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敞口和头寸的区别(期货敞口头寸)

2023-04-08 03:01分类:炒股入门 阅读:

 

 

头寸是指什么?

头寸(Position)也称为“头衬”,就是款项的意思,是金融界及商业界的流行用语。

如果银行在当日的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于支出款项,就称为多头寸,如果付出款项大于收入款项,就称为缺头寸。对预计这一类头寸的多与少的行为称为轧头寸。到处想方设法调进款项的行为称为调头寸。

如果暂时未用的款项大于需用量时称为头寸松,如果资金需求量大于闲置量时就称为头寸紧。

头寸是金融行业常用到的一个词,在金融、证券、股票、期货交易中经常用到。比如在期货开户交易中建仓时,买入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多头头寸,简称多头;卖出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空头头寸,简称空头。商品未平仓多头合约与未平仓空头合约之间的差额就叫做净头寸。只是在期货交易中有这种做法,在现货交易中还没有这种做法。

在外币交易中,建立头寸是开盘的意思。开盘也叫敞口,就是买进一种货币,同时卖出另一种货币的行为。开盘之后,长了(多头)一种货币,短了(空头)另一种货币。选择适当的汇率水平以及时机建立头寸是盈利的前提。如果入市时机较好,获利的机会就大;相反,如果入市的时机不当,就容易发生亏损。净头寸就是指开盘后获取的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交易差额。

 

 

什么是次级抵押贷款?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

次级抵押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由于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所以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

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较优惠级贷款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天然地更大。瑞银国际(UBS)的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0.5%,是优惠级贷款市场的7倍。

对借款者个人而言,违约会使其再融资难度加大,丧失抵押品的赎回权,无法享有房价上涨的利益。而且,任何一个借款人的违约对借款者所居住地区也有不良影响。据芝加哥的一项调研,一个街区如果出现一起违约止赎,则该街区独立式单一家庭住房平均价值将下跌10%,而一个地区如出现较为集中的违约现象,将会严重降低该地区的信用度。

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此时,次级债危机就产生了。

 

一、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构成是存放央行及现金,不包括存放同业资金)。下表为目前最新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水平。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必须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对其存款负债总额的比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直接地改变货币乘数,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所以,在货币乘数的各个决定因素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基本是一个可由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外生变量。目前央行实施的是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水平。

超额备付金是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是日常清算必要头寸,具有一定刚性。目前银行业超额备付金率平均在2%左右,总体来看,大行超额备付金率较低,而城商行相对较高,最高在4%左右。银监会2016年披露的季报显示,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2.07%。

二、资本充足率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以及二级资本三个部分。三类资本的共同特点是,在危机发生时可用来弥补银行损失,即便二级资本也可核销或转化为普通股。

根据以上三类资本,可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与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分别为5%,6%和8%。

 

三、信用风险指标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资本充足率部分已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进行了简单概述,此部分将介绍信用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和全部关联度。

1.不良资产率与不良贷款率

不良资产率顾名思义,即为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由不良资产与之资产总额比计算得出,依据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不良资产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二级指标,即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由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计算得出,依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要求,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 。

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与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单一客户风险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银监会要求该比例不应高于15%,即:(扣除保证金、银行存单和国债后的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 <=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其包括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银监会要求该比例不应高于10%,即: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10%,该两指标为防止商业银行风险集中化,促进银行授信和贷款管理合理化与信贷风险分散化。

3.全部关联度

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即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50%。该指标目的为规范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行为,控制关联交易风险,其中关联方的认定应符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四、市场风险指标

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在资本充足率部分对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进行了简单概述,此部分介绍市场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即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2.利率风险敏感度

利率风险是利率变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或经济价值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按照来源的不同可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期权风险。利率风险敏感度是指利率平行上升200 个基点对盈利水平和经济价值的影响程度。

五、操作风险指标

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即已出现的操作风险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六、风险迁徙类指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可以反映贷款的变化趋势情况,将贷款迁徙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加强对贷款违约概率和贷款实际价值的分析, 并与贷款准备金的计提和贷款风险定价相结合, 推动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2.不良贷款迁徙率

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七、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

依据银监会2015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并确定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为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则有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比例、同业市场负债比例、最大十户同业融入比例、超额备付金率、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以及存贷比。需要注意“监测指标”并不属于硬性监管指标,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或突破监测比例只是可能引起主监管人员的注意并需要解释原因,并不会导致监管处罚。

1.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即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载>=25%,该指标需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较为充足,依据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报,一季度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8.08%。

2.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即: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100%>=100%。

3.存贷比

流动性覆盖率是去年银监会新引入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同时将存贷比由监管指标改为监测指标。

4.月末存款偏离度

为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的行为,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及“存款偏离度指标,研究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扣分项,随后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同时,为防止商业银行在季末通过冲高月日均存款、规避存款偏离率约束,附加限制季末月日均存款的可计入金额。月末存款偏离度=(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5.净稳定资金比率

净稳定资金比率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它主要衡量一家机构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用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由于巴塞尔委员会正在修订净稳定资金比例相关标准,2014年初发布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没有正式引入该比例。

6.流动性缺口

流动性缺口是指以合同到期日为基础,按特定方法测算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和负债,并将到期资产与到期负债相减获得的差额。

计算公式为: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负债。

7.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缺口率是指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与相应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流动性缺口率=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相应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100%。

8.核心负债比例

核心负债比例是指中长期较为稳定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核心负债比例=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9.同业市场负债比例

同业市场负债比例是指商业银行从同业机构交易对手获得的资金占总负债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同业市场负债比例=(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总负债×100%。

10.最大十户存款比例

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是指前十大存款客户存款合计占各项存款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最大十家存款客户存款合计/各项存款×100%。

11.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和卖出回购款项等业务从最大十家同业机构交易对手获得的资金占总负债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最大十家同业机构交易对手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总负债×100%。

12、超额备付金率

超额备付金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超额备付金与各项存款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超额备付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

超额备付金率=超额备付金/各项存款×100%

13.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

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是指对某种重要币种单独计算的流动性覆盖率。

八、风险抵补类指标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资本充足率已在第二部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1.准备金充足率

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损失一般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针对预期损失要计提减值准备,也就是准备金,充分抵御这种损失。假如银行有成熟的高级内评法,那么违约概率(PD)×违约风险暴露(EAD)×违约损失率(LED)就是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部分则由资本金来覆盖,资本金又分为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篇幅有限,此部分不展开讨论,监管资本即为第二部分的讨论的资本。

(1)贷款损失准备

银监会2012年7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指出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即为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

(2)贷款拨备率

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100%,监管要求该指标不能小于2.5%

(3)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100%,监管要求该指标不能小于150%。

(4)不良率与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

贷款质量分类为后三类的贷款,即不良贷款,会面临企业还款困难而转核销的情况。不良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将其与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联系,可知,贷款拨备率/不良率= 拨备覆盖率。

2.盈利性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是除资本充足性和准备金充足性后另一类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相应的抵抗风险的能力,银监会规定的监管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1)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35%;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2)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余额。

(3)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所有者权益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余额。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716亿元,同比增长6.32%。一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9%,比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5.93%,比上季末上升0.95个百分点。

九、额度管理

银行的监管额度,是指监管机构定期审核并分配给银行的监管指标,主要有短期外债、中长期外债、综合结售汇头寸、信贷发放新增额度(即合意贷款,但今年开始将过渡到MPA,目前尚未正式实施)。

1.短期外债管理额度

2016年之前每年度外管局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核定一个总额度,比如2014年度,中资银行短期外债额度139亿美元;外资法人银行和外资银行分行总额度为165.4亿美元;然后再根据总额度对每家银行进行细分(5000万到10亿美金不等)。

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 (银发[2016]132号,2016-04-29):将全口径外债的概念推广到全国。废除了短期外债额度的概念。

央行全口径跨境融资控制主要指: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

(1)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Σ本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期限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Σ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汇率风险折算因子。

期限风险转换因子:还款期限在1年(不含)以上的中长期跨境融资的期限风险转换因子为1,还款期限在1年(含)以下的短期跨境融资的期限风险转换因子为1.5。

类别风险转换因子:表内融资的类别风险转换因子设定为1,表外融资(或有负债)的类别风险转换因子暂定为1。

汇率风险折算因子:0.5。

(2)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资本或净资产:企业按净资产计,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外资银行)按一级资本计,非银行金融机构按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计,以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为准。

跨境融资杠杆率: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1,银行类金融机构为0.8。

宏观审慎调节参数:1。

2.中长期外债额度管理

外资银行目前中长期外债是发改委的发生额的额度审批和央行的全口径外债管理仍选一种。一经选定不得更改。对于中资银行笔者理解是需要同时满足两种额度控制。

发改委的中长期外债实行发生额管理,即银行每年新签的从境外借款超过1年以上的外债发生额,即便明年未到期也不会继续占用明年的额度。该额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银行处根据银行每上一年使用情况和新一年的潜在业务发展情况核定,银行借用这些中长期外债必须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也就意味着用途必须是发放1年期以上的贷款。

央行和外管局的全口径跨境融资管理参见上面短期外债部分的介绍内容。一旦纳入“全口径”就不区分中长期和短期。

3.综合结售汇头寸额度管理

和前面提及的 “美元敞口头寸比例”有点类似的概念,但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综合结售汇头寸包括衍生品部分,比如远期,期权(用delta系数折扣后合并计入综合结售汇头寸)综合计算多头和空头之后得出差额。

4.银行间同业拆借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管理

(1)政策性银行的均不超过其上年末待偿还金融债券余额的8%;

(2)中资商业银行不超过其各项存款余额的8%;

(3)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不超过其实收资本的2倍;

(4)外国银行分行不超过其人民币营运资金的2倍。

2016年7月份交易中心进一步简化了银行拆借额度的调整,但只是调整起来更便捷,总的额度控制并没有改变。

5.代客境外理财投资额度

目前代客境外理财在外管局审批相对比较宽松,银行按照实际产品发行计划向外管局申请,只按照资金流入流出差额计算额度占用情况。比如流出1亿美金,但1年后全部亏损,则这1亿美金永久占用QDII额度,因为不可能再回流了。

6.央行信贷额度管理

(1)2016年之前的合意新增贷款

合意贷款起始于2011年初,差别化存款准备金起始于2011年2月初,都是因为当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1月份信贷规模突飞猛进,尤其是元旦后的一周内。

(2)合意贷款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的关系

合意贷款是指不用缴纳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的新增贷款规模,也就是一般而言如果突破了央行的合意贷款规模则需要向央行申请增加,如果没有获得央行同意或未申请额外增加合意贷款规模,商业银行需要额外缴纳差别化存款准备金。

(3)从2016年开始央行不再考核合意贷款,而是改为 MPA宏观审慎考核,其中最主要是引入“广义信贷”的概念,扩大对银行资产的考核范围。广义信贷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挂钩,过快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导致央行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更高要求。

7.并购贷款集中度比例:

在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不超过50%,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对单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占一级资本净额不超过5%。实际交易过程中银行如果对整个收购标的和交易结构认可,可能会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对融资人的资本金进行融资,加大杠杆。

8.同业业务集中度比例:

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银行一级资<50%

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银行负债总额 <1/3;仍然少数激进中小银行通过转存形式绕开1/3指标限制快速扩张资产负债规模。

9.银行理财业务集中度比例

(1)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单只产品总资产净值的10%。

(2)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 Min{35%×理财产品余额,4%×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

(3)理财资金用于投资单一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银行贷款,或者用于向单一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发放信托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发售银行资本净额的10%。

(4)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10.银行自营资金投资集中度比例

(1)单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购买持有单支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该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40%。

(2)发起人持有其发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比例不低于该单证券化产品的5%,按比例持有各层级发行额的5%。(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银行相关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聚融汇银”

 

近日,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发表一篇文章,称食品正在发生过去十年以来从未见过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大豆的新黄金时代为南美国家提供了喘息之机,由于亚洲的大豆需求增加和短暂的供给冲击,南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大豆的价格在过去一年几乎翻番。大豆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农产品,自2020年年中以来,由于强劲的需求,全球大豆价格不断上涨。IGC最新预计2021/22年度全球大豆贸易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743亿吨。作为全球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粮食贸易的绝大部分,大豆国际贸易是如何定价的呢?

 

120世纪40年代以前:国际大豆贸易主要采用“一口价”定价模式

 

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大豆基本以自用为主,国际贸易数量较小。进入20 世纪,随着豆油和豆粕在欧美市场的推广以及大豆生产技术在南、北美洲的传播,大豆及其制品的世界需求量开始迅速增长。这一时期的大豆国际贸易沿袭了小麦、玉米、棉花、糖等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式和定价机制,以“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大型跨国粮商在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品种贸易定价中采用“一口价”定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大粮商进入南美的步伐不断加快,并从阿根廷向巴西、美国不断拓展,带动全球大豆贸易范围扩大。1905年,邦吉公司进入巴西,随后,路易达孚、嘉吉等贸易商陆续进入南美洲地区。但由于全球大豆贸易规模较小,跨国粮食贸易商利用其全球化的贸易网络体系开始很快控制了当地的大豆等粮源,并因此控制了大豆价格。

这一时期,跨国粮商在大豆贸易的上下游都以“一口价”方式垄断定价。在大豆国际贸易的上游,由于南美豆农没有议价能力和定价话语权,跨国粮商与当地农民签订“一口价”采购合同,垄断了原料端的采购。在大豆国际贸易的下游,由于当时大豆贸易量较小,贸易流向较为单一,跨国粮商依靠其对粮源掌控和全球化的贸易设施形成了对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通过“一口价”销售合同,交易对手也很难在“一口价”的基础上进行议价。

 

2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国际大豆贸易采用 “一口价”定价模式,并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1940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了大豆期货合约,随后,大豆的主要贸易国如巴西、阿根廷等也相继推出期货合约。基于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成熟经验,跨国粮商开始进入大豆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定价上则延续了以往的“一口价”定价模式,国际大豆贸易呈现出利用 “一口价”定价和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贸易模式。以嘉吉公司为例,一方面通过“一口价”定价控制上游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期货市场对敞口头寸进行保值规避风险。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CBOT大豆期货市场快速发展。20世纪40年代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年均值约为3200万吨,到20世纪50年代,其成交量年均值达到1.12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3.53%。同期,作为世界主要大豆产区——美国的大豆年均产量也从800万吨增长至1450万吨,相应的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与产量的比重从4倍提高至7.7倍。

 

3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机制从“一口价”定价逐渐转向基差定价

 

基于全球期货交易所发展和风险管理需要,跨国粮商在利用大豆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开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贸易定价,“基差定价”逐渐取代“一口价”定价,成为全球大豆贸易的主要定价形式。

 

20世纪60年代大豆出口量约占全球粮食贸易量的5%,成为全球粮食贸易的重要品种。此后大豆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1964~1965年度世界大豆出口量达到646.7万吨,美国是当时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90%。同时,大豆进口国数量也迅速增加,包括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进口国采购大豆的时间各不相同,且贸易半径也较1960年之前明显扩大,传统“一口价”的定价模式使贸易商面临采购和销售双向价格波动风险,致使利润受损。

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跨国粮商开始利用基差、价差等历史数据指导现货贸易,加之期货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定价模式开始被广泛采用。20世纪60年代后期,基差定价开始在美国新奥尔良港口贸易中使用。新奥尔良港是当时美国最大的粮食出口港口,经其出口的粮食占到美国出口市场份额的57%。贸易商在港口报出基差(即升贴水),卖方在货物交收前的约定时间内用期货点价完成交易。到1972年,美国伊利诺伊州22%的大豆通过基差定价的方式售出。

 

这一时期,美国大豆期货品种体系、投资者结构持续完善,如在1960年~1969年,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的机构投资者持仓在总持仓中的比重从57%提高至76.1%,而在机构投资者中,金融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则从35.6%提高至40.9%,超过了商业机构投资者35.3%的持仓占比,提高了市场流动性,为基差定价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基差定价使买卖双方面临的价格风险都大大降低,交易双方可根据一定的价格水平在期货市场上锁定未来采购成本或销售利润,对经营风险进行了有效管理,因此,基差定价逐渐取代了“一口价”定价,成为全球大豆贸易中的主要定价方式。

 

目前,全球90%以上的大豆贸易参考CBOT大豆期货价格,CBOT也成为全球大豆的定价中心。

 

4我国的大豆贸易历程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的大豆进口贸易定价模式经历了从“一口价”定价向基差定价的转变。随着2001年我国放开对进口大豆配额限制,国内大豆进口企业和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加,但当时国内大豆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的意识还没有形成,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仍主要采取“一口价”定价模式,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

 

2003年8月份~2004年8月份,由于美国大豆价格剧烈波动,大量的中国大豆压榨企业高位采购,并在随后的价格回落过程中由于无力支付货款或弥补高成本带来的巨额亏损而陷入危机。尤其是在2004年4月份,此前长期持续上涨的大豆市场风向突变,国际市场上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短期内暴跌27.9%,一直习惯了现货高库存、同时偏好在期货市场上做多的国内压榨企业受到重创。有市场机构统计,当时国内油厂亏损约80亿元,外资企业趁机并购境内的大豆压榨企业,大豆民营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历经国际价格波动考验的产业人士意识到,在开放的市场环境、大豆原料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不参考不运用期货市场、完全被动接受国际价格风险,企业难以持续发展,从而开始意识到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运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2004年之后,我国大豆进口企业开始逐步参与期货市场,并逐渐接受了国际通行的定价方式。目前,我国压榨企业在进口大豆时,大多与国际大豆贸易商签订基差合同,双方锚定CBOT大豆期货价格为基准价格,形成“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方式。

 

我国每年进口近1亿吨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品种没有出现价格风险。从传统的“靠天吃饭”到如今面对价格波动风险“当家做主”、处乱不惊,靠的就是油脂油料企业深度参与期货市场,开展期现结合业务,同时也为稳定老百姓的菜篮子做出了突出贡献。

栗燕川

中粮集团油脂部套期保值部副总经理

本文为栗燕川与我们分享食用油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的经验和对钢铁行业的启示。

有些朋友做黑色金属的,现在有些黑色的操作的手法,不管是单边的还是套利,跟10年前的油脂油料操作方法非常类似,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我们在进口业务和套期保值的业务操作上还是有很多相通相同的地方,在这儿不说大豆的行情了.

今天主要是安排讲套保理念,在座也有很多投资公司的人,不光是钢铁行业的人,大豆的行情不讨论了,会下可以交流。我把公司怎么做大豆业务,怎么做套期保值业务跟各位分享一下。

我们业务介绍,压榨,将大豆压榨加工成豆粕。然后是将菜籽压榨加工成菜籽油。目前我们的市场份额在国内排第二。明年我们市场份额在全国上升第一位了。目前管理17家油脂企业,压榨能力大概是1200万吨,全中国的压榨能力是1.3亿吨,压榨量是8千亿吨,我们占全国的10%到15%,油脂精炼能力是550。

为什么要做套期保值?对于我们的业务来讲大豆市场分4个市场,国际期货市场,国际现货市场,国内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现在中国的大豆80%依靠进口,国内的大豆,我们吃的油,还有豆粕,基本上根据国际市场波动的,我们采购大豆到套保,经历几个步骤,首先是采购,在国际市场点价,然后租船运到国内,分到工厂的仓库,然后加工,然后再销售,总共经历三个月时间,我们会产生很大的库存。

油脂也是一样,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还有其他的小品种,我们都要大量的库存,这么多库存,价格每天波动的,我们就要对这个价格套期保值,决定我们大豆价格的因素比较复杂,农产品首先是自身的供求因素,包括整个大豆的播种面积,播种天气,各个国家需求的情况,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自身因素。

其次是一些相关因素,海运费、汇率因素,GDP增长率,中国CPI指数,全球CPI指数,石油价格,今天脱欧这个事情对大豆价格也产生很大的因素。宏观基金和对冲基金,跟很多投资公司一样,这几个因素下来导致价格大幅度变动。

很多国内企业惨遭淘汰,很多企业输在套保上,粮油巨头,他们利用套期保值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我们作为国企,为了与这些国际的粮商进行抗衡,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套保业务,我们要培养出竞争力来,要继续发挥我们的本土优势。这个图看到了吗?国际大豆的波动价格,价格从10块波动到6块,跌了2/3,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有价值4亿的存货,这也是我们要做套期保值非常重要的原因。

从公司层面来讲,要建立一个套保提议,需要5个条件,首先是领导方面,对这个要非常支持.我们公司从董事长开始对期货市场的业务非常了解,非常重视我们开展套期保值的工作,他们对领导套期保值的实施,给出意见指导,这方面支持必不可少。

建立期现一体化,专业化的架构和完善的套期保值决策系统,我们采购有17个下属企业,真正的销售、套保都是由总部完成,现货方面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资金调动,各厂生产和物流的配送都是统一安排。在期货方面,国外的期货原料定价,国内产品是套保的一个组合,这个都是由总部做,如果有各个工厂做,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在制度上我们成立了一个套利保值领导小组,就是激励决策。

从公司制度来讲,我们这个套期保值小组,我们每周要开一次会,首先是要跟各个企业的现货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工厂的生产环节进行沟通,我们公司目前业务的阶段,我们需要继续采购多少货,对多少货物进行套保,以及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

这些是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个风控体系非常严格,对我们经营的业务,我们设立一个止损额,当我们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一定要止损,如果大豆价格跌了60%,没有止损企业很难承受的。

品种原料方面是大豆,棕榈油是马来西亚的期货市场,国内的产品,豆粕、菜籽油,我们还有相关的期货交割仓库,这个便于操作。

从建立专业化团队来讲,我们是分三个层级:

第一个是有一些采购销售一线人员,建立了国内外市场的信息报送网络,这个作为我们信息收集的渠道,等于是一个粗加工,之后有一些我们自身的分析师,公司的研究部,建立整体的市场供求数据,并对专题事件进行研究,把我们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要有一些供求上的研判。

第三个层面最重要的,我们的期货操盘手,这些操盘手都是经过多年的期货操作,多年的研究经验累积而成,他们对市场非常熟悉,然后来制订套保策略。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做套保必须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举个例子,在一个大幅上涨的行情中,如果你的期货产生很大亏损的,我们每天都要往期货市场增加10亿保证金,这个级别不停的增加,公司首先要有充足的资金,而且融资能力至关重要,有些时候现货的融资额和利润高低,在海外拿钱,拿资金的能力,这个也是至关重要的。

介绍一下我们的套保方法,总的原则很简单,期货头寸等于现货头寸,两种头寸是平衡的。采购原料的时候,我们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操作,销售产品的时候在期货市场上做买进停仓操作,涨价的时候现货能力弥补期货的亏损,期间如果涨价,期货盈利可以抵消,现货盈利,基本上期货可以抵消,都是平衡的,这是我们的一些计算方法。

油脂的采购比大豆简单一些,有点像铁矿石了,从原料端采购,然后再到销区,通过期货市场卖出套保。油脂企业的套期保值特点,工厂是连续运转的,不断的采购大豆,不断的销售产品,这个过程当中套保也是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具体的情况,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首先盯住国内价格和进口原料的价差,一旦出现利润,这个很简单的,我们就按照生产计划采购,从国外买入现货,然后国内卖出保值,锁住利润,如果没有机会我们就等待,大部分对于油脂来说是倒挂,国内的价格比国外便宜。

第二是进口敞口管理,提高套保效果,不明确的时候期货头寸大体等于现货头寸,我们不做空的,因为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发生风险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违规操作。

套期保值的核心是敞口管理,敞口头寸等于现货的多投减去期货的空投,现货头寸等于库存量再投大豆,期货头寸=国内期货市场的。

现货头寸的变化,在订立采购大豆合同后,与卖方定价,现货头寸增加。

在国内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期货头寸是增加的,在国内期货市场买进期货合约,期货头寸减少,如果订立采购大豆合同后与卖方定价,期货头寸是增加的。

行情看涨的时候根据我们对行情的判断将期货投资控制在一定周期内,比如说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销售量,在行情方向不明确的时候,我们也会少量的多投,主要是应付一下日常的销售。

讲一下取得成效,2006年到2015年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利润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在行业是属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也从8%上升到12%,在社会效益上,基本上国家宏观调控处理,近年参加两次的宏观调控,一个是2008年的保障供应,2011年也是参加了保障供应。

行情看涨的时候我们建议客户多订货,把多投转移给客户,在行情看跌的时候,我们建议客户多出货,我们来套保,我们多做一些空投,这样的话等行情下跌以后我们再建议客户订货,这样的话我们的下游客户不用参与套期保值。因为都是小微企业,一个缺资金,一个缺人才,这方面我们替他进行套保。

讲一个实例,2011年6-7月,美国产区天气不好导致国际大豆行情看涨,当时国内豆粕价格处于低位,在市场大量买进进口大豆,7月末,豆粕行情上涨500块,这个时候等于在国外买好,建议他们不要套保,这是一个典型的看涨行情。

8月下旬,当国际大豆市场充上高位,天气威胁减少,我们预计高价不能维持太久,建议客户少定货,多出货,我们在期货市场上空投上,把这些货进行套保,客户以执行消化合同为主,10月末,当时的豆粕价格从3300跌到2750,在这波空投行情中客户没有损失,客户的收益是500块一吨。

从12月开始,当大豆跌到低位的时候,我们逐步的买进,建议客户订货,当年2月份的时候豆粕价格从2750涨到3150,涨400,利用我们长期的判断,我们指导客户经营(完)。

▶来源 |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小编绩效与下方广告挂钩,点击广告即可无需其他操作o(∩_∩)o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股本结构分析(股本结构与规模范文)

下一篇:000518四环生物(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