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质量对冲成本(对冲成本是什么)

2023-04-21 12:24分类:KDJ 阅读:

 

前言

2022年是我国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第一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及持续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双循环”发展战略下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证券行业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和复杂外部环境等多重冲击考验,2021年度证券行业整体发展稳中有进,砥砺前行;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业务规模和资本实力稳步增长。2022年上半年,受市场行情下挫影响,证券公司业绩出现大幅波动。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市券商第一季度收入和盈利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投资业务是上市券商营收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业绩速览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140家证券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汇总,经营业绩方面,2021年度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011亿元和人民币1,886亿元(母公司财务报表口径,下同),较2020年度分别上升了12%和29%;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净资产为人民币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

历年中国证券公司实现的净利润

数据来源:证券公司财务报表、毕马威分析

收入结构方面,证券公司2021年度各业务条线收入较上年均有增长。从各项主要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

  • 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于2021年继续回升,其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1%,较2020年增加2个百分点,得益于2021年主要股指上涨和结构性牛市的推动,股基交易量显著增长且平均佣金率有所上涨;
  • 2021年证券市场交投活跃、权益市场呈现结构性机会,上市券商权益类及固收类投资均有所增配,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持续增加,在证券公司收入来源中占比为33%,同上年度基本持平,为证券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 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以注册制为引领的资本市场改革机遇促使本年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较上年减少1个百分点;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较上年减少1个百分点,降幅趋缓;
  • 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占比16%,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国内证券公司历年收入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证券公司财务报表、毕马威分析

市场脉搏

1 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加速

2021年沪深两市总交易额为人民币258万亿元,同比上涨25%,行业平均佣金率为万分之2.80,小幅上涨。在成交总量上升,平均佣金率小幅上涨的影响下,2021年传统经纪业务收入上升幅度明显。从代销金融商品的表现来看,2021年券商的代销量和保有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以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为代表的头部券商,其代销收入在2021年均已突破人民币10亿元(专项合并口径),甚至超过了一些银行等传统代销渠道。

居民财富增长、房地产投资属性减弱的大环境共同驱动了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居民对财富管理行业的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的需求逐步增加,进一步促进券商的理财业务发展,财富管理加速转型。

券商在财富管理行业的主要价值链条上产品端和渠道端具有其他主体不具备的优势。随着基金投顾业务指引文件陆续发布,投顾业务监管法规体系加速成型,券商的基金投顾业务进一步深化其主要价值链条优势,并与渠道业务和产品业务协同加深财富管理的能力,提升客户多方位的服务体验,扩大客户的黏性。一方面,券商可以基于自身灵活的渠道分支、广泛的网点覆盖以及长期面对庞大客户群体需求所积累下的服务经验,能够更好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投顾服务、产品服务;另一方面,券商可以通过自身专业能力协同公司整体的投研能力,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设计差异化的产品,以渠道端和投顾端获取的信息来提升客户产品端服务的体验。

2 自营业务:业绩亮眼,发力场外衍生品

2021年证券市场交投活跃,权益市场呈现结构性机会,上市券商权益类及固收类投资均有所增加,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成为券商驱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场外衍生业务相对于券商传统业务而言,具有更强的创造力,能够满足机构客户资产配置及风险管理需求,从而提升客户粘性,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及综合竞争力。作为券商自营业务的新增长极,场外衍生品业务已成为各大券商积极抢占的战略高地。

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21年12月3日发布实施《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是继2020年9月发布实施的《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后又一部关于场外衍生品的行业自律规则。两部场外衍生品自律规则的发布实施利好具有场外期权交易商资质的头部券商,场外衍生品具备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头部券商在对冲模式、对冲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从交易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12月底,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未平仓名义本金为人民币20,167亿元,其中,场外期权业务未平仓名义本金为人民币9,906亿元,同比增长31%;场外收益互换业务未平仓名义本金为人民币10,261亿元,同比增长97%。从场外衍生品交易标的来看,2021年底存续的场外期权标的以股指类和个股类为主,占比分别为57%和11%。

场外衍生品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基于场外衍生业务,券商自营业务将有更多风险对冲工具选择,利于实现投资风险中性,机构投资者也将在真正意义上获得贴合实际需求的风险对冲工具。相信随着监管政策逐步细化,机构客户需求多样化,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场外衍生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局势及国内各地疫情封控措施影响,股票市场波动明显,中证500指数自2021年末7,359点最低下探至5,234点,最大跌幅29%。权益市场的波动对券商自营业务冲击明显,但由于头部券商的衍生品业务能力较中小型券商更强,在抗风险波动方面及结构性行情下的盈利能力更强,因此充分利用衍生工具的头部券商在2022年权益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自营业务表现尚佳。

3 投行业务: 全面注册制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1年,北交所的正式开市交易标志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新格局初步构建。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日渐成熟,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面临高阶转型战略机遇。

2021年全年国内证券交易所筹资额为人民币57,103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5%。筹资额中的74%为通过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总额为人民币42,100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4%。通过股票增发融资人民币9,576亿元,较2020年增长6%。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2021年全年共有524家企业在A股完成IPO,同比增加20%,总募资规模约人民币5,427亿元,同比增加13%,占国内证券交易所市场融资总额的10%。

国内交易所市场筹资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Wind资讯

在2021年IPO上市企业中,通过注册制方式上市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在高新技术企业较为集中的行业中,双创板块对于上市企业都显示出了更强的吸引力。再融资行政手续的简化和融资门槛的降低,激发了再融资市场的活力,定增募资和可转债募资成为主要驱动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产业回归本源,跨行业并购逐渐减少,上市公司之间围绕产业链条进行整合的案例增多。考虑到并购重组新规放开配套融资、科创板并购重组、再融资新规在定价、锁定期、减持等方面的加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需求也将进一步被激发。

投行业务在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其亦面临三大挑战: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保荐人责任愈发重大,券商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调整。

投行业务未来面临三大挑战

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应在市场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提升专业化水平,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为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4 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2021年是“大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券商资管主动化管理转型进入了冲刺期。2021年券商资管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大幅增加112.5%至人民币3.28万亿元。2021年也是券商资管的公募化改造的提速期,截至上年末,已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产品已超过140只。

2022年5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开启了“一参一控一牌”新时代。新规优化了公募牌照制度,继续适度放宽公募牌照数量限制,券商资管子公司公募化转型和布局持续深化。

公募基金市场持续稳定扩张,全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从2020年底的人民币19.89万亿元提升至2021年底的历史新高人民币25.56万亿元。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加快构建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证券公司应该抓住公募基金行业的历史发展机遇,补齐之前的牌照短板,进一步扩充产品种类,增强其资产配置服务的能力,加快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步伐。

后资管新规时代,资管机构已逐步完成了去通道、净值化管理等要求,也促使了券商资管向公募基金业务转型的新阶段。在回归本源的同时,券商资管业务还需考虑如何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政策向导的同时实现资管业务高质量的发展,拓宽投资渠道,搭建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体系,开发跨市场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实现差异化经营,满足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5 期货业务:期货公司迎更大发展空间

2021年全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75.14亿手,累计成交额人民币581.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33%,创出了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大幅增长。2021年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与其他四家期货交易所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017年至2021年期货交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政策方面,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将于202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补齐了我国期货和衍生品领域的法律空白,也预示着2022年我国的期货公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运行质量的提升吸引了更多实体经济和产业客户利用期货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作为服务实体的重要手段成为期货业务创新的突破口。截至2021年12月,风险管理子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1,245亿元,同比增长32%;净资产为人民币322亿元,同比增长19%;2021年全年实现业务收入人民币2,629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为大宗商品基差贸易收入。目前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已逐步探索出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期权、含权贸易、互换等多种业务模式,期货及衍生品已成为实体经济转移风险、保供稳价不可或缺的工具。券商系下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更是通过与证券集团FICC业务实现联动和业务协同,打造双赢、双增长的业务新局面。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伴随我国证券行业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的落地,使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趋完善,给更多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更多便利。2022年世界局势和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影响资本市场,证券公司对保障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作用将更为重要。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证券公司将协助构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资本市场,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2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廖木兴/图

2020年,我国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作为以铝合金为主的门窗行业,所涉及的建材、有色金属、玻璃等领域,均在国家定性为控碳的八大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范围内。如何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社会责任,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门窗行业正在努力成为试验场。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1

节能门窗生产及宣传更加普遍

一扇门窗可以也能实现碳减排吗?作用不容小觑。2020年11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3%。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窗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通过门窗流失的能量,约占社会总能耗20%-25%。

而目前全国既有建筑超过600亿平方米,其中9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且门窗能耗为欧美国家的2至3倍。有相关数据测算,若将既有建筑门窗和新增建筑门窗全部换成节能门窗,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16亿吨,相当于全国全年煤炭产量的15%左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0亿吨。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门窗企业虽然不是传统的耗能大户,但因更靠近消费者的产业链末端,受到来自消费端的绿色节能要求。“节能降耗”开始被众多企业作为发力点放到台面上来,试图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差异化。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现在的广东门窗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宣传重点上,注意到了节能这个指标。”广东省门窗协会执行秘书长何卓韬告诉记者,过去广东由于地理环境(气温温和、雨水多)和历史原因决定门窗的产品和宣传,更多是在防水性能和美观上加重笔墨,然后发展到产品的隔音和安全性能。“最近几年,宣传隔热、节能的门窗产品越来越多。广东的门窗产品也在向北方的产品靠拢,也用上了更宽的隔热条、隔热玻璃等更高效的腔体设计。而从生产方面来看,则是自动化设备越来越普遍,降低了生产能耗。”

2

从宏观概念走向具体方案实施

2020年,我国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两年过去后,门窗头部企业不再停留在宏观概念层面,而是进一步探索具体的落地方案。

亿合门窗董事长助理品牌中心负责人彭玺接受新快报采访时分析指出,门窗企业想要实现“双碳”,当下重点及难点主要是国家对于能耗的控制,会导致部分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对冲成本的能力,很容易陷入困惑之中。其次如何在门窗生产运输上进行优化,如何在产能与耗能找到平衡点也是当下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他看来,企业当下要重新分布产业布局。包括加大“双碳”产业布局,集中发力,抢占“双碳”赛道,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探索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培育自身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其次,积极融入产业生态联盟,从根本上打造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实现产业联盟多方合作共赢;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塑造技术竞争优势,以及强化“双碳”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竞争优势。

据其介绍,亿合门窗今年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研发场地、增加先进研发设备,通过自主研发,从产品结构、功能、外观设计到环保方面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何卓韬解释道,其实门窗生产过程中能耗消耗最大的是在原材料的生产阶段。电解铝的生产、铝材料的喷涂、浮法玻璃的生产和玻璃的钢化过程中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相比之下,门窗最终拼装环节的能源消耗相对较少。所以,从生产角度来看,要达到“双碳”目标,需在铝材、玻璃等材料的生产上深入优化,积极革新。

新豪轩门窗营销总经理李阳认为,门窗行业实现“双碳”,方向主要在生产、产品、标准等三个方面;其中,重点是智能化生产的普及,难点是产品的相关技术研发与突破,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整个行业甚至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与推动,也需要时间的检验。为此,“提高行业智能化生产普及率,即等于提高节能减排达标率,同时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以技术驱动增长。”他补充说,当前门窗行业标准规范尚未形成,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科技含量尚浅。未来,具有标准定性、规模化生产工艺、生产周期可控、定点供料、价格稳定合理、生产过程中的损耗率与维修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的门窗企业,将会在这场节能减排浪潮中脱颖而出且持续领跑。据了解,新豪轩门窗今年将在产品的包装及物流的整合上做出升级,降低产品运输过程损耗率,提高一次性安装成功率,以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效益。

3

促进绿色低碳消费 还有多远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的2022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将从3月持续到12月,以“绿色建材进万家 美好生活共创建”为主题,将引导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卖场商场等积极参与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建材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鼓励企业、电商、卖场等让利于民,助推绿色消费。一度被外界视为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信号之一。

事实上,相较其他家居产品,普通消费者对门窗产品的环保属性认知度较弱。门窗企业又要如何将消费者对于绿色节能的需求转换成购买行为?以系统门窗为例,因其具备优异的隔热性能、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等优势,系统门窗是业内公认的未来发展风口。近些年,这类产品层出不穷。然而,目前行业对该品类的共识还仅停留在基础的产品定义上,对于日常关注度本来就低的消费者而言,如何让他们认可且购买产品,其中要解决的问题着实不小。

李阳表示,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找到绿色节能与其利害关系,才能实现购买的转换。“与其跟消费者泛泛而谈‘双碳’政策、建筑耗能等,倒不如从消费者利益点出发,来进行自己的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打造和推介来得有效。比如告诉用户换一扇节能型窗能节省多少电费,更能让他们眼前一亮。”

彭玺对此表示认可,产品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才能被消费者认可、购买。“为了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定期组织开展研发调研、市场调查等,在国内率先推出‘生态规划+环保家居’模式,建立准确、高效的市场和技术情报系统。”

在业内人士看来,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门窗行业及企业若要巩固成果,践行社会责任,进而正向促进行业创新、升级和转型,前提条件是节能门窗这一赛道可实现利润创造。因此,企业要提升“双碳”意识,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提升产品的节能性能。同时,提升消费者对节能门窗认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选择节能门窗,扩大企业的销售额。企业也得以持续投入开发,增强性能,降低成本,再扩大销售。这样才是绿色低碳消费的正向循环结果。

行业大数据

经历了木制门窗、塑钢门窗、铝合金门窗、断桥铝门窗和铝木门窗等阶段,门窗行业目前进入了系统门窗、智能门窗的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门窗需求约6.1亿平方米,门窗市场规模则达到8500亿元以上。有相关机构预测,2021年门窗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当下,建筑铝门窗企业已经超3万家,大型铝门窗企业不足5%,门窗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CR10小于5%,CR30小于10%。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特别是以广佛区域为主要产业聚集地。

市场波动与对冲成本高企打击日本投资者对美债兴趣。

在美联储计划缩减其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之际,日元快速贬值打击了境外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

美元兑日元周三涨至20年来高点,日元的疲软极大地增加了日本投资者将美元资产兑换成本国货币的成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的美国宏观战略主管George Goncalves表示,鉴于交易环境的波动性和较高的货币对冲成本,今年美国国债市场可能会失去日本投资者的季节性买盘。

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今年头几个月大幅上升后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盘整,这反映日本基金于4月份新财年开始后在购买美国国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据彭博美国国债指数(Bloomberg Treasury Index),今年迄今为止,投资者的总回报率为-7.7%,其最糟糕的年度回报率是在2009年的-3.6%。

美国国债收益率在2022年期间持续上涨的步伐在过去一个月里加快,交易员预计美联储将在明年年中加息,从目前的0.25%-0.5%升至3%以上。由于美联储预计下月将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且不回购其持有的所有到期公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美债的抛售压力也随之加大。

今年以来,日本投资者在美国国债市场上明显缺席。美债收益率几乎没有稳定的迹象,隐含波动率处于高位,反映出通胀轨迹和美联储的紧缩周期的不确定性。

Goncalves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尚不清楚日本在新财年开始时是否会成为美国固定收益债券的边际买家。从历史模式来看,当某种资产类别的价格下跌,同时出现稳定迹象、且潜在拐点正在形成时,日本的资金流动通常就会增加。但这一次,较高的货币对冲成本可能会使买家迟疑。

Goncalves认为,今年美国的利率环境不如2021年,美国国债的吸引力也有所削弱。据称,许多日本客户在比较债券市场产品时都会考虑外汇套期保值成本,因此日本投资者可能更青睐欧洲公债、高收益抵押贷款和美国信贷。

这可能会给美联储带来麻烦,因为当其开始撤回疫情期间的债券购买计划,从而增加美债供应时,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欧洲和日本的投资者已经持有近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德意志银行的策略师Tim Wessel说:“美联储量化紧缩后,谁将成为美国国债的边际买家?如果购买美债的成本对投资者来说太高,那么这将减少对国债的边际需求,从而推高国债收益率。”

对冲成本的急剧上升源于美国和日本央行政策的分歧。日本央行已经承诺像继续采取刺激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这推高了与预期利率密切相关的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并推动美元走强。

然而,美日利差扩大也意味着美元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这反过来又推高了锁定对冲的成本,即在未来将美元换回日元的成本。

富国银行的Logan Miller说:“美联储的政策推高了部分非美国家的对冲成本,因为其他央行在加息方面仍远远落后于美联储。”

分析师表示,热衷于在欧元区借款并购买高收益美国资产的欧洲投资者也受到了对冲成本增加的影响。虽然较高的美债收益率通常会增加美国资产对外国买家的吸引力,但在未来几年里防止货币波动的成本已经侵蚀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潜在收益。

美国银行的策略师在3月底预测,日本投资者持有美国公司债券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一旦换回日元,很快就会被完全抵消。他们补充说,一些日本基金经理甚至可能决定卖出他们的企业债券头寸,因为持有成本变得令人望而却步。

就目前而言,日本交易员对持有美国政府债券更加谨慎。Goncalves称,来自日本的购买可能只会在美联储开始量化紧缩时有实质性增加。

资产管理公司TCW的利率交易员Lawrence Rhee说:“你能看到一些投资者在躲避国债市场。自今年年初以来,市场环境变化得很快,他们(日本投资者)可能被这种动荡吓了一跳。”

本文源自金十数据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以前一两元就能充满电,现在被扣了12元。”最近,不少共享充电宝用户被高昂的价格“刺伤”,甚至有人称之为“充电刺客”。价格贵,归还难,充电慢,收费标准不统一,不退押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共享充电宝出现的讨论,引发人们对这一业态的思考。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办公、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近年来,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共享充电宝是其中一种产品形态。从整体看,共享经济便利了人们生活,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蕴藏着不小发展潜力。充分用好共享经济的优势,释放共享经济的红利,无论哪种商业探索都有机会开拓新的市场。

新市场新机遇,不意味着各行其道、无规可循。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作为反映市场变化的价格,出现涨跌波动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偷偷涨价、标准模糊、规则不明、畸高畸低,就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有悖市场规律。因此,无论是定价还是涨价,都应该明明白白,既符合基本市场准则,又契合消费者的预期,更要建立在与市场、用户、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基础之上,而不是在模糊地带赚钱。

价格要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发展的态势。共享充电宝涨价,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涉及到成本、运营、资本等多个维度,总体看无外乎是先以补贴让利的竞争策略吸引消费者、后在形成用户黏性后追求盈利、再通过涨价等方式对冲成本进而谋取利润。当然,盈利本身无可厚非,如何以合理手段盈利,如何形成健康的盈利模式,于行业发展而言、于保护消费者者而言才是至关重要的。当平台企业开始涨价,而消费者难以接受时,就需要反思相关运营模式是否可持续了。

解题之道在于对症下药。对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产品形态而言,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或多或少会遇到抢占市场、价格波动与营收模式相互影响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如何合理定价、如何透明规则、如何良性竞争的问题。只要在明确价格规则、严格明码标价、规范竞争行为、引导市场秩序上坚持公正、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就能促使各企业平台有序经营。进一步看,共享经济业态具有利用公共资源的特点,必须从市场需求度、饱和度与企业承载能力等角度出发,科学测算发展规模,既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避免增加运营负担。公共资源只有被恰如其分地开发利用,各平台公司才能在拓展使用场景、扩大优质供给上,高效率、高质量地服务用户、站稳市场。

共赢才能共生。新经济新业态越是不断发展壮大,越要在实践中寻找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当前,包括共享经济在内的不少新型经济业态,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单凭资本投入、抢占市场很难赢得未来,而要更加遵循基本规律、更加注重用户感受,在产品生产、推广、营销、售后等各环节,充分做到技术、应用与服务的优化,该补齐的短板要尽快补上,该创新的地方要敢于探索。坚持理性、合规、审慎,善于以自我蝶变升级用户体验、以自我成长带动行业进步,新经济新业态必定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微创机器人概念股(机器人概念龙头股)

下一篇:道琼斯指数走势图(道氏理论主要精髓)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