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江淮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江淮城市群)

2023-04-14 21:31分类:股票入门 阅读:

2020年4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指出,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群

我国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其中,重点建设5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个城市群。稳步建设9个区域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个城市群。引导培育6个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5个国家级城市群和9个区域性城市群已规划发展多年,较为成熟,小编带你逐个了解6个地区性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

一、规划范围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

二、人口规模

截至2019年末,区域内常住人口1154.56万人。

三、国土面积

区域内国土总面积175322平方公里。

四、GDP

截至2019年末,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达13042.5亿元。

五、农林渔牧业总产值

截至2019年末,区域内农林渔牧业总产值达1019.21亿元。

六、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截至2019年末,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12372.37亿元。

七、公路总里程

截至2019年末,区域内公路总里程达73697公里。

八、《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2月27日印发。

各位看官还想了解城市群内哪些内容,请在评论区留言,小编为您跑腿。

(文内部分数据采用四舍五入方式得出)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建立在国家级战略中部崛起的基础上而成立,起初是由湖北、湖南、江西三个中部省份发起。

在2012年底,有关规划者明确建议或指示将安徽纳入进来,构成“中四角”经济区。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大中心城市。

曾火爆一时的“中四角”概念图。当时是由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共同组成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初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共同组成的重点规划建设区

2013年2月,四省省会代表在签署“《武汉共识》”,谋求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五级

2015年4月,国家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在获批之前安徽省因划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因故“中四角”改称为“中三角”

成熟后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范围图,涉及鄂、湘、赣三省相对发达地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被称为“中三角”主要原因是:以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三座城市组成核心,三市分别距离三百公里左右,形成三角平行区域并共建互利经济区

中三角并非“三角洲”,而是三座省会以陆地面积呈现出三角相连地形而得名。从中三角的名字就能够感觉到鄂、湘、赣三省致力于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寄托伟大复兴之梦,承载着中部崛起重要的责任,向往着更美好的生活而携手并进

 

近年,有学者发现一条经济分界线

北纬31°线横穿而过,

这条线以北的的大部分中国城市排名正在逐年下降,

其中,2017-2018年平均下降6.5位;

北纬31°以南城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同一时期排名平均上升5.2位。

深藏中国城市经济奥秘的北纬31°线,

穿过长江流域,

与历史上的长江军事防线惊人吻合。

这条黄金水道上,

沿江分布着蓬勃发展的四大城市群:

重庆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南京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城市群,

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9年,

由四大城市群领衔的长江经济带GDP,

占全国GDP的46.2%

 

图片|长江沿岸主要城市 · 锦绣人文地理 ©

 

火辣山城

长江上游的成渝城市群

成都重庆为双核心,

包含重庆的27个区县和周边部分地区,

及四川的15个市。

成都与重庆,

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首位城市

巴适风流的“天府之都”成都,

坐落于四川盆地西部,

受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润泽,

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

 

图片|成都天府广场一带 · 图虫创意 ©

 

作为四川省会城市,

成都坐拥全国前五的城市人口,

自古便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悠然自得,

如今更是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凭借中国西南广阔的市场腹地面向世界。

岷江在成都流入千古工程都江堰后,

通过巧妙的鱼嘴设计一分为二,

内江引水入城,灌溉农田,

外江向南流经眉山乐山

最终在四川宜宾流入长江,

金沙江汇流而下,穿流巴蜀而过。

 

图片|都江堰 · 图虫创意 ©

 

与成都交相辉映的重庆

正是一座生在长江上的城市。

从宜宾东流后,

长江与其支流嘉陵江在重庆交汇,

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

托起一座历史悠久的码头。

码头所在的渝中半岛

为一块三面环水的狭长地带,

近代以前一直是重庆的“母城”所在。

 

图片|重庆三维地图 · 锦绣人文地理 ©

 

南宋时,

重庆码头一度随东流长江朝向天子所在帝都,

迎接过往的官员,故名“朝天门”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

宋光宗赵惇即位后,因这里曾是他受封之地,

便循例于此置府,

自诩“双重喜庆”,号曰“重庆府”

重庆由此得名。

 

图片|重庆朝天门码头 · 摄图网 ©

 

重庆号称“山城”

依山而建的街道错综复杂,

东南西北的方位在此失去效力,

即便是本地人也可能迷失方向,

随便逛一圈可能会看见4个重庆解放碑

让人迷路的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

正好处于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度地带,

临长江而立,独卧群山怀抱,

地形上与盆地西缘的成都截然相反,

可说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平行岭谷的大城市,

凸起的褶皱山地构成川东平行岭谷

穿过重庆城区。

 

图片|重庆周边地形 · 锦绣人文地理 ©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

山城重庆在历史上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英勇善战堪称重庆人的自带标签。

13世纪,蒙古大军兵强马壮,

蛮横地闯入中原,向南宋发起进攻,

却在重庆翻了车。

位于今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军民,

在1259年的保卫战中,

以一城之力,拖垮蒙古大军,

让蒙古大汗蒙哥抱憾死于军中。

明末清初,

巾帼英雄秦良玉率军坚守重庆东部的石柱,

一生致力于平乱、抗清,威震一方。

 

图片|重庆立体交通单轨列车 · 摄图网 ©

 

山,塑造了重庆另类的城市风貌,

也赋予其“火炉”“雾都”的独特称号。

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

与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

受到华蓥山、明月山等平行山岭的阻挡,

难以向盆地内部输送。

当一部分气流突破重重包围,

从山地往下送往盆地时,

空气中水汽和热量难以疏散,

形成高温,让重庆如同川渝火锅一样火热。

 

图片|重庆火锅 · 摄图网 ©

 

此外,受平行岭谷狭长地形的影响,

重庆水汽充足,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

平均雾日多达104天。

弥漫的浓雾让重庆有了“雾都”之名,

也形成一道天然保护层。

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重庆,常因起雾作罢。

抗战中,正是这座山城,

作为“战时首都”

与全国人民一起挺过了山河飘零的艰苦岁月。

 

图片|重庆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汇毕”得名,为重庆东向门户 · 摄图网 ©

 

自近代开埠后,扼守三峡的重庆,

不再只是内河码头,

而是坐拥长江、嘉陵江水运之利,

迅速发展工商业,打下深厚的工业基础。

抗战时期,

东部沿海大量的工厂和物资需要沿水道向西转移,

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

正好可以容纳这些宝贵资源。

 

图片|重庆解放碑 · 摄图网 ©

 

崇山峻岭环绕的川渝之地,

自古以来就是躲避战乱、逃避饥荒的乌托邦。

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

到抗战时国民政府陪都

再到建国后的三线建设时期

来自各省的移民不断涌入川渝。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

以一则《还都令》向全体大后方人民致谢,

其中写道:“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

占战略之形势,

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

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

自将永光史册,奕叶不磨灭。

 

图片|重庆市地图(河流版本)(审图号:渝S(2018)038号) · 重庆市规划局 ©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

随着人口膨胀、经济腾飞,

重庆从渝中半岛不断向外扩张,

跨过长江、嘉陵江,穿越周边山岭,

建成大学城、茶园等新区,

呈现出纵跨四岭三谷的城市地图。

前两年,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首次将成渝城市群与三大湾区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

以成、渝为代表的西部力量,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悄然崛起。

 

图片|重庆洪崖洞夜景 · 摄图网 ©

 

英雄江城

长江自三峡夺路而出,

在中游地区形成中国总面积最大的城市群

——以武汉为中心,长沙、南昌为副中心,

包括武汉城市圈

环长株潭城市群

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主体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在这片城市群中,

武汉沿江而立,居天下之中。

当代作家陈忠实曾说武汉:

“这座城市很特别,既有南方的柔媚,

亦有北方的粗犷,

南北交汇,东西对接,

什么地方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

在长江众多支流中,

沿岸城市最多的江河,

当属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江

汉江与长江交汇于武汉,

一边清澈澄碧,一边雄浑苍黄,

形成“江汉朝宗”的盛景,

也将武汉分割成三镇的格局,满溢江湖的灵气。

 

图片|武汉周边地形 · 锦绣人文地理 ©

 

武汉,已有3500多年建城史,

坐拥半城江色、半城湖光,

江河湖水面积约占25%

如今,正常水位时,

武汉湖泊水面面积867平方千米,

居全国之首,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湖泊,

像珍珠般点缀在江水两岸。

大江大湖是武汉人的天然游泳池,

水上运动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每年的渡江节,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人横渡长江,蔚为壮观。

 

图片|武汉市地图,审图号:鄂S(2020)003号 ·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

 

这是一个水火交融的城市。

“火”指武汉热火朝天的发展趋势。

早在一百多年前,

孙中山就在其《建国方略》中

对武汉有过这样一个构想:

“合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则有如东方之纽约。”

2019年,武汉生产总值为16223.21亿,

领先周边省会城市近5000亿

可谓”华中第一城“

除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外,

武汉的生物医药、软件、

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多点开花。

 

图片|日落时分的长江主轴和黄鹤楼 · 摄图网 ©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

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十字路口,

京广、武九、麻武、汉丹等多条中国交通动脉

在这里纵横交汇,

北上京津,南下珠三角,西去巴蜀,东至长三角。

2013年,武汉铁路客运量达到1.21亿人次,

正式超越北京与广州,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高铁之心”

也是全国第一的铁路运输中转站。

 

图片|武汉高地铁动车基地 · 图虫创意 ©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

不能面朝大海,

却有号称全国第四大外贸港口的武汉港

连通内陆与海洋。

自从1861年汉口开埠

这个喧嚣繁忙的长江码头,

曾经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内位居全国第二,

也成就了“大武汉”的名声。

近代史上,中国有两个城市被冠以“大”字头,

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就是大武汉。

 

图片|江汉关大楼,曾是汉口海关大楼,现已改造为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在长江与汉江交汇的北岸,

汉正街已有500多年商道传承,

近代即是中国中部最大的货物集散地,

万商云集,商品争流,

见证汉口崛起为天下四大镇之首。

除此之外,还有1995年起通航的武汉天河机场

这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国际机场,

也是国内最繁忙的民用机场之一,

可直航全球五大洲。

至此,武汉实现水陆空交通汇聚的中心地位。

 

图片|阳逻港,武汉长江岸线上的总亿吨级大港 · 图虫创意 ©

 

武汉也是一个火炉城市

其位于江汉平原东部的中心城市,

不南不北,不上不下,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一年最长的季节是夏季,

往往五月就开始迈入初夏,

一直到十月份才逐渐转凉,

七八月时气温更是可高达40度。

作为今日楚文化的中心地,

武汉之火,

还在于武汉人的火气。

 

图片|武汉鄂军都督府 · 摄图网 ©

 

有句湖北方言,叫“不服周”

意思是不服输、不信邪,

代表着楚人从古至却在今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西周时,楚人崛起于荆楚之地,

不服周朝统治,

周天子兴兵讨伐,乘舟过江时溺水而亡。

武汉,

似乎天生有一种敢为人先、笑傲江湖的英雄传统,

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说: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建造了湖北枪炮厂

甲午战争后,

清廷以武汉为南端起点,修筑卢汉铁路

1911年,辛亥革命首义的第一枪

打在了湖北的武昌城;

1998年,武汉人坐镇中流,

与长江特大洪水搏斗;

2020年,武汉“封城战疫”,

打响抗击新冠疫情的前哨战。

 

图片|武汉鄂军都督府 · 图虫创意 ©

 

不服周的武汉人脾气一上来,

一口爽快的武汉话就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火气。

武汉的公交车司机更是出了名的猛,

车速快,刹车狠,停车准,

都是城市中的速度王者。

风风火火的武汉人,

管吃早餐叫“过早”,买早餐都是“速战速决”,

门口搭张椅子就能吃,一边走路,

也能干下一碗热干面。

这座“早餐之都”,粗略统计有多达近百种早餐样式,

可以几个月不吃重样,

且多为传统手艺、炉灶现做,价格实惠。

 

图片|武汉豆皮 · 图虫创意 ©

 

从武汉向四周辐射,长江中下游右岸,

形成以中国第一、第二大淡水湖为中心的

两大平原地带,

分别为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湘江自长沙北去,汇入洞庭湖,

为长江流域带去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

近代以后,湖南人开风气之先,

引领时代浪潮。

晚清平定太平天国的湘军将帅,

出了总督14人,巡抚13位;

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湖南人占3位,

十大将湖南人占6位,

57名上将湖南人占19位,其他省区望尘莫及。

历史地理学者谭其骧对此有过评价:

“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

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图片|航拍长沙岳麓山秋色 · 图虫创意 ©

 

时至今日,长江经济带上,

长沙与株洲湘潭合称,

构成一个品字形城市群,

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湖南省会长沙,静卧在湘江之上,

古典与新潮在此荟萃。

除了拥有岳麓山、橘子洲等文化胜地,

近年来因各种网红品牌、商圈成为打卡地的长沙,

还有浪漫的别称——“星城”

 

图片|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 · 摄图网 ©

 

鄱阳湖畔,江西省会南昌

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另一座不可忽视的城市。

一千多年前,

诗人王勃给了这座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山环水绕的南昌,

扎根于吴头楚尾的江右之地,

接受赣江、鄱阳湖的滋养,与长江两两相望。

 

图片|南昌,赣江东岸的滕王阁 · 图虫创意 ©

 

在两千年的城市史中,

南昌曾凭借其位于中间地带的地利,

南面依托广东,北面连接内地,

成为兵家、商贾必争之地,

孕育了“江右商帮”,将万寿宫信仰传播到全国各地。

近代以后,

南昌,乃至整个江西省

却在历经太平天国、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

和抗日战争的巨大消耗后走向衰落。

随着中外贸易重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南昌又失去了国内外的经济干道,

反而成为一个交通死角。

尽管这里曾是军旗升起之地,

但南昌的振兴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2013年2月,

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三城

签署《武汉共识》

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建设,

进入到全面推进阶段。

 

图片|长江经济带地图,审图号:GS(2016)1605号 · 自然资源部 ©

 

金陵帝王州

南朝诗人谢朓有一句诗: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长江之上,有一座传奇都会,

其古称“金陵”,地势雄奇险要,

龙蟠虎踞,曾为十朝都会。

这座城,是千百年来长江下游的中心城市——南京

 

图片|南京周边地形 · 锦绣人文地理 ©

 

长江在江西湖口与鄱阳湖交汇,

进入下游流域。

南京,正好位于长江下游

从东北转为正东流向的拐点处,

是江南到中原的最近点。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南京带去了山水相依的地貌。

前有淮河、长江两道天然防线,

后有吴、越地区作为经济后盾。

沿岸峰峦林立,狮子山西控长江,

三山矶沿江而卧,燕子矶峭壁突兀,

栖霞山壮观秀丽,幕府山雄伟险峻,

还有江心洲、八卦洲等分布于江流浩荡之间。

 

图片|南京市地图,审图号:苏S(2019)014号 ·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

 

相传,秦始皇时期,

有望气者(风水师)来到这里,

留下一句“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的谶语,

后来始皇帝巡视江南,

改其名为“秣陵”,就是为了镇压金陵的王气。

据说,秦始皇还“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

也就是在金陵一带凿开了另一条河。

后人认为此水乃秦时所开,就称其为“秦淮河”

但是,经地质、考古学者考证,

秦淮河属自然河道,本就是长江支流。

 

图片|南京秦淮河 · 摄图网 ©

 

秦始皇东巡过去四百多年,

到了东汉末年,

孙权继承兄长基业,坐领江东。

孙权听谋臣张纮讲了秦始皇的故事,

认为自己就是谶语里那个五百年一出的天子,

将孙吴的政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

并在秦淮河边修筑石头城,

将秣陵改名为“建业”,取“建功立业”之意。

孙吴迁都于此之后,

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相继在此定都,

故南京在历史上常被称为“六朝古都”

而后,还有南唐、明朝、

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王朝或政权建都于此,

合称“十朝都会”

 

图片|南京明城墙 · 图虫创意 ©

 

“金陵王气”是历史上流传甚广的政治包装。

近年,南京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梗,

是其被戏称作“徽京”

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端,

北西南三面被安徽城市包围,

身处在全国经济排名第二的散装大省,

省会存在感十分有限。

但与南京相邻的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安徽城市,

都是南京传统的经济腹地,

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比南京到苏北城市还要近,

这使南京拥有跨省发展的特点。

 

图片|从鸡鸣寺看南京城市天际线 · 摄图网 ©

 

关于江苏与安徽两大省会的PK,

还是要说到孙权。

汉末三国时期,孙权几度意气风发,

想要跨过长江,夺取曹魏占据的合肥。

合肥当时称”合淝“,

为东、南淝水交汇流经之处,遂有此名。

面对看似唾手可得的合肥,

手握数万大军的孙权,从年轻打到年老,

就是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

反而成就了曹魏大将张辽的威名。

孙吴军队对阵张辽时接连战败,损失惨重,

江东人从此对防守合肥的张辽心生恐惧,

连小孩听到他的名字也会停止啼哭。

如今,作为江淮城市群龙头老大的合肥

与长江下游中心城市的南京,

地理距离相近、经济相连的两座省会城市

都市圈存在重叠。

 

图片|江苏省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 · 自然资源部 ©

 

江苏省内,

长江下游的另一座城市苏州

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东临上海,南接浙江。

改革开放后,

自古富庶的苏州开辟出

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苏南模式”

现代化管理的“昆山经验”等时代潮流。

 

图片|苏州东方之门建筑群 · 摄图网 ©

 

长期以来,

苏州GDP总量在江苏省内排名第一

并领跑全国各大地级市

俨然一副“影子省会”的模样,

而在历史上,苏州也曾做过江苏省会。

南京似乎有一种尴尬,

即便缺少自己,省内各市也能运转自如。

对于江苏各城而言,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才是他们通往世界的桥梁。

魔都上海

1843年

随着一座沿海港口城市正式开埠,

长江流域的城市格局被彻底改变。

若论其影响力,近百年来,

也许仅有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可与之相比。

这座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

叫做上海

 

图片|上海周边地形 · 锦绣人文地理 ©

 

有人说,上海是座老天爷赏饭吃的城市。

其处于长江入海口,正好在中国海岸线的中段,

且水位落差小,

少受海潮与风浪影响,可四季通航,

中国沿海南北货运理想的交会点

早在近代开埠之前,

上海港就以航运繁忙闻名于东海之滨,

连通长江与海洋

上海一带最早的海港,

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的青龙港

到明清时期,上海周边的松江太仓二府州,

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史料记载,当地村庄种水稻的人,

不过十之二三,

种植棉花的人,多达十之七八,

可见居民大多以经商为业。

 

图片|上海朱家角古镇 · 摄图网 ©

 

近代以前,受清廷海禁政策的束缚,

上海商业活动虽然活跃,

但经济实力相较江南名城苏州仍瞠乎其后,

海运贸易量也远远不及一口通商的广州。

1843年,经过鸦片战争的屈辱,

中国大门被迫打开。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

一口通商禁令解除,

上海作为五口通商的商埠之一对外开放。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

上海久被压抑的潜能得以释放,

开启了魔幻的成长史。

仅仅过去十年,

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超过广州。

图片|上海外滩,位于黄浦江畔。黄浦江在上海市中心接纳吴淞江(苏州河)后注入长江,是长江入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 摄图网 ©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清军与太平军在长江沿岸的安庆、芜湖、

南京与苏州等城接连交战。

中外军队共同防卫的上海免于战火,

在这场空前的兵燹之中,

还有大量江浙一带的难民涌入上海,

城市人口迅速突破百万。

太平天国覆灭后,

长江下游名城如南京、苏州、安庆等,

大都受到重创。

逃过一劫的上海迅速膨胀,

从上海滩十里洋场传播的

金融、贸易、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变了古老中国的社会形态。

 

图片|上海武康大楼,当地第一座外廊式公寓楼,建于1924年 · 图虫创意 ©

 

不到百年时间,

原本在江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上海,

跃居“远东第一大城市”

成为长江,乃至中国的国际贸易、航运、金融中心。

建国后,上海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5.4%

早在1976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就被城市群理论之父、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

列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图片|1907年建成的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口 · 摄图网 ©

从此,上海的每一步发展,

都与长江息息相关。

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以上海为龙头,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上海浦东

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上海,至此成为新兴企业的热土。

 

图片|上海静安古寺,位于著名的商业街南京路,可追溯至三国孙吴时期 · 摄图网 ©

 

浦东开发之初,

上海市政府参考去新加坡等地考察的经验,

同意陆家嘴、金桥、外高桥

三个开发区的先行开发均由开发公司运作,

但每个开发区仅有3000万元开办费,

实际开发的资金需自行筹措。

浦东通过土地批租、股票市场、

外资、内资及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筹集资金,

不到十年时间,

三大公司都成为了资产规模上千亿元的大型公司。

到近年,由上海领衔,

包括长江下游三省一市在内的GDP总量,

约占全国的1/4

上海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正在向4万亿大关迈进

(2019年,上海GDP为38155.32亿元)。

 

图片|上海长江大桥,位于上海市崇明区的跨海大桥,建在长江入海口上 · 摄图网 ©

 

万里长江,

在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海洋。

大海与江水相拥之下形成的崇明岛,

东临浩瀚东海,西接万里长江,

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

也是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的交汇处

每条河流有长短不一的生命,

每段江水有各自不同的色彩。

在长江,看见的是澎湃奔流的生命力,

恰似其沿岸四大城市群,

在久经沧桑的大陆上,

谱写一曲经济奇迹的狂想曲。

 

图片|航拍上海浦东陆家嘴 · 摄图网 ©

 

... 完 ...

参考文献

叶书宗:《长江文明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陆铭:《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吴传清:《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姚锡棠:《浦东崛起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经济地理》2015年第01期

宋馥李:《谁是三大湾区“接班人”?成渝城市群欲脱颖而出》,《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戴鞍钢:《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来源:锦绣人文地理

作者:锦公子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从曾经的全省第一方阵,到如今的“蚌小八”,到底是什么原因?

作为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什么没有形成产业地标?

拥有多个难得的政策机遇和独特优势,为什么没有转换成发展的胜势?

蚌埠在问,外界也在问:一向在人们心中颇具美誉度的蚌埠,到底怎么了?

蚌埠,坐不住了!

“主动拉高标杆,自觉加压奋进,用真抓实干体现知耻后勇,用埋头苦干实现奋力赶超。”2月8日,在蚌埠全市改作风优环境暨工业经济、“双招双引”和园区建设工作大会上,蚌埠市委主要领导的一番话,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在“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知重负重、知责担责,打赢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仗翻身仗”,已经成为蚌埠这座老工业城市全市上下的一致呼声和共同行动。

蚌埠在行动,全省在关注:蚌埠的差距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出路在哪里?

 

航拍蚌埠 (图源:新华网 李少仙)

 

差距在哪?

要搞清蚌埠到底怎么了,就要分析蚌埠究竟差在哪?换句话说,蚌埠为什么要知耻后勇?

首先是在经济总量的排位变化上。最近几年,蚌埠在城市排位赛上失位,被省内和周边城市不断赶超。

在安徽省内16个地市中,蚌埠曾辉煌一时。早在1990年,蚌埠经济体量排在安徽第5位、皖北第2位,此后被芜湖、马鞍山赶超,长期处在安徽第7位,被当地人戏称为“蚌小七”。

2021年,蚌埠经济总量又被宿州赶超。如今的“蚌小八”,在蚌埠人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2020年,蚌埠的经济总量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位列第29位;2021年,再降一位到第30位,经济总量仅约为宁波的1/7、合肥的1/5,芜湖的1/2。

而且,蚌埠还面临“标兵跑远、追兵逼近”的局面。

同在淮河经济带上,千万人口大市阜阳近年来在人口红利和新型城镇化的优势释放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1年站上了3000亿元新台阶,迈入“大城市门槛”。

与同是淮河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徐州、淮安相比,蚌埠的经济总量差距,已由2010年的2230亿、708.17亿扩大到2021年的6128.44亿、2561.33亿。2021年,徐州已突破8000亿,淮安突破了4500亿。

经济总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上。

作为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蚌埠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曾最先开发出安徽省第一部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收音机。但由于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产业新赛道又没能快速形成,蚌埠至今没有形成地标性产业,更缺乏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在2021安徽百强企业的地区分布中,合肥58家,芜湖8家,滁州4家,阜阳3家,而蚌埠没有一家企业上榜

具体到分榜单看。在营收百强榜上,合肥39家,芜湖14家,阜阳和滁州各有9家,蚌埠仅有3家。在制造业百强中,合肥、芜湖、滁州分别以29家、14家、11家位居前三名,阜阳5家,而蚌埠仅有1家。在民营企业百强中,合肥39家,芜湖14家,阜阳、滁州9家,蚌埠仅有3家。

与蚌埠相对应的是,徐州正奋力建设“工程机械之都”;淮安成为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第四大台资聚集地。

没有地标性产业,成为蚌埠工业起势的明显制约,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失衡和投资不足。2021年,蚌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4%,徐州为8.1%,淮安为5.2%。

与蚌埠市整体经济不强相对应,县域经济也是短板。蚌埠下辖的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占比偏低,三县GDP占全市比重45%。在安徽省县域经济排行榜上,蚌埠市没有一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同为皖北大市的阜阳,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涌现出多个亮点,特别是界首聚焦产业升级、“院士经济”、园区发展等方面,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增速第一,创造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界首现象”。

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落差形成强烈对比,“蚌埠,到底怎么了?”外界在问,蚌埠也在问。

原因在哪?

承认差距是缩小差距的前提,看到不足是弥补不足的基础。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造成蚌埠经济数字上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心城市没有做大做强。

在安徽,蚌埠的地位犹如徐州在江苏的地位,从安徽省早期的“一线两点”到江淮城市群的谋划,再到淮河经济带规划,蚌埠始终都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来定位的,但蚌埠却没有起到类似徐州那样在苏北区域的带动作用。

这主要还是在于蚌埠中心城市的能级不够,导致蚌埠在承担皖北经济发动机的功能上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领袖群伦。

自身实力有限,进一步导致蚌埠形成不了都市圈。而且,蚌埠至今没有正式加入合肥、南京、徐州都市圈,造成蚌埠长期在区域格局上的一种“游离”,既不能辐射带动周边,又没有很好地接受其他大城市的辐射带动。

蚌埠城市能级不高,与蚌埠没有做强产业直接相关,突出表现在工业短板上。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蚌埠市二产增加值为673.6亿元,而合肥突破4000亿元,芜湖为2048.96亿元,阜阳也已突破千亿,达到1151.2亿元。同期徐州达到3376亿元,淮安是1889.21亿元。

特别是二产中的工业发展,蚌埠发展较慢。2020年,蚌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993户,而阜阳有1707户,几乎是蚌埠的两倍,宿州也有1027家。2021年,蚌埠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1%。

工业发展中,龙头企业是领头雁,但蚌埠的头部企业数量少,没有带动形成“龙头企业—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链基地”的发展格局。

过去三十年,蚌埠一直将工业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但蚌埠积淀的产业基础优势,在转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曲折。

蚌埠在产业选择和主导产业定位上,出现多次变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轻工业,打造纺织城;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几年又开始发展机电制造业,打造电子城;2010年后又发展硅基、生物基产业。”一位长期关注蚌埠产业发展的区域经济专家分析说。

由于种种原因,蚌埠纺织城与电子城都没有取得明显成效,硅基、生物基产业尽管前景很好,目前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加之近年来大企业招商越来越难,仍处于产业生态的塑造进程中。

如今在蚌埠,全市除烟厂外,产值超50亿元以上企业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进一步探究,尽管蚌埠有着让周边城市羡慕的产业上升机遇,却没能很好地抓住,赋能当地的产业转型。

早在1994年,蚌埠就成为国务院确定的首批18个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之一,合肥是2年后才获得第二批试点。

在实践中,蚌埠没能像合肥那样紧紧抓住试点机遇,从体制机制上破解难题。而合肥恰是由改革集聚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进而带来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实现了“从一粒砂子到整机”的产业链条。

看似经济指标、工业集群、抢抓机遇上的差距,背后实则是工作作风上的差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城市发展,思想先进是最关键的先进,观念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这同样体现在开放度上,蚌埠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没能助其成为淮河流域的“开放新高地”。

同处淮河岸边,与蚌埠地缘优势相近的淮安,积极抢抓外向型经济转移机遇,在长三角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高地发展格局。

把脉问诊是为了更好地“开药方”,面对新的机遇,蚌埠该怎么办?

 

蚌埠市貌

 

出路在哪?

虽然有差距,但蚌埠的底子还在,优势还在,机遇还在,关键是要行动起来。

眼下,蚌埠干部都坐不住了,已经全面动起来,立即干起来了!

2月7日,虎年第一个工作日,在蚌埠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与会同志围绕贯彻落实安徽省委关于“一改两为五做到”的决策部署,让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生机再现新辉煌展开了热烈讨论。

“实现奋力赶超,必须真正破解制约蚌埠发展的问题和瓶颈。”“面对指标上的落后,我们不能怨天尤人,需要的是干在当下、面向未来。”

蚌埠如何找准并打开奋力赶超的突破口?

首先要放大坐标找定位。

从区域大格局上看,任何一个都市圈内,中心城市的“发动机”不可或缺,就像杭州之于杭州都市圈,南京之于南京都市圈、徐州之于徐州都市圈。

就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而言,尽管目前蚌埠的经济总量已被阜阳、宿州赶超,但蚌埠依然是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成为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这是蚌埠的城市定位,且早已写入安徽省、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

 

蚌埠的发展,不仅关系一城一地的崛起,能否担当起责任,关系皖北振兴、淮河经济带战略的全局。可以说,让蚌埠焕发新活力、再现新辉煌,不仅蚌埠需要,皖北需要,安徽需要,淮河经济带也需要。

区域大格局的需要,呼唤蚌埠能有大作为。

蚌埠要有大作为,就必须做强产业,奋力将硅基生物基打造成国家级的产业地标。

特别是蚌埠要找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卡点”,紧紧抓住与宁波市结对合作帮扶的重大机遇导入宁波重大项目、资本、先进理念等发展要素,激活老工业基地的新动能,进而深度融入长三角,嵌入全球产业链。

同在京沪线上的滁州,为什么这几年发展势头猛?

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滁州找到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卡点”,主动对接大江北、融入南京都市圈,招引了一批重特大、高精尖的产业链项目,嵌入了全球产业链。2018-2021年,滁州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82个,包括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进而形成具有鲜明“滁州特色”的产业地标。

但项目、企业不是说来而来的,特别是当前招商竞争白热化,蚌埠如何提升感召力?关键还是要做优营商环境。

蚌埠也一直在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21年12月,蚌埠市出台了《关于强化全市工业经济、“双招双引”和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一体推进企业帮扶、客商帮招、项目帮办,以工作作风的转变提升企业获得感,以营商环境的优化推动蚌埠大发展。2021年,蚌埠在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37个,实际到位资金1172亿元,居全省第5位、皖北第1位。

营商环境,既有办事效率的高低,也有服务意识、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问题,但这些都是外延,核心问题是人,在于干部的工作作风。

面对一时的落后,蚌埠不能妄自菲薄,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不能自我埋怨,要有奋起直追的决心;不能有定局的思想,要有破局的勇气;不能有跟跑的依赖,要有再次领跑的雄心;不能有盲动的状态,要有快进的节奏。

在安徽“新春第一会”召开后一天,蚌埠即在2月8日上午召开改作风优环境暨工业经济、“双招双引”和园区建设工作大会,蚌埠市领导为工业强市和招商引资先进集体代表、工业强市和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代表、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颁奖,并为蚌埠高新区、经开区“三帮”小分队进行授旗,再次发出了一体推进“工业经济、双招双引、园区建设暨改进工作作风”的动员号令。

“用真抓实干体现知耻后勇,用埋头苦干实现奋力赶超,全力推动工作作风大转变、工业经济大发展、“双招双引”新突破、园区建设上台阶。”

最重要的是,蚌埠要激发干事创业的状态和精气神,鼓起一股子奋勇争先的“气和劲”。

正如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强调的,必须牢固树立“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意识,以奋起直追的志气勇气、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忠诚尽职,迎难而上,跨越发展。

 

位于蚌埠的津浦线淮河大铁桥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100多年前,津浦铁路开通,蚌埠由此开埠兴盛,成为镶嵌在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还是那片蔚蓝天空,那条滔滔东流的淮河,一群砥砺奋进、不懈奋斗的蚌埠儿女,一定会让蚌埠这颗明珠再次发光发亮,再现新辉煌。

我们祝福蚌埠。

指导:张道刚、王运宝

撰文:姚成二

编辑:纪海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股票000707今天(股票行情)

下一篇:富人的理财习惯(富人的7个思维习惯)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