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云南铜业和江西铜业买哪个股票好(银行类哪个股票好)

2023-11-05 01:35分类:卖出技巧 阅读:

本文为成长能力系列文章之铜篇,共选取11家铜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核心数据:

成长能力排行前三企业:博威合金、精艺股份、江西铜业

营收复合增长前三企业:云南铜业、楚江新材、海亮股份

毛利复合增长前三企业:博威合金、楚江新材、云南铜业

净利复合增长前三企业:精艺股份、江西铜业、电工合金

扣非净利复合增长前三企业:精艺股份、博威合金、鹏欣资源

营业收入指在一定时期内,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作为企业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资金来源,主要经营成果,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以及现金流入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营业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业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避免盲目生产。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有11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云南铜业、楚江新材、海亮股份、博威合金、鹏欣资源、江西铜业等6家企业增幅在两位数以上。

云南铜业增长最快,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达到39.42%,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9年的632.90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882.39亿元。

毛利润指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影响最终利润的因素很多,对于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差别很大,毛利润考虑对于该业务的主要支出。

其意义在于,如果不做该(笔)业务,一些资源就会被浪费或仍然会消耗,利润就会变成负值;如果做该业务,就可能赢利或减少亏损。

从近五年毛利复合增长来看,有8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博威合金、楚江新材、云南铜业、电工合金、江西铜业等5家企业增幅在两位数以上。

博威合金增长最快,近五年毛利复合增长达到24.39%,过去五年毛利最低为2016年的5.41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12.95亿元。

其余3家企业均为下滑,其中鹏欣资源下滑最大,近五年毛利复合增长为-16.52%,过去五年毛利最高为2017年的6.24亿元,最低为2020年的3.63亿元。

净利润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从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有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精艺股份、江西铜业、电工合金、博威合金等4家企业增幅超过20%。

精艺股份增长最快,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达到48.70%,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0.09亿元,最高为2017年的0.59亿元。

其余5家企业均为下滑,其中云南铜业五年均值最低,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43.28%,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3.80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6.70亿元。

扣非净利润指在企业核算公司的利润过程中,不仅扣除了与公司经营支出有关的款项,还扣除了所有在经营过程中与经营无关的支出的费用。

在核算扣非净利润之后,每个公司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自己一个季度或者是一年的盈利状况。扣除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支出以及与经营过程无关的支出,这样更加客观的看到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有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精艺股份、博威合金、鹏欣资源、电工合金等4家企业增幅超过20%。

精艺股份增长最快,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达到41.42%,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0.08亿元,最高为2017年的0.55亿元。

其余4家企业均为下滑,其中楚江新材下滑最大,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为-24.16%,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2.26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2.98亿元。

铜上市企业成长能力排行榜

Tips:

1、本文选用的成长能力指标有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毛利润复合增长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以及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2、研究样本只选取上市之后两个及以上报告期的数据,同时剔除了指标为负的企业。上市仅一年的企业,只取最新的数据,暂时不加入研究。

3、成长能力榜单中,各项指标得分按照10/11的比例换算得出,综合得分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如某个指标有数值,但没有得分(即表格为空格),则该指标权重会下降。

 

 

 

 

一石激起千层浪。银行理财失去资管“一哥”宝座,引发广泛关注。

 


 

银行理财规模为何下降?未来资管行业的格局将会如何?银行理财还是个“好行业”吗?还值得买吗?

 


 

在受访人士看来,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下滑主要是受2022年末债券市场波动、今年6月末存款冲量等因素影响。但长远来看,银行理财的行业和产品再定位需要提上日程,摆脱以往“类存款”或“存款替代品”的定位,建立起真正区别于公募基金、银行存款的优势。同时,也需要优化固收“一枝独秀”的产品结构,为行业规模稳定筑牢根基。

 


 


 

规模增长乏力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25.34万亿元,而2022年末为27.65万亿元。若与2022年9月末30万亿元的峰值相比,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下滑已超4万亿元,与公募基金呈现不同趋势。

 


 

更为从业者所关注的是,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已低于公募基金存续规模(27.69万亿元)。

 


 

 


 

规模增长乏力,即使是头部理财公司也未能幸免。

 


 

8月8日,农银理财披露2023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农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为14206.60亿元,较2022年末的17757.21亿元下降超3500亿元。

 

 


 

从记者调研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长乏力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净值化背景下,银行理财不再保本,对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优势有所丧失;二是巨额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为公募货币基金增长提供空间;三是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单一,规模容易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7.21万亿元,较2022年末的8.76万亿元下降1.55万亿元。

 


相比之下,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吸金效果良好。截至6月末,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规模分别为11.48万亿元、4.77万亿元,较2022年末分别增长1.02万亿元、0.5万亿元。

 


 

2022年末的债券市场波动,也在短期内影响了居民对金融产品的偏好,使得产品规模受到影响。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分析,银行理财市场在2022年末经历了资管新规后最猛烈的净值回撤,大量客户赎回。

 


 


 

产品体系和投资结构单一

 


 


 

令从业者更为关注并疑惑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对优势不再明显。这也是近一两年银行存款大幅增长和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

 


 

“在净值化背景下,特别是经历了2022年末的债券市场波动,很多人觉得银行理财的收益可能还不如存款。”一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投资者目前更需要的是保本的产品、收益稳定且高于存款的产品,而银行理财在这种居民偏好下并不“沾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银行理财的产品结构仍然不太合理,并不具有太大的抗风险性和稳定性。在投资者教育水平还有待提升的前提下,理财产品净值一旦出现风吹草动,资金就有回流表内或者流出的倾向。

 


 

截至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4.11万亿元;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分别为1.11万亿元、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和银行理财产品仅靠固收类产品‘一枝独秀’不同,公募基金的产品体系完整,收益风险特征从高到低布局合理,在股债市场的轮动环境下,可以形成有效的循环。”周毅钦说。

 


 


 

代销渠道仍有发力空间

 


 


 

在上半年行业规模跌超2万亿元的情况下,多位从业者坦言,下半年的压力更大了。首先是行业规模能否做大,二是公司规模能否实现增长。

 


 

有中小银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公司上半年有段时间规模的确有下跌,我们也很关注近期公募基金规模反超银行理财的情况,所以下半年压力挺大的。”还有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公司规模与6月末相比已有1000亿元左右的回升,但和年初相比仍然有小几百亿元的差距。

 


 

一位理财公司高管曾直言,近年来银行理财的市场规模并没有做大,而是在存量市场中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公司的规模上涨,也对应着其他公司的规模下降。近两年来,为吸引和留住客户,各理财公司也加大了减费让利活动。

 


 

就下半年来看,业内普遍认为,银行理财规模大概率能实现增长。“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客群不完全相同。如果大量储蓄后面回流的话,大概率是先回流到理财,然后再去基金或者股票,不太可能直接就从存款变成股票或者基金。”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2023年末银行理财仍有望冲击29万亿元左右的水平。

 


 

就记者观察来看,代销渠道的拓展成为部分理财公司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由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母行外渠道的重要性有所提升。

 


 

国信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王剑认为,银行理财规模进一步扩张有三个突破点:一是踏准配置轮动,随着政策宽信用逐步落地,大类资产轮动带动居民风险偏好提升,当前“固收+”产品具有扩容潜力;二是创新产品结构,在市场震荡行情下挖掘收益增厚机会;三是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国有大行代销渠道有待继续挖掘。

 


 

 

 


 


 

财富管理再定位受认同

 


 


 

下半年还有四个多月,银行理财还能夺回资管“一哥”宝座吗?

 


 

“目前还把握不清,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此消彼长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和繁多的,是长期根源还是短期冲击都还不好说。”某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的产品特色和资产配置结构不同,不宜简单对比,也不宜将理财规模低于公募基金规模一事放大来看。如何实现理财行业和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更加重要。从产品设计来看,如何创造出比存款收益更高、比公募基金的收益更稳定的产品成为必答题,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必胜之道。

 


 

这要求银行理财必须撇去以往“类存款”或“存款替代品”的定位。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表示,银行理财若采用以往“承接储蓄资金分流”的客户定位来决定投资领域,由于客户风险承担意识和能力偏低,投资领域必然受限,会导致产品创新不足,反过来又影响新客户特别是高质量客户开发。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理财熟悉大类资产配置,又脱胎于银行体系,具备天然的渠道优势,投资顾问或者财富管理可能是银行理财擅长的方向。

 


 

谈及如何做好财富管理服务,吴姚东表示,一是要提供好的理财产品,二是要提升对渠道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要推动更广泛触达客户渠道的数字化经营,顺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建设B2C模式的差异化的直销平台,更多地探索对客户直接开展服务。

 


 

展望未来的资管格局,业内人士认为,即使银行理财规模不如公募基金,并不意味着“行业不好”或者“产品不行”,银行理财仍然有不少优点。

 


 

一家理财公司研究部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可投资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非标产品可熨平产品收益。产品费率和投资起点也更低,相对其他金融产品更具备普惠价值。且从收益来看,由于坚持绝对收益理念,获得正收益的可能性也更大。

 


 

编辑:张祉璇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为什么炒股十个人九个亏(炒股能开几个账号)

下一篇:西南证券股票开户(西南证券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