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对冲成本怎么算(对冲成本与基差)

2023-06-25 12:21分类:成交量 阅读:

中国能源化工市场价格指数供应商“隆众资讯”统计显示,进入2022年以来,航空煤油市场价格呈稳步上扬的态势,3月份,航煤市场价格一度涨至8300元/吨,较年初上涨1490元/吨,涨幅21.88%;3月下旬过后,航煤价格略有下降,由高点8300元/吨降至目前7820元/吨,跌幅5.78%。

分析指出,其中主要是由于进入三月份部分主营和地方炼厂进入检修期,供应趋紧,加之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影响,原油收盘持续走高,炼油成本大幅提升,导致油价上扬。

最新预测表明,新一轮采价周期内,5月航空煤油进口到岸完税价格预计为8022元/吨,而2021年及2020年5月份,航空煤油进口到岸完税价格分别为4082元/吨和1682元/吨,两年时间内航油价格翻了数番。

一名机长告诉界面新闻,飞机一般只带单程油,因此航班每次起飞前都要加注一次航油,包括航段用油、备份油和备降油,由航空公司签派员根据飞行计划计好,机长核对无误就按签派计划加油。

另一位熟悉航油加注的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解释,“航段每小时耗油主要按飞机发动机来划分,国内占比较高的737NG系列飞机使用CFM56-7B发动机,每小时耗油在2.5-2.7吨之间”,他表示,每个机场都有中航油基地,由中航油直接向航空公司提供航油燃料。

据民航局每年发布的《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推算,近两年全民航每年大约消耗3000万吨航油。

航司能否有效对冲燃油成本?

疫情下降本增效是航空公司普遍诉求,作为占比最高的成本项目,降低燃油成本显得更为重要,年度财务报告中,航空公司均提到节省航空燃油的方法。

国航称,在保障航班生产运行安全正常的基础上,控制返航备降、合理控制飞机重量、动态监控飞机性能、优化航路、精细化管理计 算机计划油量、提高预配业载精确度,2021年节约航空燃油2万吨。

东航表示,推行减重节油管理和技术应用降低油耗,通过控制餐供品等举措累计动态减重2.8万吨,可用吨公里油耗连续下降,近四年累计节油约39万吨。

但是航油属于航空公司刚性成本支出,加上航空公司运输生产量与航油消耗量呈正相关关系,靠节约燃油来降低成本的空间相对有限。

目前,航空公司缓解航油成本压力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征收燃油附加费和开展航油套期保值,航油套期保值是航空公司控制航油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的工具,但使用该工具并非一本万利,国有大型航空公司也遭遇过航油套保亏损惨重的情况。

国航从2001年起进行航油套期保值业务,2005-2007年3年间,航油衍生工具的净收益为0.95亿元、1.13亿元和2.36亿元,但是2008年,由于油价大幅度下降,国航航油套期保值发生巨额亏损,占到当年亏损的81.67%,东航2008年航油套期保值损失占当年总亏损的45.96%。

疫情以来的两年多时间,2020年航油价格下行,华夏航空和吉祥航空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开展原油套期保值业务的议案,但吉祥航空因无法对油价趋势准确判断,未进行实际操作。

华夏航空2020年和2021年均开展了原油套期保值业务,2020年华夏航空交割部分产生收益0.83亿元,2021年交割部分产生收益0.18亿元。

三大航中,仅东航开展了航油套期保值交易,2021年减少航油成本5.80亿元,并表示未来将积极研判油价走势,根据董事会授权,谨慎开展航油套期保值业务,国航和南航则没有进行航油套期保值业务。

东航期货投资咨询部经理岳鹏在接受《期货日报》采访时称,国内航空公司对航油套保的认识和操作经历了不断摸索发展的过程。疫情后,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参与了航油套保操作,主要是由于对套保工具认识不足,缺乏套保制度和套保团队是其中根源。

他表示,随着油价的波动率明显加大,组建专业的套保团队、制定套保制度、精确研判油价、选择合适的套保工具类型并选择精准的进入时机和退出时机,都是航空公司需要面对和改善的。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份印发的民航局纾困政策文件中,还首次提出降低航油进口到岸完税价格的措施。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印发的《关于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航空煤油进口到岸完税价格由采价期新加坡市场平均离岸价格加海上运保费、关税、增值税、港口费等因素构成。

民航业纾困政策指出,要研究协调推动中航油集团与上游企业协商取消航空煤油价格中包含的海上运保费(2 美元/桶)、港口费(50 元/吨)等费用,预计2022年可为行业节省燃油成本30多亿元。

就在航空公司为航油价格攀升焦头烂额之时,由于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出行需求加速萎缩,大量航班收益远无法覆盖航油等运行成本,航空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将飞机停在地面。

航班管家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全民航航班取消率基本在80%以上,除了疫情影响取消航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航司“计划性”主动取消,国航一名航班计划员告诉界面新闻,公司计划原因取消航班其实有很多方面,比如飞机维修、航司运力不足、客流难以支撑等等。

他解释,现在航班大量取消,“要么是机场那边因为疫情原因发函要求航司取消,要么就是客流量太低,航空公司飞航班会巨亏,干脆选择不飞”,至于客流量太低取消航班是否有一个界定区间,他告诉记者,这个受市场情况影响,具体要看航线部门如何做判断。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同比2021年清明假期下降82.1%,宽体机日利用率为0.7小时/天,窄体机利用率为1.3小时/天,民航专家林智杰表示:“这意味着,清明假期全行业有90%的飞机都趴在机坪上晒太阳”。

5年期以上LPR报价超预期下调,银行股“闻风起舞”。

5月20日,央行公布最新一期LPR报价,其中5年期以上LPR为4.45%,较上月的4.6%下调15个基点,1年期LPR为3.7%,与上月持平。

此前4月金融数据显示,企业和个人中长期贷款持续低迷,信贷需求不足背景下引起市场对银行“资产荒”的担忧。作为房贷利率的锚,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将同时为存量和增量购房者减负,业内普遍认为将有效推动中长期贷款增长。

因此,此利好消息一出,20日开盘A股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其中招商银行涨逾5%,重回万亿市值。

不过,在促进信贷“量”反弹的同时,此次“定向降息”也将对贷款的“价”产生一定压力,机构人士建议银行持续做好负债成本管理。

5年期以上LPR迎最大降幅

这是自2019年LPR报价形成机制改革以来,首次出现1年期LPR不降、5年期下降的情况,且后者降幅创下最大记录。此前5年期以上LPR经4次下调从4.85%降至4.6%,每次降幅不超过10个基点。

业内普遍分析,1年期与5年期LPR“一静一动”的非对称调整体现出了较强的政策导向,主要因为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在历史低点,居民房贷利率仍处于相对高位,当前稳地产的必要性较强。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4月商品房销售继续低迷,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超30%。

结合近期央行对新增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20个基点等利好政策,机构普遍分析,当前政策面对楼市的定向降息正在加码,意在遏制房地产下滑势头。

这次5年期LPR的下调超乎了市场预期。按照LPR报价机制,LPR报价由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为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加点确定。在MLF 利率不动的条件下,LPR 报价下调往往需要连续两次全面降准,而4月降准仅为连续计算中的第一次。

几天前,5月18日,央行进行1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不变。市场据此预测,本月的LPR调降大概率落空。

对20日的超预期调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考虑到当前推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降的迫切性很高,且近期受货币政策边际向宽推动,以银行同业存单收益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加上近期监管层在着力降低银行存款成本,因此报价行下调 LPR 报的动力明显增强,最终带动5月5年期LPR 报价打破常规下调。

不仅如此,业内普遍认为,未来5年期LPR仍有下降空间。

对银行影响几何?

作为信贷投放的主要金融机构,5年期以上LPR报价的下调将对银行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楼市低迷、房贷需求较弱背景下,市场平衡正在向贷款方倾斜,按揭贷款占比较高的国有大行的全国性股份行影响将更为明显。

20日午后,A股银行板块开盘后明显走强,其中招商银行最终收涨5.07%,市值重回万亿以上达到1.01万亿元,平安银行、宁波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涨幅均在2%以上。截至收盘,银行板块整体约涨1%,此前受大盘波动影响叠加基本面担忧等因素,银行指数自4月初以来累计跌幅超过8%。

今年以来,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冲击,从而影响了银行业的信贷业务。

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融规模显著回落,其中,代表住房贷款的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继2月之后再次出现罕见负增长。在货币供给端较为充足背景下,业内对货币空转、银行“资产荒”等问题担忧增加。

此次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对银行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净息差和信贷规模两方面。尤其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更低的贷款成本将推动新增信贷需求的反弹,但也会进一步拉低持续承压的银行净息差。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沈娟认为,由于大行按揭占比、对公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受到5年期LPR下行的负面影响较大,区域性银行则相对受影响较小。

国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认为,若未来房市回暖一方面利好银行相关信贷需求,也将有效改善资产质量,进而对估值形成一定支撑。

但净息差方面的压力依然不容忽视。由于按揭贷款按年重定价,王一峰认为今年1~5月份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调20bp几乎不影响2022 年银行营收,但对2023年有下拉作用,初步测算将影响2023 年银行贷款定价5.4bp,对利息收入和整体营收影响约为1.7%和1.2%。

不过考虑到一季度以来存款自律机制市场化改革、鼓励中小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等,叠加年初以来两次降准,马婷婷认为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下行将对上述负面影响形成一定对冲。

但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尽管监管进一步加大了银行负债成本的管控,4 月份引导国股大行和部分地方法人银行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和大额存单利率上限10bp,但在银行存款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存款利率依然高位运行,加上今年以来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按揭贷款、零售非按揭贷款利率均已出现不同程度下行,抑制了综合负债成本的改善效果。

他建议,5年期LPR下调后,仍有很大必要在今年的时间窗口内进一步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一是建立自律机制下的“超限额管理”;二是非对称下调政策利率,引导类活期产品收益率的下行;三是再次改革存款利率报价机制,进一步压降存款利率;四是将结构性存款期权收益纳入自律机制考核。

继中石化旗下公司遭遇石油衍生品交易“巨亏”后,又有上市公司“炒”商品期货发生浮亏。百隆东方(601339)称,其持有的棉花期货持仓合约浮亏7108.74万元。在众人正唏嘘上市公司参与商品期货交易风险极大时,却出现一家公司靠“炒”棉花期货,实现盈利6631万元。

同种产品做套期保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个中内情如何?

套期保值遭遇冰火两重天

1月2日晚间,百隆东方(601339)公告发布称,经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棉花期货持仓合约浮亏7108.74万元。本次年底棉花期货持仓合约浮亏(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将减少公司2018年度税前利润7108.74万元,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紧接着,1月3日晚间,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孚时尚”)发布公告称,华孚时尚开展棉花期货业务的目的为锁定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在棉花期货套期保值操作过程中,利用公司非生产急用原料在市场期货价格短期脱离价值的时候进行期现对冲交易实现基差利润;在期货价格出现价值洼地时,择机从期货市场买入套保锁定原料成本。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进行的棉花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实现盈利6631万元,预计增加公司2018年度税前利润6631万元。

浮亏并非真正亏损

就两家公司的不同遭遇,上证报采访了不少业内人士。大部分受访对象认为,从公开信息看,两家企业都并未超过套保范围,所产生的浮盈浮亏也均在可控范围,并不像是利用期货工具投机产生的亏损或收益。

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的研究员郑国艳表示,百隆东方属于用棉企业,套保方向属于买入套保。据了解,该企业的常规库存量在10万吨左右,而该企业的现货库存量较低,买入套保对应的棉花数量在6.5万吨,用期货建立了虚拟库存替代了现货库存。

百隆东方曾在2018年5月30日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关于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议案》,决定于2018年度开展棉花期货套期保值操作,期货交易总规模不超过10万吨。从当时到现在期货基差的表现来看,基差相对走强,也就是说,该公司通过买入套期保值总体上会有所亏损。

但也不是说就亏定了,天风证券研报分析:首先,从中长期来看,浮亏不代表真正的亏损,贴水情况下公司可持有直至交割;其次,期货的“浮亏”有望在生产部门中以棉花现货成本降低的方式进行部分补偿。公司在会计处理上或把期货部门和生产部门分开,导致期棉合约价格下跌的过程中期货部门出现浮亏。若公司套保得当,“浮亏”有望在生产部门中以棉花现货成本降低的方式进行部分补偿。

套保亦有风险敞口

目前,大宗商品相关企业一般较多使用期货、场内外期权、掉期、互换、仓单质押等工具转移风险。企业在运用期货、场外期权等衍生品套期保值还需坚守宗旨,一旦走上期现货同时投机的道路,很有可能带来出乎意料的亏损。不过,即使是正常套期保值,也是可能存在风险敞口。

南华期货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赵广钰表示,实体企业经营的大宗商品多种多样,其经营的商品很有可能是与期货上市品种高度相关的非标准品,长期来看标准商品和非标准商品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但中短周期中两者价格会出现一定的背离。即便经营的商品是与上市品种完全一致的标的商品,期现基差也会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所以,无论是运用期货还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敞口。

一个巨亏,一个浮盈,两家公司被公众热议,但在很多专业人士眼中,与大宗商品相关的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过程中发生浮盈或浮亏,都是正常的现象。

赵广钰认为,企业运用商品期货的本质是发挥其转移风险的功能,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对冲现货链条中的货权及价格风险,而非通过期货市场盈利。关键在于,部分企业在运用期货套期保值的过程中违背了对冲风险的初衷,将期货作为投机性的工具试图牟利,此种情况很可能带来较大的实际亏损。

本文源自上海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基金是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的首选方式。但是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却长期存在,部分基金持有人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其实,投资基金赚钱的其实并不难,本文总结了基金投资赚钱的三种方式。

方式一:长期持有优秀指数,赚经济增长的钱

指数基金是基金投资赚钱的第一种方式。

巴菲特曾经设下一个很有名的赌局:以十年为期,打赌任意五只对冲基金组合的总体回报无法战胜标普500指数,赌注50万美元。条件开出后,华尔街一片寂静。直到两年后的2007年,对冲基金公司Protege Partners站了出来,选择了5个对冲基金组合和标普500指数对战。

从2008到2017年的十年间,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组合累计收益为87.7%,年化收益6.5%;而标普500指数基金产生了高达125.8%的收益,年化收益8.5%(这十年间还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否则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会更高)。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却能战胜许多聪明人管理的对冲基金,这出乎很多人意料,也让指数基金一战成名。

 

来源:摘自201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指数为什么长期上涨?这与指数的优胜劣汰机制相关。指数是由成分股(都是当时候优秀公司)组成的,大部分指数每年会调整1-2次成分股,淘汰一部分公司,再吸纳一部分新鲜血液。比如沪深300指数是每年6月和12月各调整一次,所以指数长期上涨是自然规律。

指数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分为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

(1)宽基指数

宽基指数的年化收益在10%左右。例如,标普500过去70多年的年化收益约11%、恒生指数过去50多年的年化收益约12.7%,沪深300过去30多年的年化收益约10%。

股价=每股盈利*市盈率,市盈率涨涨跌跌,高低相抵,因此,从长期看股价反映的是公司盈利能力,背后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去十年,A股市场股票型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在10%左右,而全部A股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平均值也是这个水平。

(2)行业指数

行业指数和宽基指数的上涨逻辑是一样的,都会定期优胜劣汰。但是和宽基指数不同的是,行业有朝阳和夕阳之分,因此不同行业之间的利润悬殊较大,从而导致行业指数的回报率也有较大差距。从下图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食品饮料行业,其区间涨幅是排名最后的纺织服装行业的近13倍。

大消费(包括医药)和大科技(包括高端制造)是人类的长期刚需,需求只增不减,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属于优秀行业。除了需求没有天花板外,消费、医药、科技、高端制造等行业还有技术、品牌等壁垒加持,行业利润率高于A股平均水平。

优秀的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长期上涨的特征,是我们投资赚钱的保障。长期持有优秀指数是投资基金赚钱的第一种方式,它的优点是不用择股和择时,长期赚企业利润增长的钱。这种钱是容易赚的钱,拿得住就行。但缺点是必须拿很久,因为指数每隔几年都需要经历一次20%-30%的波动,如果高位入场年化收益肯定大打折扣,持有感受和收益都难以让人满意。

方式二:投资主动型基金,赚专业选股的钱

看完第一种赚钱方式,尤其是巴菲特“十年之约”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会坚信投资指数基金比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更有效,收益更高。实际上,这种有效性是分市场和分策略的。

就市场而言,美股是典型的机构主导,个人投资者稀少,而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市场高度有效,因此主动型基金想要胜出极为困难。

但是在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成交量,且做空机制的缺乏,给了主动型基金极大的发挥空间。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过去十五年,主动型基金年化超越指数约4%,过去10年,年化收益超越指数达到了约5-6%。

基金经理之所以可以跑赢指数,道理很简单,一个班100人,全班平均值成绩肯定不如前10名尖子生的平均成绩高。指数相当于全班成绩,尖子生成绩相当于优秀公司的平均成绩。主动型基金凭借强大的研究团队,选出业内优秀公司,从而跑赢市场。

就策略而言,巴菲特赌约选择的交易对手是量化对冲策略,这种策略只赚α(超额收益)的钱,不赚β(市场)的钱,也就是说虽然从2009-2017年美股都是牛市,但是量化对冲策略的收益并不包括市场上涨的部分,只计算超越市场的部分。超额收益再扣除掉对冲的基差成本,在牛市中跑输标普500并不意外。

如果赌约的对手方是量化指增策略,那么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量化指增策略赚α+β的钱,换算到那个赌约中,就是年化6.5%的超额收益加上年化8.5%的指数收益,这就是15%的年化收益,是大幅跑赢指数的。

不论从A股的大数据,还是指增策略的优势,都表明优秀的基金经理跑赢指数是常态,投资者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可以跑赢指数。

但这种投资方法也有缺点,一方面,权益市场盈亏同源,超越指数的前提必然是一定程度的风险暴露,做对了是正超额,做错了是负超额,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波动可能比指数更大。

另一方面,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前提是对基金经理的理解和信任,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信任在回撤面前是很脆弱的,这是无法克服的人性。缺乏信任时,投资者很难长期持有并享受复利效应,更难将全部资金投入进去。其结果就是拿出一点钱买了一只产品,或许今年的回报很高,但是相对于其他的未投资金来说,这些收益可能是聊胜于无。

方式三:将全部资产进行科学配置,赚资产配置理念的钱

把钱交给专业的人打理,长期看可以跑赢市场。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克服市场波动带来的信任脆弱,投资者很难长期持有,更难以重仓投入。分散出击之下,买入的产品也有涨有跌,最终的全资产收益率可能并不理想。

而方式三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同样是将资产交给专业人士,但是用资产配置的理念取代了买产品的理念,其结果是可以重仓乃至全仓配置。全部资产增值10%,这就是实打实的最终收益,如果这个年收益率能够持续,7年时间就能实现资产翻倍。

诺奖得主马科维茨说过,资产配置是天底下唯一的免费午餐。资产配置是一种投资方法,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投资理念。

市场风格经常切换,没有一个策略是常胜将军。每种策略都有适合它的时候,也有无效的时候。这种情况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比如一个资产组合里,各种风格都配置一些,任何一个阶段,总有一些表现得好。虽然短期表现会因市场处于某种极致风格,而落后于这种风格鲜明的基金,但长期来看总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不论收益还是持有感受都大概率是不差的。

用资产配置的理念进行投资,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买入FOF产品,优点是简单高效一键操作,缺点是FOF多是标准化产品,可能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条途径是找到专业的投资顾问进行个性化配置,通盘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预期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资金周期等等情况,做出定制化、动态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资产配置的好处是可以全仓配置,降低波动,能够为全资产收益率划定一条6%-8%的收益下限,并尽可能提高,更加适合高净值投资者。但是缺点是其收益中枢处于中低水平,在其他产品高收益率的对照下,再好的理念也可能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总结,用上面三种方式投资基金长期看都赚钱,但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选择最合适自己的。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人脑工程概念股概念(人脑工程概念股)

下一篇:油储存概念股(油汽改革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