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福建自贸区挂牌(福建自贸区定位)

2023-04-16 17:34分类:看盘技巧 阅读:

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成立七周年。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以来,福州自贸片区围绕“为国家开放试制度、为政府治理立标杆、为区域发展筑高地”的战略使命,坚持在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聚集等方面大胆创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经验,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46项制度创新成果 为自贸区建设贡献“福州经验”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截至目前,福州片区实施方案3年113项试验任务基本完成,省里新增57项试验任务已全部实施;深化改革方案3年143项试验任务中,涉及国家赋予的试验任务93项已完成86项;福州片区改革创新五十条措施细化为115项措施,其中涉及国家试验任务21项已全部完成。”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为国家和省里开放试制度外,福州片区还自我加压,制定并完成特色改革试验任务199项。

七年来,福州自贸片区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累计推出18批246项体制机制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90项,均占福建自贸试验区四成以上,复制推广到全国25项、全省105项,为自贸区建设贡献“福州经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累计新增企业4.53万家

营商环境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七年来,福州自贸片区通过推行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等全方位提升措施,以自贸试验区创新改革举措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如今,在福州自贸片区,“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企业登记多部门并联办理、刻章“零延时”“零费用”等集成创新,实现企业从登记到注销退出的全链条便利化,企业开办时间由挂牌前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3小时,材料齐全最快可半小时办结;国际贸易口岸通关无纸化达99%以上,2021年12月,福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5.66小时、0.76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85.99%、93.38%;政务服务事项99%“一趟不用跑”;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小型项目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打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

栽好梧桐树,自有金凤来。福州自贸片区这些改革创新有效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截至2021年底,福州片区累计新增企业4.53万家,注册资本总额9199.87亿元,存量注册企业数是挂牌前的7倍。其中,外资1141个、注册资本798.33亿元,台资443个、注册资本67.57亿元,以不到福州千分之三的面积,吸引了全市新增外资、台资企业数近四成。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筑就产业聚集新高地

在探索推广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同时,跨境电商综试区、福州综合保税区、江阴港综合保税区、原油非国营进口资质、二手车出口试点、口岸肉类进口资质及外资企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等一批重大政策也在福州自贸片区落地实施,促进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七年来,福州自贸片区坚持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新业态新平台竞相发展。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内拥有全省唯一、全国第四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集聚200多家物联网企业,成为全省物联网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2021年物联网产业链产值达400亿元;建成福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5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区内实现保税备货、跨境直邮、海运快件等多元业务常态化运营,形成较为完善的“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生态体系,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成交规模突破500亿元、比2020年增加5.3倍;全国首创“设备与材料的异地租赁”“融资租赁+国内信用证项下福费廷”等融资租赁模式,截至目前入驻融资租赁企业超500家,业务规模超90亿元,发展壮大区内新型服务业。

自贸区建设及产业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支持。在福州自贸片区,金融新业态也齐聚发力。区内建成两岸金融创新示范区、海峡基金业综合服务平台、基金小镇等一批金融载体。国内首个私募基金综合服务平台“海峡基金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8700家企业资源库,推动产融合作投资近35亿元。基金小镇集聚412家私募投资机构,基金规模达1737亿元,投向福建省实体项目273亿元,累计纳税8.6亿元。截至目前,区内入驻金融企业和类金融企业2627家,是挂牌前的10倍。(刘丰)

(新华网)

中新网福州7月15日电 (郑江洛)福建自贸区自2015年4月挂牌以来,形成了众多全国首创、独具福建特色、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创新经验。据统计,福建累计推出480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96项。福建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吴霏15日于福州如是表示。

吴霏指出,自贸区成立之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加强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空间布局。到今年6月,累计新增企业11.11万户,注册资本2.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分别是挂牌前的7.2倍、10.8倍。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引进全省近四成新增外资,贡献六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发展动能强劲。

“疫情发生以来,福建各级商务部门开展稳外资工作,成效明显。”吴霏说,据统计,2020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347.9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创十年来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40.4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双过半”。

福建还在打好港资、侨牌上下功夫。据介绍,福建抓细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鼓励引导更多侨胞回乡投资兴业;加强闽港闽澳经贸合作,保持利用港资稳定增长。2020年,全省实际利用港资246.4亿元,同比增长20.4%。今年上半年177.9亿元,增长19.6%。

吴霏表示,在开创对台工作“新局面”上,福建通过对台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两岸产业合作更开放、贸易合作更便捷、金融合作更深入、交流交往更方便,构建了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

据悉,福建自贸试验区将深入推进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促进投资贸易更自由更便利,积极争取扩区。同时,发挥沿海近台优势。引领“海丝”开放合作,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4日讯(记者宋雅静)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5年以来,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在9月3日的“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福建自贸区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40.6%。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建立18个自贸试验区,构建起从沿海到沿边、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全覆盖的网状发展格局。福建自贸试验区是全国第二批自贸试验区,是这张大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国家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五年来,大胆试、大胆闯,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改革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40.6%。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比如,关检“一站式”查验、国地税协同报税,为海关、税务机构改革探索了经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在企业注册登记环节创造了新模式,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厦门在“多规合一”基础上,推出工程项目审批“五个一”,成为全国改革的样板,为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政府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自贸试验区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了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领域,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甚至是“乘法”。政务服务领域,利用“互联网+政务”,实施“一窗办”、“网上办”、“马上办”等举措,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监管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让监管从简单粗放向精准高效转变,从多头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

沿海近台优势充分发挥。首先是突出对台,深化产业合作,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全省四成的新增台资企业、合同台资选择落户在自贸试验区。利用两岸产业的互补性,推动电子信息、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等产业联动发展。拉紧对台贸易纽带,持续创新通关合作模式,开展申报信息互换,试行查验结果互认,实施货物快速放行,福建已经成为台湾商品输大陆最便捷通道。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实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政策试点,目前这个试点已扩大到全省。通过开通台胞台企征信查询、发放“金融信用证书”“麒麟卡”等途径,向台胞台企提供贷款、担保、授信等金融服务,满足台胞台企在大陆创业、就业对资金的需求。便利台胞生活,率先实施卡式台胞证、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等政策,台胞“足不出岛”即可办证。三个片区都设立了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务平台,台胞参加社保、购房、购票等享受同等待遇。开展职业资格比对工作,现已完成134大项(268小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比对,全省直接采认台湾居民20个工种职业资格、52项台湾职业职称,实现台胞到大陆就业的无缝对接。其次是突出海丝,不断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在丝路投资、丝路贸易、丝路电商等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重点打造中欧班列和“丝路海运”两个品牌,把海丝与陆丝紧密连接起来,为构建东西互济、内外相联的开放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政策,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发展了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海运快件、中转集拼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自贸“磁吸效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源源不断流入,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坚实基地。五年来,区内累计新增企业9.8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税收年均增长45.4%,进出口年均增长12.8%,均较大幅度高于全省水平。

揭牌仪式现场

中国网福建4月21日讯(记者 陈晶晶)21日上午,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书记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试验区”)揭牌,随即福州、厦门、平潭三片区也同步进行,这意味着福建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

当天上午,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等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前,向第一批入驻福州片区的企业和机构颁发证照。现场获颁证照的20家中外企业(含3家金融机构)中,10家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经营范围涵盖商贸、金融、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领域。

据了解,4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涵盖福州、厦门、平潭三片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福建自贸试验区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福建省副省长郑栅洁在之后召开的自贸试验区政策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同时,他将《方案》的任务和措施概括为四大方面:一是注重与国际接轨,二是注重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是注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四是注重先行先试。

那么,福建的三大自贸试验片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又会有哪些亮点招数?

福州片区:

打好“闽侨”牌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平台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仅福州地区旅外的华人华侨就有400万人。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与近现代中国率先开放的口岸之一,此次福州片区发展的重点是打出“闽侨”牌子,发挥华侨优势,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平台。

据了解,福州片区实施范围为31.26平方公里,当中将依托区内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15万吨冷库和会员单位,推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建设成为东亚最大的海产品交易所,并以此为依托,推进企业和个人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建立基金规模100亿人民币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金,全力服务和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积极申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新途径。

通过这些特色项目,福州片区将着力试验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人民币融资、检验检疫互认、放宽外资进入航运运输和船舶代理的股比限制、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建设海丝投融资合作平台、展贸合作平台、海产品交易合作平台、航运合作平台,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与此同时,福州海关也为此推出了“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保税展示交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多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为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项目落地自贸试验区提供“定制”服务,实行无纸化通关、集中汇总征税等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加强与东盟沿线海关、商业协会合作,推动原产地认证联网核查。

第一批入驻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企业向记者展示营业执照

厦门片区:

注重港区优势 重点培育十大功能性产业

厦门片区实施面积43.78平方公里,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片区,涵盖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和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

作为港区优先发展区域,厦门对片区内的布局定位较为具体化。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着重发展航运物流、口岸进出口、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服务外包、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临港产业,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将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在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的功能上,则着重发展金融服务、国际贸易服务信息消费、临空产业、专业服务、邮轮经济、高新技术研发等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成为立足大陆,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另外,根据先行先试推动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厦门片区还重点培育十大功能性产业:区域性融资租赁业集聚区、两岸冷链物流中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两岸海运快件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人民币合作先行区、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航运物流中心、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区、全球重要航空维修基地。

挂牌当天,福州海关关长吴幼毅为首家前来办理注册手续的企业颁发证书

平潭片区: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弥补短板

与发展较为成熟的厦门和福州两大城市相比,平潭的特点似乎不太明显,但这不影响政府对平潭的投入力度。在国务院批复的《方案》中,平潭片区实施范围仅次于厦门,为43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

同样,在福建省商务厅对外发布的福建自贸试验区30项标志性改革措施中,有关平潭的改革措施占了20项。

第一批发布的措施有5项:企业设立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证三码”,率先实行商事主体名称“自助查重、自主选用”,率先实行企业联络地址登记制度,率先对台企试行“台商协会总担保制度”,率先采信台湾认证认可结果和检验检测结果。

第二批发布的改革措施15项: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及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率先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加盖登记机关电子印章,赋予企业“电子身份”,方便企业商务交易、办理行政事务手续。实施卡口智能化管理,对智能化卡口识别条形码系统进行改造,实现车辆过卡自动比对,自动识别,自动验效等智能化管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可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对台湾地区输入区内的农产品、食品等产品试行快速检验检疫模式。发布福建自贸试验区第一批18项规范性文件。

其中,第二批为平潭片区单列的的有9项:单独针对在实施动植物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的基础上,授予福建检验检疫局审批进口台湾水生动物检疫。对原产于台湾的预包装食品、化妆品实施“快审快核”的检验检疫模式。对台湾进口水果实施“边抽样检验,边上架销售”的检验检疫模式。创新台湾输大陆商品快速验放机制。除国家禁止、限制进口的商品、废物原料、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大宗散装商品外,区内进口原产于台湾的工业品监察手续,对平潭与台湾之间进出商品原则上不实施检验,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事后监管。在“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号”的基础上,实行“一章审批、印章即刻、立等可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方便企业。试行“先放行后报关”模式,允许企业借助新舱单系统数据向海关进行入境申报,海关对舱单审核、查验后直接放行货物,企业再报关、缴税。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内进口原产台湾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简化审批手续,快验快放。深化外债比例自律管理试点,区内中资企业借用外币外债资金可按规定结汇使用。自贸试验区内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正如平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锦龙所言,此前中央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优惠政策,加上此次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让平潭拥有政策“叠加优势”,迎来历史机遇。

入驻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海关窗口的关员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提供现场服务

一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正在窗口前办理手续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石油化工概念股(油服概念股和油价关系)

下一篇:002435(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