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杨百万炒股软与杨百万的炒股精髓

2024-04-08 18:46分类:止损技巧 阅读: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不经意间,中国股市已到而立之年。虽说与欧美发达国家两百多年历史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股市还略显“稚嫩”,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也足够书写出一幅幅华丽篇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杨怀定,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略感生疏,尤其是新一代年轻的投资者。但如果说“杨百万”,大家肯定有所耳闻,没错,杨怀定就是杨百万,有“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变成股市超级大户,甚至引起了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注意。

时间已过三十余载,杨百万或许仍活跃于证券市场。

赚钱“赚”到手软,一年“炼成”杨百万

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扔下自己的铁饭碗之后,杨怀定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其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

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这个意识是从电影《子夜》中学来。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首个交易日,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下午再去交易所看行情时,发现已经涨到112元,杨怀定紧急脱手,赚了800元,相当于自己一年的工资。赚到第一笔钱的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

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他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

“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市场舆论哗然一片,并引起了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注意。

回顾这段国库券买卖岁月,杨怀定说:“只想赚钱的我,不自觉地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潮流,不自觉地成为了典型。”

敢于做吃螃蟹的人,转战股市

资金量做大之后,杨怀定不再亲自到外地跑了,雇了几个人在全国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电话遥控。

杨百万说:“用现在的话讲,我就是买信息。我变成信息中心,知道哪里价格最低。我指挥他们从最低的地方开始依次买进,越买差价越小,最后回到上海卖出。人换班休息,资金不闲着,每天在滚动、膨胀。”

有头脑、有魄力、有远见、有格局,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着国库券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杨怀定见好就收,转向更具潜力的股票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一间原为理发店的小小门面,这就是1986年9月26日开张的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

当时上海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交易者寥寥无几。营业部的员工好心地劝他不要买,但杨怀定坚信自己的判断。他说:“我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就是坚信自己经过分析研究后的判断,而不愿理会证券公司或专业机构的话。”

他第一次买入的是电真空。电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过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他当时对营业部的人说,估计利率要调低,所以买点股票放着。结果没多久,利息果然下调了。许多人都传说他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杨百马说:“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读报分析出来的。”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涨到800元。后来的一段日子,杨百万继续在电真空这只股票上做“高抛低吸”,因为多次“精准”的操作,被人告到市政府说是操纵股价,不过后来有关部分调查之后为其辟谣。

因为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精准操作,杨百万很快成了股市里的明星人物。

讲课、写书、开发软件,路越走越宽

1993年开始,杨百万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作报告。他注重讲授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也在大势的关键时刻对散户作出提醒,加之他的讲课风趣生动,颇受欢迎。此后,他又开始应邀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持续发表文章,评论大盘走势,宣传投资理念。他在全国散户中的影响力和名声随之越来越大了。

据中国证券报记载,1993年,杨百万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题节目中畅谈股份制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后他应邀在沈阳财经学院担任了十年的专职教授,期间还应邀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演讲。

而令他最感荣耀的是2000年10月,以一介平民和一个从未进过大学的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他走上中国名校学术殿堂——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至此,杨百万在股市上不仅收获了财富和知识,而且收获了此前未曾预料到的荣誉,在很高的层次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外,在2000年之前,杨百万开始致力于总结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对大盘、个股走势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开发一套技术分析软件。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投入了主要的精力。

这十年间,他还写作出版了五六本书。配合软件的销售和学员培训而写的《股市赢家》一书被评为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这些书的写作和出版让他颇感自豪。

回顾起二十多年的炒股经历,杨百万总结了一句话:“从一个投机者转变为理性的投资者。”

宝刀未老,仍活跃于股市江湖

杨百万,已从媒体中消失多年,也淡出大众的视野多年,不过他的一些投资理念仍受普通投资者的追捧。像“大家都清楚,进股市就是低进高抛;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滑头;炒股要听党的话”等等。

回顾起其多年的股市经历时,杨百万的话让人感触颇深——这么多年我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赚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需要抑制自己的贪欲。”

出生于1950年的他,如今已经年近70,已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龄。在他60岁左右的时候就曾表示,下半生的钱已经赚够了,炒股不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至于何时彻底退出股市,他笑称自己没有考虑过,会一直炒下去,因为老年炒股可是对付老年痴呆症的良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杨百万提醒股票不是人人能炒的。证券市场是放大人性弱点的。历经几次熊市和牛市,太多的人因为贪婪、急躁而起伏,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的老百姓,他建议将钱去做一些低风险的投资。

股市亦江湖。虽说后起之秀层出不穷,但作为老一辈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拓者”,股市江湖中绝对有杨百万一席之地。

时间会将一个人遗忘,但经典的思想、理念定可流芳百世。附其经典语录:

1、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

2、稀里糊涂赚钱的人,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赔钱。

3、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

4、忍耐是一种等待,忍耐是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

5、先求保本,后求盈利是目前投资精神、投资理念健康的一个标准和象征。

6、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比财富更重要。

7、股市里不是看谁笑得最好,而是看谁笑到最后。

8、只要用点心思,炒股是很好学的。

9、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

 

 

2021年6月13日,素有“中国股市第一股民”称号的杨百万去世了。相比于本名“杨怀定”,“杨百万”这个名字更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知。

就连人家自己印的名片,也写着“杨百万”这个名字,所以,咱的文章也管前辈叫“杨百万”。

杨百万去世时,享年71岁。就目前的人均寿命来说,71岁的年纪并不算大,着实遗憾杨。

杨百万从1988年开始,炒国库券。1990年开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陆续成立,杨百万的财富积累过程,和我国股市的成长历程相吻合。

中国股市前进的车轮不会停止,资本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杨百万的炒股经验,对普通人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能从他的炒股经历学到什么?

一、不拒绝新生事物,有敏感性

搞第二职业这事儿,人家杨百万夫妻早在30多年前就做了。杨百万当时在一家公司做仓库保管员。他们两口子感觉这点工资不够花,于是就搞了第二职业,赚起了外快。

杨百万用来买国库券的2万块钱,就是两口子做第二职业攒下来的。要说现在不愿意只是拿死工资很常见,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想到去做第二职业?

辞职这招儿,人家杨百万也用过呢。现在辞职很普遍,几十年前敢辞职的有几个人?那个时候还是铁饭碗盛行呢,工作讲究的是从一而终。

可是人家杨百万敢辞职,敢把老板炒鱿鱼。据记载,也是因为在职场上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很委屈,所以果断辞职不干了,去一心一意找新的门路。

至于后来发现第一台车的车牌还可以卖,于是真的卖了,又重新去外地买了一个车牌,这一买一卖,车牌上又赚了17万;

后面还有,发现买的房子增值了,于是卖了又买。就是这么倒腾,看好哪个能挣钱,就动弹一下,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商机。这种本事可不是别人教出来的。

你看人家做过的这些事儿,做第二职业,裸辞、炒国库券、炒股票、买卖房子,哪一件不是时髦的?哪一件不是当时的新生事物?

二、注重合法合规挣钱

杨百万做国库券买卖的时候,因为属于是异地买卖,在全国各地倒腾,这买卖是不是合法的,他心里也没底儿。

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稀里糊涂地做下去,而是主动去律师事务所咨询,问人家,我这买卖到底是不是合法的?

把人家律所也问蒙圈了。毕竟这问题以前没人问过,他们也没研究过呢。当场给不了回复,在认真研究了之后,才回复他没毛病!这回人家杨百万踏实下来了,接着努力挣钱好了。

当杨百万挣到钱以后,没有等着税务部门去找他纳税,而是自己主动去咨询需不需要交税?换一个常人,如果税务不找,就不会主动去打听,哪个不知道不交税少交税省钱呢。

这就体现出来人格和修养问题。跟那些不择手段,偷税漏税的人相比,杨百万做得到不到位?

也充分说明不怕聪明,就怕不走正道儿。只有走正道儿,才能持久地挣钱。

三、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

杨百万第一次炒国库券的时候,已经38岁了。在常人看来,35岁就是一道职业的分水岭。

要是35岁之前没有考上公务员,没有在职场上升迁,可能以后再办这些事就难了。

就理财来说,也同样适用。理财的年纪越早越好。但是杨百万,他是厚积薄发的好例子。

在38岁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可以说,他的本职工作和他发家致富的行业,差了十万八千里,跨度非常大。

他没有专业知识,没有财经知识,但是他能钻研,有热情。比如,在1988年,他发现各地的人民银行发行国库券,不能统一调剂,不同的人民银行,发行的国库券价格不一样。于是,他就想到了国库券异地买卖的思路。

杨百万第一次通过买卖国库券,赚到了800块钱,这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他对于财经资讯的热情非常高。当时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最主要的是报纸。杨百万订阅了几十种的报纸。

为了节省时间,他看报纸,从不看花边新闻,只看经济相关的新闻。咱再对比一下自己,下了班,玩手机的时候看的都是什么?

四、认真积攒第一桶金

不管什么时候,想要投资,必须先攒到第一桶金。当年,杨百万购买国库券的时候,自己手里已经有了2万块钱。

要是现在,2万块钱不算什么,在当时,30多年前,这也是一笔巨款。所以,想要做投资,必须要有启动资金,先积攒一部分基础资金。

很多人看不起银行存款,认为存款利率低。但是,理财资产的配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手里一分钱没有的时候,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存钱才是王道。

如果杨百万没有那2万块钱,即使国库券的风口摆在他面前,他也没有钱去抓住这个机会。

五、善于钻研,善于总结

杨百万当时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订了几十份报纸,挨着研究,每天就在这些报纸当中寻找信息。

他能够发现国库券这个好买卖,正是得益于每天大量翻阅报纸的缘故。

当他发现国库券可以自由买卖的信息时,就连当地一家大银行的金融研究员都不知道呢。

那名研究员,按照以往的惯例,在杨百万去咨询时,说国库券不可以自由买卖。看看人家杨百万通过报纸,却提前了解到了可买卖的信息。

当时看到这份报纸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杨百万就注意到了?说明他善于思考和总结。

现在很少有人看报纸,那是因为信息的获取方式太多了,电视、互联网、各种APP,海量的信息呈现在面前。

如果不去钻研,不去寻找对财富积累有用的信息,反而去消遣时间,那什么时候能做到百万第二呢?

现在很多人愿意刷短视频,里面有趣的内容非常多,让你看了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用来调节心情非常好,但是有什么用?对你的知识增长、对你的财富积累有帮助吗?

当年,杨百万为了寻找有用的信息,最常去的地方是上海图书馆。现在信息遍布手机,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坚持不懈地研读呢?

六、杨百万能吃苦,能挣辛苦钱

杨百万虽然是在资本市场上获利颇多,但是,他也确实付出了很多辛苦。

除了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报纸,从海量信息中筛出有用的信息,他还能吃生活的苦。

在他全国各地跑,倒腾国库券的时候,长途跋涉,坐火车来来去去。身上带着现金,路上又不敢大意,连睡一个好觉都很奢侈。

在他成名以后,还著书,讲学,这对于一个社会财经人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很多人炒股,只炒一时,看股市大盘上涨了,大家都去炒,他就去关心关心,等到大盘下跌,眼看挣钱没戏的时候,就又给放下了,从来不认真地去钻研。

而杨百万则一直没有放下老本行,活到老干到老,钻研到老。

最后,奉上杨百万的几句股市经典名言:“证券市场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炒股要有平常心,涨时不贪婪、跌时不恐惧”;“逃顶,晚一步不如早一步;抄底,早一步不如晚一步”。

这“一早一晚”,你看明白了吗?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炒股口诀表1-7以及炒股十大口诀,厉害了

下一篇:怎样炒股开户还有香港开户炒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