幅。如果总想在长的投资期限内避开短期的回撤,想利用短期回撤增加现金或者股数,其实是一种贪心不足,将投资决策建立在没有高度确定性的事情上。卖飞以后,需要更多的现金才能接回原有的股数,或者花同样的现金只能接回更少的股数,这种痛苦使得人们不愿意去面对。

72.我们建议投资者忘掉买入成本价。现在的交易软件,均可以自由修改成本价。如果投资者将所有股票的成本价都改为0元,彻底忘掉它,将目光聚焦于公司的未来,也许投资表现会更好。

73.即使是市场非常悲观的底部,使用杠杆也面临巨大危险……市场和股价并没有可以预测到的“底部”。我们可以看对后天,但如果死在了明天,后天也就没有意义了。

74.使用杠杆表现出对财富的急切追求,往往欲速不达。

75.根据投资大师们的经验以及我们个人的投资经验,市场价格反映内在价值期限一般在3~5年。其背后的逻辑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周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

76.如果确定自己在合理的价格买了股票,三年甚至五年之后,依然是浮亏或收益很一般,要反省自已对公司的研究真的很透彻吗,有没有可能看错了呢?长期持有本身不一定正确,长期持有正确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

77.股价只反映可见未来的预期,而不是未来所有年份的现金流折现,然后股价会根据新的信息的出现进行贝叶斯式调整。

78.如果能够穿越到未来,企业的现金流最终只有一系列精确的值,只有一条路径。但是,站在任一时点看未来,企业发展的可能路径有很多条,所以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不可能是一个精确值。我们只能根据当前的信息来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可能与企业未来路径有很大的不同。

79.企业内在价值是动态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具有多重性。我们在做投资时并不是上帝视角,而是根据眼前可见的所有信息对未来做大概率的合理判断。

80.预期的力量不能穿透未来所有时间,而是只反映短期三五年能看清楚的时间。投资者的预期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证据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带动股价不断变化。这个预期事后看,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事前判断这个预期反应程度是否非理性,构成了利润的来源。

81.企业内在价值不是一道现在就能看到底计算清楚的计算题,而是一幅不断动态展开的画卷。我们能对可见未来做出判断,并对当下的市场预期是否理性进行感知,但我们不能判断未来所有的现金流。

82.股价波动,哪怕剧烈波动,并不是风险,本金永久性损失或回报不足才是真正的风险。大部分人把股价的下跌当作风险,这是最大的误解。

83.大多数人喜欢追涨,股票越涨,被感知的风险越低,隐含的风险越高。投资者最终要么被套在顶部,要么忍痛割肉出局,这就是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84.投资者应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收益放在第二位。不少投资者为自己制定每年的收益目标,事后看来这些目标亳无用处,收益多少是市场说了算。投资者掌控不了自己能获得多少收益,但能决定自己承担多少风险。

85.能够获得长期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有系统的、有效的投资体系。所谓投资体系,就是对如何分析公司、如何看待市场,以及买入什么、何时买人、买入多少、何时卖出等理念和操作层面有一套系统的规则,而且这一规则要经得起逻辑和实践的检验。

86.如果说投资失误损失的是金钱,盯盘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甚至导致人生和金钱的双重损失。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如果花大把时间用来做无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投资于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本身就是最大的失败。

87.很多个人和机构做出一些投资决策,并非出自于独立思考和理性计算,仅仅是因为别人也是这么做的。跟随潮流能够带来一些安全感,即使错了也是大家一起错。但获得优秀的投资回报,要求我们根据事实和逻辑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在做的事情。追随大众,不可能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很多时候,我们要逆向思考,做和大众相反的事情。

88.很多人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依赖于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预测市场会下跌时卖出,问题是没人能预测市场。

89.关于风险控制方法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要在买入之前,而不是买入之后。要做到“胜而后求战”,而不是“战而后求胜”。一定要对企业方方面面研究得十分清楚,并且做好出现“黑天鹅”事件的预案和容错机制之后方可买入。

90.成功的投资依靠的是必然性,也就是确定性,但绝不可忽视偶然性。我们要始终假设一些“小概率的坏事”真的会发生,但其发生时我们所投资的公司、我们的投资体系和投资组合不能因此而崩溃。不要假设些“可能发生的好事”一定会发生,不要把公司的未来、我们的投资寄托于这种美好的可能性上。

91.纪律层面,只买能力圈内的公司,不懂不做。不懂一般是真的不懂,而懂不一定是真的懂,有可能只是当时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懂的尚且不一定可靠,不懂的就更不能做了。

92.对于能力圈,我们要积极地、努力地,但又要极其谨慎地去扩大。我们只应该投资自己能力圈内的、完全理解其未来5~10年的前景的公司。很多投资者频频踩雷一些财务造假的公司,很多时候是因为脱离了能力圈,仅仅看到股价涨得好或者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好看,就开始买入。坚守能力圈,不越雷池半步,风险就会小很多。

93.好生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产品被很多人强烈需要、难以替代、可以提价,有经济特许权;二是成长空间大,自己容易复制扩张,可以做到边际成本不增或者递减;三是别人难以复制、模仿。

94.好管理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上下同欲,二是人尽其才。上下同欲将股东、管理层、员工、用户的利益放到了一起而不是对立面,这样的企业文化必然具备普世价值的特征。人尽其才,是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把人真正视为价值创造之源,而不是生物动能的转换工具和机械的传感器、计算机。

95.安全边际的意义在于看错时仍然可能避免或更少地损失,看对时提供超额的收益。

96.适度分散的投资组合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看错”和“买贵”的风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经营遭遇小概率坏事的风险。

97.“回撤”之所以让很多人难受,是因为人们在心中把“市值”等同于“银行活期存款余额”,把“账面浮动盈利”等同于“已经实现的盈利”。如果没有对股市规律的深刻理解,是很难淡看回撤的。

98.任何一个具体的股价、市值和净值,都是精确的错误。这很像薛定谔的猫。当我们不去观察猫的时候,猫是既“生”又“死”的状态的叠加。当我们观察猫的时候,猫的状态就只剩下“生”或者“死”唯一一种结果。只用一种具体结果去代表整体是错误的。在股市没有开市的时间,或者停牌期间,人们对公司股价的估量都是模糊的,各不相同的。股价呈现出弥散的状态。一旦开始交易,股价就迅速“坍缩”为一个具体的值,并开始随机游走。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交易价格,都不足以衡量公司价值,都只是从一个极小的角度反映公司价值。当我们有长期的、大量的交易价格时,才可以逐步接近公司内在价值的全貌。

99.高抛之后,理论上任何一个低于高抛位置的价位都值得接回,何时接回就显得很为难。另一种情况是,高抛之后股价继续上涨,是否要认错加价接回长期看好的股票就显得更加为难。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加价接回的,从此与当初长期看好的股票再无关联。

100.“黑天鹅”事件造成的股价回撤,事前我们几乎无法预知和防范,但事后我们要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及时做出评估。有的可能不需要做出反应,有的需要尽快减仓(但不要仅仅因为股价下跌而减仓),也有的可能反而是加仓的好机会。

101.对于股价随机游走引起的回撤、个股短期高涨情绪回落引起的回撤、“黑天鹅”事件引起的回撤、短期业绩回落引起的回撤,我们发现的规律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会发生,不知道回撤多大幅度后会结束。我们将之总结为“不可避免的回撤”

102.对于长期业绩下滑引起的回撤和牛市崩塌引起的回撤,是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可以预见的。我们将之总结为“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这部分回撤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和预防的,考验我们对商业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感知力。

103.安全边际是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幅度,价格越低,安全边际就越大。安全边际的作用是可以吸纳计算失误或负面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影响,即容纳主观的误判和客观的负面影响。安全边际不仅能为不确定的未来提供保护,有时还能化腐朽为神奇。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

104.格雷厄姆对企业成长带来的安全边际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成长股投资也是可以符合安全边际的理念的,只不过投资者计算安全边际时需要预期未来的利润,而不是当前的利润,这样做起来难度更大,需要有“相当程度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105.安全边际可以分为静态的安全边际和动态的安全边际。静态的安全边际可以用低PE、低PB、高股息率等指标来衡量,计算的基础是企业当前和已经发生的盈利或者净资产价值。动态的安全边际是指企业未来现金流不断成长带来的安全边际,虽然静态估值看起来不低,但企业成长会带来估值的下降。

106.格雷厄姆本人希望自己的投资体系能够为普通人所运用,甚至不需要懂公司的生意,只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和静态的有形资产数据,建立一个具有安全边际的分散化的组合,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经过费雪、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们的努力,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和分析框架来投资所谓的“成长股”。商业模式、护城河、管理层等重要的概念,在格雷厄姆那里是没有的,我们现在却可以利用。经过一定训练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对部分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107.毫无疑问,最佳的投资机会是既便宜又有质量的“便宜的好公司”。但困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常见,可能好几年才出现一次。大多数情况,便宜的价格公司质地不够好,好公司往往不便宜。对于好公司过于追求价格便宜,会错失很多机会。我们需要做出权衡取舍。

108.“便宜是投资的硬道理”的认同者往往在意的是静态的便宜,没有动态地看问题。我们加入“时间”这个极其重要的变量,一切就显得大为不同。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如果买入静态看起来便宜的平庸公司,拉长时间可能根本没有安全边际。

109.时间越长,估值的作用越小,企业内在价值的作用越大。考虑到时间的力量,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好于以便宜价格买入平庸公司。

110.安全边际是投资的重要原则,但不是投资的核心原则、第一原则。安全边际虽然重要,但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买错了,在时间面前,“安全边际”只是短期内减轻损失和痛苦,时间越长,安全边际能起到的保护作用越小。

111.对安全边际更深入的理解,应该是当前的价格相对于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值的折扣。成长本身就是安全边际的一部分。静态地理解安全边际,静态地追求便宜,没有考虑到企业高质量成长带来的动态安全边际,往往会买入PE或PB低的企业,可能会掉入“估值陷阱”。从这个意义上讲,便宜不是投资的硬道理。

112.理论上讲,安全边际越高,收益也会越高,这是没错的。不遵循安全边际原则,付出过高价格,我们就会面临本金永久性损失或回报不足的风险。但太过于追求安全边际,很容易错过机会。“过错”和“错过”的风险,我们都应该注意。

113.任何人对企业的理解都是具有历史性的,都可能发生错误和偏差。我们理解任何问题,难以避免会有事先的成见。随着我们后续获得的信息增加或者思考的更加深入,或者发现当初遗漏了重要的变量,或者对某些变量做出了错误的预估,就可能发现当初自己看错了。价值投资者没有“止损”一说,但应该坚决“止错”。

114.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既有多种多样外部偶然的因素,也有内部经营者的各种主观决策。即使当初我们做出了正确的评估,企业后来的发展也可能大幅偏离。

115.即使经营再好的公司,也会一路上时不时冒出负面消息。这时候是考验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商业洞察力的时候。负面消息,有些是需要认真分析的重大事件,有些是卖出的强烈信号,有些是吓唬人的鬼故事,有些甚至反而是重大机会。如果对负面消息不加甄别,一有风吹草动,并且看到股价确实已经跌了,就马上抛空股票跑路为上,其实是对公司信心不足的表现,也反映了当时买入的决策是非常草率的。

116.优秀企业一时达到“一般的高估”是不必卖出的。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优秀公司如果暂时被高估,收益迟早会增长到让估值变得合理,并且也许能上涨得更高,增长是能够很快抹平一时的高估的。第二,真正有吸引力的好公司数量特别少,卖掉高估的优秀公司还是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如果降低了公司品质,产生的风险要大于当前持有价格高估的优质公司的临时性风险。第三,由于股价的不可预测性,卖出后如果股价短期内继续大幅上涨,很难再以合适价格接回来了,只能错失后面的所有涨幅,并且还可能因此买入了其他质地很差的股票。

117.“一般的高估”之下,股价可能略微高于内在价值,但要注意,我们计算的合理内在价值不可能精确,只是一个模糊的区间而已。假如持有的是一家优秀公司,那么后面的增长很可能超过预期,越是优秀的企业一般好消息越多,越可能超过我们模糊估算的内在价值。

118.不躲避高估只是给优秀公司的特殊待遇,并不适用于普通公司或者烟蒂股。质地较差的公司依靠未来业绩增长抹平高估可能需要极长的时间,甚至永远回不来。烟蒂式投资一定是不能长期持有的,价值回归即要卖出。

119.买入和卖出的标准是非对称的。买入时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会亏损,卖出时则要珍惜手上的优质股权,因为我们可能低估了它的潜力。

120.同一时间同一标的同一价格可以既“不符合买入标准”也“不符合卖出标准”,这时就表现为“持有”—持有股票,或者持有现金,或者同时持有股票和现金但不再做任一方向的转换。

121.对巴菲特而言,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并不是风险,不了解或看错了所投资的企业,导致资产内在价值受损,造成本金永久性亏损或回报不足,才是真正的风险。在这种风险观下,分散会导致对每个企业了解不深,从而带来风险。

122.在股市中投资,我们不宜采用风险投资的策略,上市往往是公司相对成熟的阶段,指望个别的股票能够带来几百倍的回报弥补其他的亏损很不现实。股市投资的策略最好是将资金集中在少数确定性极高、赔率合适的标的上。确定性在前,赔率在后。

123.当我们的投资能力还有限时尽量多分散一些,或者放弃选股,直接定期买入指数基金,这相当于对国运进行投资。当然,指数投资也并不容易,虽然减轻了选股的压力,但仍需克服人性本能的压力。如果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投资体系,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商业和人的判断力已经证明比较可靠,应该相对集中地投资,选择5~10家具有长期竞争力而且价格合适的公司。

124.所投资标的的特征和确定性也决定着集中和分散的程度。如果采用“捡烟蒂”的策略,投资的公司基本面整体较差,那么一定要足够分散,以此来对冲个别企业可能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对于前景好,但确定性没有那么高的企业,也应该尽量分散。相反,对于质地非常好,确定性非常高的企业,就可以集中。

125.当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判断某个行业前景非常好,但该行业有好几家企业,我们无法判断哪家企业将胜出时,可以考虑同时分散买入这几家企业。

126.我们大仓位持有的标的应该是同时具备“确定性”和“弹性”,当二者不能同时具备,以“确定性”优先。什么是具备确定性的企业呢?依然是优秀公司的标准:好的商业模式、大的扩张空间、高的竞争壁垒、优秀的管理和企业文化。其财务上表现是有较高且持续性强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能产生丰富稳定的自由现金流。“弹性”是指一只股票的预期收益空间有多大,这取决于企业的业绩增长空间以及估值相对于内在价值折扣的大小,例如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弹性一般较大。对于一些弹性较大,但确定性有瑕疵的企业,要么不去投资,要么分配较小一些的仓位。

127.所谓“能力圈”,就是我们能够判断现金流折现的范围……在实际操作中,所谓“懂”一家公司,就是我们有非常大的把握能够判断一家公司5~10年的未来。

128.能力圈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在边界之内,不懂不做。但是,我们应该终身学习,不断拓展能力圈的边界……投资是关于机会成本的选择,是对不同投资机会进行比较的过程,能力圈更大的投资者拥有更大优势。

129.优秀的投资者往往非常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把时间花在不重要的细节上。把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护城河、管理质量等几个大的问题弄明白就完全足够了。

130.企业的定性分析要从“模式、空间、壁垒、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这四个方面做出了正确的定性判断,我们就可以对一家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做出“模糊正确”的估算。理想情况下,优秀企业应该在这个四个方面都做得不错。简单来说,优秀企业要满足四个字:“好大、高、正”——好的商业模式、大的成长空间、高的竞争壁垒、正的企业文化。

131.完美的商业模式,能够以适当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和服务,很好地满足目标客户高强度的、高频次的、高稳定性的需求,并形成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

132.有大的发展空间和扩张前景,意味着企业能以递减的边际成本很高的组织效率,调配资源不断完成扩大再生产,实现(消费、客户、产品)从1到N的跨越,且很难被某些因素制约。

133.竞争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社会进步。但是竞争却是侵蚀企业利润的主要原因。高的竞争壁垒意味着企业能从一个或多个方面,防止竞争对手的复制。竞争对手即使知道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无能为力。

134.投资实践中,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是过于重视定量分析,忽视定性分析的重要性。罗列一堆财务数据和现金流折现的计算公式,也许会给人带来很科学的感觉,但其实是用硬科学的外衣来寻找自信,反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现金流折现公式看起来是精密的数学公式,其实在实践中,我们只能够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更好地逼近它。

135.研究商业模式的人,会认为商业模式很好的公司,一定很有投资价值。其实未必。商业模式最多能回答一家企业所从事的业务能否做成这个问题,是否要投资一家企业还要分析成长性、护城河、公司管理质量和企业文化。

136.生意模式,也叫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生意的基因,对企业的发展空间、护城河、盈利能力、长寿性甚至企业文化等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应该是我们分析企业时首先关注的因素。

137.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什么样的客户的什么样的需求,如何实现盈利,这项生意有什么样的经济特征和自由现金流状况。

138.客户自己表述的需求可能是伪需求,真正选择并为之付钱的才是真需求。

139.零售的本质是作为最后一个“生产”环节,调和“规模化集中生产”和“个性化分散消费”之间的矛盾,为产品与最终消费者建立起最大化价值的“匹配”和最小化交易成本的“送达”。通俗地讲,零售就是为消费者“办货的”,要承担两个功能“选货”功能和“送货”功能。

140.现在,商品极大丰富,消费者面对的生产商太多了。金钱有时已经不再成为人们购买商品的第一约束,物流也不是问题,最大的约束可能是信息或者时间。不只是富人,中产阶级面对天量的SKU也不知道该怎么花钱。

141.新技术、新概念、新模式对社会发展来说是好事情,对投资来说却有可能是很危险、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技术路径可以有很多条,新技术会吸引来众多的竞争者。新技术也会被更新的技术快速颠覆。

142.企业的产品是否标准化以及是否具备可复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标准化的产品更容易占据市场份额。

143.对于资本密集、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企业来说,好日子就是坏日子的开始。

144.一般来说,轻资产的公司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是投资的首选。但重资产也不是一无是处,重资产可以为潜在进入者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重资产公司对产品和服务的掌控力一般也会更强,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145.注意自由现金流并非财务报表上公布的财务指标,是无法精确计算的。由于没有精确的数据,最好的办法是定性分析,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146.拥有“好成长”的公司,业绩反而是不需要每年、每季度都增长的。企业的发展绝不是线性的,而是在波折中前进的,这才是正常的。有些有巨大成长空间的好公司,他们为了进一步促进长期的发展,反而愿意牺牲短期的成长。他们也许增加了更多的研发支出,也许招聘了更多的人才,也许开辟了新的市场,也许新建了工厂。他们不在意利润和股价一时如何反应,而在意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东的长期利益。他们不会为了取悦股市放弃价值观,而是为了客户体验克制自己。

147.社会的大趋势不是我们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但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前景。从价格层面考虑,投资要逆向。但从企业发展前景来讲,好的投资机会大部分是处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行业中。逆风的行业,大部分企业的日子比较难过。

148.对新技术公司的投资应该高度谨慎。因为新技术刚出现时,企业的竞争格局尚不明朗,大量资本涌入,竞争激烈。我们可以确定大部分公司会死掉,但我们很难判断谁是最后的胜者。新技术出现时,人们预期过高,容易产生泡沫。所以,尽管新技术可能对社会产生巨大改变,但大多数时候是确定性很低的投资。

149.作为投资者,即使不投资科技股,我们也一定要对新的科技趋势保持高度敏感的关注。技术的变化,很可能对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要么让某些企业变得更强,要么导致一些企业衰落甚至无法生存。

150.在增长方面,投资者总是看中行业总体的增长,喜欢选择那些快速增长的行业。快速增长的行业,往往有激烈的竞争,企业未必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其实,根据业绩因素的分解,即使行业不增长,如果能提高市场份额或提高利润率,依然能实现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是高质量的增长。好的投资机会不一定出在快速增长的行业,相反却很可能出在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行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做到别人不容易做到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如果在缓慢增长的行业获得高速增长,一般说明公司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151.“市场经济动力学”的本质就是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导致的残酷竞争,最终会导致所有企业只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一旦你的利润率比别人高,就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出现,将这个利润率拉回到平均水平。

152.护城河就是一家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壁垒。通俗地说,就是我能做的生意你做不了,我能赚的钱你赚不到,我能进的市场你进不去,我们都能做的你也没有我做得更快、更好或者更便宜。即使你知道我是如何做的,你在相当长时间内也无能为力。

153.分析企业护城河大小和来源主要有两个定性的工具,一个定量的工具。定性工具是“波特五力模型”和“护城河来源因素模型”,定量工具是“杜邦分析法”。

154.波特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我们不妨在五力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力——政府政策影响能力。

155.品牌决定了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心智份额”,可以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品牌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建立稳定的预期,避免尝试其他品牌的不确定性风险,避免选择和比较带来的额外的能量和精力消耗。品牌降低了消费者选择的压力,代表的是一种认同和信任,或一种炫耀和精神价值。品牌是护城河的来源,但其实也是一种企业不断打造护城河的结果。

156.很多投资者迷信高科技,认为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一定没有护城河。其实不然,高科技只意味着其生产难度更大,并不一定代表其产品更被人们所需要或者更难以替代。一家公司投资价值的大小不在于这家公司或者其所在的产业对社会能有多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家公司有多大的竞争优势,以及这种竞争优势能维持多久。很多高科技企业对产业发展甚至国家的崛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企业不一定有宽阔的护城河,更没有持久的护城河,所以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

157.网络效应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护城河。一旦在一个拥有网络效应的行业占据了优势,别人几乎无法撼动,因为存在网络效应的行业往往只能存活一两家。网络效应是一种自强化、正反馈的特征,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后来的跟随者哪怕做得更好,也只能改进个体体验价值,无法提供网络效应价值。

158.如果有一个定量指标最能证明企业有宽阔的护城河,那就是企业能维持较长时间、比较高的ROE。如果一家企业能维持10年以上很高的ROE,一般可以说明企业很可能(不是必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此外,我们应运用杜邦分析,分解一下企业高ROE的原因是什么,是通过提高资产周转率毛利率、净利润率这些良性的方式,还是不断提高杠杆这种高风险的方式,或者不断压缩必要费用来维持。

159.有些企业护城河宽阔,但业务无法复制扩张,永远不大可能成长为大公司。所以护城河重要,但定价权和业务的可扩展性同样重要。

160.对于那些为了确保短期利润的好看不惜牺牲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企业,对于那些千方百计榨干供应商和客户的企业而言,实际上护城河越变越窄,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161.优秀的企业依靠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来不断挖宽护城河,而不是靠打败对手来赢得客户的信赖。

162.优秀企业家不会去赚快钱,不去做短期对业绩有利,对股价有利,但伤害企业长期发展的事情。他们永远走正道,不会为了赚钱侵害客户、股东、供应商、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163.做经营,就是用企业家的心去感知消费者的心。做投资,就是用投资者的心去感知企业家的心。

164.为了让投资变得简单,我们尽量避开转型期的企业,毕竟作为投资者我们掉头比企业简单得多。同时,我们尽量不去投资那些技术和商业模式可能变化较大的企业,去投资那些生意属性变化较小的企业,会更加简单有效。

165.我们研究企业,最终目的是要根据已有信息,对企业未来长期的经营业绩做出大概率的预测。影响企业未来长期的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理解影响企业未来长期的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关键变量,找到因果之间的作用机制。

166.股市会将人性的弱点,如贪婪、恐惧和非理性暴露无遗。投资对投资人的心性、品格和价值观有额外的要求。合格的投资人需要具备理性、耐心、眼光长远、独立思考、机会来临时的勇敢等多种品质。合适的三观和性格是投资成功的基础。

167.如果资金不是完全闲置,投资期限难以保证,无法取得股价跟随公司内在价值的确定性,复利随时被打断。现金资产是对股权资产的一种保护。保障性保险是对现金资产的一种保护。

168.公司研究阶段,暂不考虑任何与股价相关的因素。公司研究阶段的检查清单任务是排除公司,包括:①挑选出真实的公司——排除各种造假的。②挑选出优秀的公司——排除不优秀的。③理解优秀的公同为何优秀——排除自己不理解的。④预测公司5~10年的未来——排除未来难以继续优秀的和自己难预测的。

169.历年财务数据非常优秀并且数据真实可靠的公司,可以初步判断为一家优秀公司,但还需要定性的分析我们才可以下结论。财务数据是过去的结果,很多定量方面很优秀的公司,难以经得起定性的检验。所以,不宜过度信任归纳法。

170.交易阶段的检查清单的任务是拒绝买入,拒绝不够安全的买入机会。①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股权份额。②为复杂多变的未来预留准备。

171.仓位管理应有容错机制,保证即使完全看错,也能做到损失可控,不至于伤筋动骨。

172.持有阶段的检查清单,任务是拒绝卖出。解决卖出的标准问题。不触发卖出即为持有。牢记股权是目的,现金是手段。卖出是被动行为——不得不卖出(股权思维),而非主动行为——“落袋为安”或者“截断亏损”(现金思维)。

173.是否只是因为股价涨太多而卖出?是否只是因为无法承受股价下跌而卖出?卖出决定是否受到了买入成本价的影响?这些都是错误的卖出标准。买入价、浮盈、浮亏程度与是否应该卖出没有任何关联。

174.检查清单的主要任务是各种排除和拒绝。拒绝买,除非不得不买,拒绝卖,直到不得不卖。检查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程序化地识别并避免各种严重风险。

175.很多人认同“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这句话大错特错,其实卖出不重要,买入几乎决定一切。一笔投资是否成功,在买入时就已经基本决定了结局。不要期望靠卖得好来盈利,这是股票交易者的思维,唯一的希望是买好的,买得好,这才是股权投资者的思维。

176.买入之后首先忘掉买入价。买入价只有在回过头计算成绩的时候有用,其他时候无任何意义。依据买入价做出的决策都是逻辑错误的。不要以“我已经赚(亏)了x%”来决定是否卖出。赚了多少根本不是卖出的理由。

177.不要以股价上涨来印证自己买得正确,不要以股价下跌来怀疑自己买错误。市场和股价在短期内表现出高度随机性,所有的走势都可能出现,所有的价格都是可能的、合理的。股价的走势里不一定有“信号”,有可能只是“噪音”,需要我们具体判断。

178.其实A股里很多的白马股、长牛股,多少年前就众人皆知。很多人也多多少少买过,但是真正从这些白马股、长牛股上赚取了大量绝对回报的人是很少的。原因无非还是那几条:怕继续跌不敢下手买,看见已经涨了怕回调不敢买,涨了心慌天天都想卖,涨了跌下来要卖,跌了涨回去也要卖,嫌涨得慢等不了还是要卖,躲回调做波段给做飞了,遇到鬼故事又给吓出来……

179.我们的买入,是建立在风险已经完全释放甚至过度释放的位置。即使估值短期进一步下滑,我们也很难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我们判断正确,那么我们未来的盈利就很可观了。

180.在买完以后,买入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股价已经相对于买入价涨了多少从来都不应该是卖出的理由。

181.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在发生持续的变化。我们要不断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不断衡量当前股价与企业当前内在价值的关系,而不是与我们买入价的关系。

182.新的黑天鹅事件、事后也找不出任何理由的市场大幅波动,都有可能会在持股期间发生。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些人都会后悔,“早知道我就先卖了”。可是另外一个问题是:“我有可能预测到吗?”答案通常是没有可能。既然没有可能,就坦然接受它好了,把它当成投资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清这是市场波动还是公司出了问题。公司出的问题会不会对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183.长期盘整和回撤,特别是大幅度回撤,都不会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但是仅仅因为不愿意参加盘整只想抓“主升浪”,因为预测市值要回撤或者因为已经回撤而卖出股票,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盘整和回撤仅仅是上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很多优秀公司股票的走势已经证明,大部分时候股价都是在盘整甚至下跌股价向内在价值回归的主要升幅都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但是为了百分之百抓住这些主要升幅,我们最靠谱的办法是全程在场等待,虽然笨但足够有效。

184.大的机会往往在公司业绩短暂下滑以及巨大的争议中。好公司落入负面消息和低估值的大机会是很多年一遇的,一旦遇到,需要好好珍惜……一旦有足够的把握,仓位一定要重。

185.身在局中,众多的争论不休,而且每个争论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只有依靠强大的常识、逻辑以及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抓住核心的逻辑。

186.有些投资者涨了50%、100%就赶紧“落袋为安”了,错过了后面好几倍的涨幅。涨得太多绝对不是卖出的理由。任何基于买入成本价的交易决策,如止损、止盈等,都是逻辑错误的。

187.买入优质股权后,无论市场怎么波动,一定要长期持有,要经受得起巨大涨幅、大幅回撤和长期横盘,不轻易丢失宝贵的优质股权。可惜,无论上涨、下跌还是不涨不跌,大部分人都是守不住。

188.再好的公司、再低的股价,加杠杠也可能死掉,市场短期价格是不可预知的……如果不用杠杆,股价下跌对我们毫无影响,用了杠杆,就可能彻底死掉。即使侥幸没有受伤或者最终成功了,那也是用错误的方式获得了危险的成功。

189.我们要保持对市场的容忍度,相信短期内市场呈现任何极端价格都是可能的,都是合理的,承认我们完全无法预测市场的短期走势。但是我们也应该有一个信念,市场在长期一定是有效的。

190.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说起来很虚,但却是决定一家企业走不走正道、能走多远的根本所在。企业家真正的价值观和企业真实的企业文化虽然难以探查,但总是会体现在蛛丝马迹的细节中。在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这些关键环节有疑点的公司,不能轻易纳入投资范围,这样能降低很多风险。我们做投资不能满足于观其大略、弄清主要逻辑就行了,有时候致命的风险就隐藏在一些细节之中。

191.人们常说,价值投资是反人性的。这里的“反人性”,其实是反抗人身上的“动物性”。

192.巴菲特、芒格之所以成为投资的集大成者,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一生中不断的阋读、思考和观察,对企业经营的规律、人性的规律、投资的规律有深刻的积累和洞察。他们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知道一家企业有没有投资价值,就是因为观察过的企业和企业家太多,他们已经具备强大的模式识别能力。

193.演绎法能够极大地加深我们对投资本质问题的理解。有人质疑演绎法不能给人带来新知识,因为它的结论本身就包含在前提之中。其实不然。演绎法能够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这些重要的隐性知识如果不经过很多步骤的推导,人们实际上是不知道的。

194.错误运用归纳法,被过往经验所害,是投资者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195.“回测”是一种归纳法,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逻辑作为前提,大部分的“回测”是无意义的。

196.对待错误的第一原则,就是假定自己百分之百会犯错误。投资是不确定的,但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肯定会犯错。

197.根据塔勒布的“反脆弱”理论,许多事物会受益于一定限度的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犯错的时候,也是一个投资者可能成长最快的时候。但“反脆弱”的前提是,这个错误不是毁灭性的。如果犯一次错误,将本金亏损殆尽,即使吸取了教训也无力回天了。

198.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投资的大道很平坦,那就是研究分析好公司、耐心等待好价格、耐心持有,但大多数人喜欢去走跟风听消息、炒概念、追涨杀跌的捷径,可惜捷径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捷径是迷路的最快办法。”

199.如果要用四个字来概括《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先胜后战”。如果同样用四个字来概括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不要亏损”

200.价值投资也需要掌握尽量多的信息,但是信息的筛选和解读能力更加重要。好的投资机会一般发生在自己对公司关键信息的解读与市场不一致,但是将与未来的事实一致的地方。在众多信息中挑选出关键信息,并对关键信息进行正确解读,是投资者需要数十年长期训练的能力。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手机炒股安全吗(同花顺手机炒股软件)

下一篇:中长线炒股(中长线炒股技巧图解)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