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杨百万股票软件 杨百万炒股赚了多少钱

2024-01-03 03:57分类:股票理论 阅读: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百万(本名杨怀定)6月13日离世,享年71岁。听到这个噩耗,我颇为惊讶与悲痛,虽然很多年没有和他联系了,我也知道他前几年身体不好,但突然离世还是十分愕然。

想起20年前杨百万给我的名片,上面印着他的一幅漫画,文字这样写:上海平民股票证券职业投资者。平民,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也是给我的深刻印象。有意思的是,他职业生涯的起步,与新民晚报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新民晚报让人无意间走上了职业投资之路。

新民晚报一篇报道开启投资之旅

关于杨百万的故事,大家基本上都知道。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仓库保管员的工作,用2万元人民币积蓄开始“平民证券投资者”生涯。杨怀定从异地买卖国库券中赚到“第一桶金”,成为百万大户,杨怀定被冠之以“杨百万”的称号,此后进入股市,成为新中国最早的股市投资者之一。1998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改革开放20年20人”,杨怀定入选。

(视频截图)

那么,杨百万为什么会买卖国库券的?2001年1月25日新民晚报《股市纵横》栏目刊登了《中国证券报》记者周松林写的一篇关于杨百万的文章:《平民投资家———听杨百万讲投资的故事》。下面选取其中一段:

我是1988年2月28日辞职的,响应政府号召,自谋职业。当时并没想到要做国库券买卖。我看到《新民晚报》上一篇报道,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我就给温州人民银行写了一封信,问上海报纸登的是否确有其事。温州人回了一封信,盖着公章,答复确有其事。我就想上海钞票不存了,存到温州去。当时温州实际上高达16%-18%,上海只有5.4%。我有2万元本钱,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我辞职时每月工资68元,一年也就800多。我想这样不就可以不要上班了嘛。当时想法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笑)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上海报纸又登了消息,说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我是读过《子夜》的,晓得这里面肯定会有“花头”,所以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就去了。别人都不敢买,我买进。结果下午老百姓明白了,开始有人抢着买进。银行利息每年5点几,国库券三年期,年息超过15点几,为啥不买?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我就抛掉。

很快,我发现全国8个试点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中国人民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于是我又开始做国库券异地买卖。可以讲国库券异地交易是我开创的。

从杨百万自己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他一开始是准备到温州去存款的,原因就是看到新民晚报报道那里存款利率高。我第一次遇到杨百万,他就说:“我和你们新民晚报有缘。”就在他买好船票之时,看到报纸消息上海开放国债交易,由于国债利率高,敏感的杨百万看到其中机会而放弃了去温州存款

2001年6月23日,新民晚报等单位在上海万体馆举办了“昂立之夏——大型股市投资者服务活动”,经济学家吴晓求、王国刚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在我邀请下,杨百万也来了,并和股民进行互动交流。

一直保持平民的本色

20年前,杨百万已经名气很响,但没有那种富豪的派头,就像他自己定位的是个平民。我去他家里,那时候他住在上海市北一个工人新村里,房间不大,室内的布置也极为简朴,甚至略显陈旧,与一个月薪1000多元的工人没有什么差别。他这样说:为啥你觉得我生活很简单?因为我已经很少物欲,心里很踏实,要啥东西,随时随地可以去买来,也就没有急吼吼要啥东西的欲望了。不像那些小老板,浑身金银,就是怕被人家看不起

他在天井里搭了房间,里面是电脑,也就是他的工作室。那个时候他开始自己设计股票操作软件,他给我演示了这个软件的选股功能。

“杨百万”证券工作室(资料图)

后来,杨百万买了新房搬了家,在社会上露面越来越少。数月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杨怀定因并发症入院抢救,6月13日凌晨去世。其子杨钰琦说:“他生前说,自己已经轰轰烈烈活得很精彩了,离开时不想打扰大家。”

杨百万的确活得很精彩,这也是时代造就的。他和数以亿计的中国股民见证中国资本市场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也从中获得“红利”。在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创立时,时代的变革,已经把杨百万推上了改革开放的浪尖,通过股票市场,让一个平民创造财富,这在以前很长时间,是中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杨百万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变化,主动拥抱了时代,自杨百万之后,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为股票市场所吸引,走上了股票投资之路。

杨百万曾经这样说:

在证券市场,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所谓时势造英雄,一定要市场发展了,投资者个人才能发展。

正因为此,我们这些早期的参与者,非常关心和支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举一个例子。1992年底,上证所实行股票拆细,10元拆到1元,但交易所收印花税、手续费时小数点却没有相应调整,仍按10元面值计算。当天我拿到交割单一看,不得了,要出大事了!拔腿就往上证所跑。那时我在上海大厦做股票,离上证所老楼不远。我对上证所交易总监强纪英讲,你们闯祸了!结果上证所立刻通知证券公司暂缓结算,连夜修改结算系统。他们对我说:老杨,你真是立功了!

这件事情让尉文渊也感动了。以前我经常向他们指出交易规则上的漏洞。尉文渊有一次跟我说:你既然发现有这么多漏洞,为啥不去钻空子,反倒要来告诉我们?我说:我是真正的投资者呀。我是真心希望交易所稳定,希望市场健康发展呀!这件事情后,如果有外国记者要采访投资者时,尉文渊就会介绍他来找我,说我是真正的投资者。

投资,从朴素的常识出发

现在回头看,杨百万一开始的投资,就是很朴素的利率因素,抓住了国债的投资机会,只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意识。

多年来,“杨百万”早上看报纸的习惯

一直没变(资料图)

事实上,杨百万后来投资股票,出发点也是利率因素。这是《平民投资家———听杨百万讲投资的故事》中杨百万如何转战股市的记述:

1989年我在《中国金融》的一篇文章里看到,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及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面临亏损的边缘。我从中捕捉到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那时我看报纸很认真的,订了70多份报刊。我就抛出国库券,买进股票。抛出国库券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看出国库券价格实在太高了,120多元。而我的成本都在100以下。

当时上海股票市场低迷,我去买股票时,证券公司的员工都劝我不要买。我有一个传统保持到现在,就是证券公司的话从来不听。他们看不准。我第一次买的是电真空,面值100元,跌到91元。此前历史最高曾到过140多元。买之前我实际上已观察它一年多了。当时股票分几种,一,甲种,红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二,乙种,下保底上不封顶;三,非甲非乙,既保底又封顶。电真空是非甲非乙。最高红利率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我想肯定比放在银行里合算。当时没有敢全部买,买了3000股,每股一年能分15元红利的话,一年有四万多元,我可以做做食利阶层了。当时工资水平是每月一般100多元。一个月3000元根本用不脱的。当时倒也没有想到股票后来会这样大涨。

杨百万坦言当初也没有想到股票会暴涨,他买电真空股票,是看中15%的股息率。他从朴素的利率常识出发进行投资,结果获得股价暴涨的巨额收益。

其实,这种理念到现在同样适用

股市投资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

常识往往更重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

20年前,杨百万订了70多份报刊,通过学习,他往往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当时他说估计计利率要调低,可以买点股票放好。结果不多久就宣布利息调低。很多人认为他有内幕消息。杨百万说:“我有啥背景。我分析出来的。我订了70多份报刊,很认真地阅读。”

现在的股市与20年、30年前相比,已经有很大不同,随着中国股市规模快速扩张、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以“杨百万”为代表的一批个人大户开始逐渐退出中心舞台。但学习,依然是现在每个投资者必须做的功课。

6月14日杨怀定去世消息一出

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不少网友还总结了“杨百万”的经典语录:

“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

“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评家,我是标标准准的散户。做散户不可悲,但千万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股市诀窍就四个字:抄底逃顶;股市就两个字:赢、输。”

“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

“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

杨老,一路走好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连建明

图 片 | 新民晚报 新华网 微博评论

编 辑 | 梁 群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宁鹏

“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在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相比真名杨怀定,“杨百万”这个名字更为人熟知。作为中国第一个靠资本市场发财的普通人,他的故事不仅在市井里为人津津乐道,还曾登上《时代》、《新闻周刊》等世界媒体,堪称一代上海滩传说。

从“倒爷”到“第一股民”,杨百万堪称股市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库券发家

关于杨百万“致富”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他在26份报纸找到致富线索。

不过,杨怀定当年在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位同事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细节或许有些出入。他透露,1988年4月,在上海铁合金厂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杨怀定一气之下辞职。此事缘起当年春节前后,工厂仓库丢失了一吨多铜材。因妻子承包的电线厂所用原料正是铜材,于是杨怀定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无故蒙冤,心有不甘,杨怀定在仓库仓库蹲守了一个月,终于抓到嫌疑人。自证清白之后,杨怀定负气辞职。至于辞职的“底气”,该人士称,这主要来自于一笔亲戚的金钱馈赠。按当时的银行利息,这笔资金每月产生的收益已超过了当时杨怀定36元的月工资。

杨怀定选择倒卖国库券,也有些传奇。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这源于一次去杭州存钱,在火车上与几位陌生人的一番攀谈。但无论哪个版本,在倒卖国库券作为“第一桶金”这点上,坊间没有任何争议。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我国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并出现异地差价。

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交易从没有低过面值。也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当时,有些地区的国库券交易价格与上海相比差价最多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杨怀定不分昼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他总结出经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国库券越便宜。

在复利效应下,短短几个月,杨怀定就拥有了百万家产。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那时上海银行国库券日成交额约70万元,而杨怀定一人就占去了1/7。

杨怀定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带着百万元现金乘火车到处跑的场景。“我带着100万麻烦特多,因为当时进出火车站要检查危险品,一打开包,X光一照,哇!都是人民币!所以那时我老在火车站被扣留下来。别人想这个人一定非偷即抢。”杨怀定说。

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杨怀定提出请求,并经公安部门允许,他配了两个保镖,两个人月工资1200元。第二天上海的《解放日报》就刊发了一条新闻,称上海出现了第一个请公安人员当私人保镖的先富起来的人。

“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一直以来,杨怀定从不否认发家致富沾了政策的光。因担心背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杨怀定主动要求到税务局纳税。后来报纸也报道了,并说公民的纳税意识在提高。

股市“杨百万”

在国库券捞到“第一桶金”的杨怀定在股市上亦有传奇。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天,我一个人独揽了交易量的一半,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杨怀定坚定地认为,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一定会有大发展,他没有理由不积极参与。杨怀定入手的第一只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那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只有8只,所以称为“老八股”。

从炒国库券到炒股票,每次进出市场的资金均达上百万元,故“杨百万”这个形象称号也在市场中传播开来。在那个万元户还很稀缺的年代,杨百万算得上是真正的“牛散”。

杨怀定的投资之旅并非一帆风顺。1993年,他也曾有一天亏8万元的经历。然而,他的“股神”大名也是在此时扩大起来的。当时,整个A股市场气氛非常热烈,沪指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而在这种气氛中,很多人看多认为沪指会涨到1800点,但杨百万选择在1500点抛售,从而一战“封神”。

在早期炒股大户中,杨怀定也是“常青树”般的人物。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人物受到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然而,经过几轮牛熊洗礼,就仅有杨怀定仍活跃在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早期大户很多败于股灾不同。杨怀定变成杨百万后,他买了5套房子。此外,学历不高的他还先后出版了《要做股市赢家》等5本专著,并和儿子一起开发出了“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软件。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股票大盘行情和股票大盘行情软件

下一篇:炒股要开什么账户才能赚钱 每人可以开多少个炒股账户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