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温州金改(国改潜力龙头股)

2023-05-29 22:30分类:波浪理论 阅读:

2月21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披露了温州银行辅导备案公告文件。这意味着温州银行朝着上市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公告显示,温州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03908),辅导期大致为2019年1–12月。

不过,目前温州银行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近两年该行不良率大幅度攀升,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该行不良率分别为1.45%、1.44%,2018年上半年突然飙升到1.87%,2018年第三季度末升至1.98%。对于不良率上升的原因,时代周报记者近日多次致电该行,但未能联系上相关负责人给予置评。

“不良率飙升,不一定代表该行的资产质量突然恶化,有可能是因为监管要求加速暴露不良,之前隐藏不良率的手段受到强监管,从而导致不良数据被真实披露。”某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就在近期,温州银行又踩雷*ST富控(600634.SH)。*ST富控诉讼缠身,在该司近日公示的表内借款中,银行机构借款本金额度最高的为温州银行上海分行,额度为1.95亿元。

十年路漫漫

早在十年前,温州银行就有上市的计划。2008年,温州银行董事会曾发布上市议案等多项议程,2009年就通过上市辅导期。2012年,浙江省出台的“温州金改12条细则”中也提到,“推动温州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上市融资”。2014年,有消息称温州银行的上市计划曾提交到温州市银监分局,拟赴港上市,但此后一直没有下文。

2018年11月9日,温州银行召开的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延长〈关于《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议案》的决议〉有效期的议案》《关于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及其授权人士办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相关事宜有效期延长的议案》等多项议案。

最近公开的上市辅导展示了温州银行登陆资本市场的决心。根据公告,辅导内容包括核查温州银行在设立、增资扩股、资产评估、资本验证等方面是否合法、有效,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股权结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督促温州银行实现独立运营,做到业务、资产、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完整,主营业务突出,形成核心竞争力等。

截至2018年9月末,温州银行第一大股东为新湖中宝(600208)(600208.SH),持股比例达18.15%。温州市名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财务开发有限公司、新明集团有限公司、大自然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股东分别持有该行8.10%、6.03%、5.77%和4.58%的股份。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新湖中宝在该行“潜伏”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8月,温州银行完成了成立15年来最大规模的融资,增资扩股7.8亿股,而新湖中宝斥资13.3亿元,购得温州银行3.5亿股,持股13.96%;2017年,新湖中宝再出资7.44亿元增资温州银行,持股比例上升至18.15%,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三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3%,资本充足率为11.73%,接近监管红线。该行资本充足率在去年年底有所回升,截至2018年末,该行资产规模为2271亿元,资本充足率11.85%,一级资本充足率8.70%。

制图 邓富群

不良率或拖累上市

不过,温州银行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这可能会拖累其上市进程。

截至2018年9月末,温州银行营业收入27.11亿元,净利润3.34亿元,分别为2017年的68%、37%;不良覆盖率为11.73%,较2017年上升0.2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由2017年的185.98%下降至152.14%。

该行的盈利水平较2017年大幅度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 1–6月,温州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8.13亿元、10.29亿元、9.02亿元及2.10亿元。由此可见,该行2018年的净利润可能仅为2017年净利润的一半。

去年11月底,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在温州银行2018年金融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温州银行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投资策略导致资产负债错配,依赖发行同业存单弥补资金流动性,在融资成本上行的环境下,利息支出水平上升明显。同时,较大规模的不良贷款核销,对盈利水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8年,温州银行资产质量也面临较大压力。2016年、2017年该行不良率为1.45%、1.44%,较为稳定;到了去年上半年不良率为1.87%,去年三季度末这一数据为1.98%,上升的幅度较快。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年初监管要求趋严,对于不良贷款的分类准确性高,加速了真实不良的暴露。

“另外一个原因,是2018年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违约风险上升,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吴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提到,该行近年来处置不良贷款的力度较大,但受所处地区整体经济环境及历史不良资产包袱等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行压力。从贷款投向看,截至2018年6月30日,温州银行在企业贷款和垫款总额中,建筑业占总额的24.06%,房地产业占总额21.02%,制造业占总额的17.82%,批发和零售业占总额的15.29%。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银行最近还“踩雷”。2月16日,*ST富控发布公告称,温州银行上海分行起诉*ST富控,要求其偿还1.95亿元借款及相关利息。

据*ST富控公告显示,温州银行上海分行作为原告在诉讼中主张:2017 年5月26日,该行与*ST富控签订了相关《非自然人借款合同》,约定*ST富控向温州银行上海分行借款2亿元。但贷款发放后,*ST富控未依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且至今未履行还款义务,担保方亦未按合同约定履行抵押担保责任。

据证监会官网,除了厦门农商行、昆山农商行因为评估机构中企华被证监会调查,导致“中止审查”之外,目前,A股共有浙商银行(02016)、重庆银行(01963)、厦门银行、兰州银行、苏州银行、重庆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等11家银行排队IPO。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从17岁迈进社会开始,他有过当木匠的艰辛,做包工头的烦恼,办皮鞋厂的困惑,直至登上中国房地产事业佼佼者的巅峰,33年风雨路铸就了他美好的事业和豁达、甘愿吃亏的性情。

 

他叫倪明连,1994年创办中城建筑工程公司。仅仅10多年,他将这个原本只有四级建筑资质的“包工头”公司发展成一个拥有特级建筑资质、施工产值近50亿元、业务遍布全国的大型集团,并获得建筑行业的最高荣誉“鲁班奖”,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一路来顺风顺水的倪明连怎么也没想到,2011年温州的一场区域“金融风险”会将这个已然庞若航母的建筑企业引向破产重整的命运。

为何破产?

企业互保、银行滥贷、盲目扩张

 

在温州,随处可见中城集团的影子,新国光商住广场、中瑞·曼哈顿、华盟商务广场等标志性建筑都是其作品。

对于中城集团来说,200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它获得了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中城集团董事长倪明连曾将该资质形容为建筑行业的“特别通行证”。

从此中城集团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9年,倪明连当选浙江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为温州建筑界首位。2010年,中城集团资产总额达到了36亿元,年产值39亿元,在建工程合同值148亿元。

除了做好建筑业,中城集团还涉足房地产、酒店、建材等行业,参与开发了杭州钱江国际时代广场等项目。

在中城集团的网站上,最后两条消息是关于上市的。去年9月18日,中城集团和国海证券正式签约启动“新三板”挂牌,已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这也是温州建设行业首家拟上市的企业。

这家温州的明星企业是如何走向破产的?追溯源头,或许并不是简单两语可以概括。

中城第一次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是在2011年温州那场突如其来而又迅速蔓延的“担保链风险”中。彼时,由于信泰集团资金链断裂,作为其担保公司之一的中城背上了代偿5000万元的负担,致使公司自身经营资金出现紧张和随后的一系列资金链紧绷。

在2008年之后的4年宽松货币政策中,企业担保成为了银行审批贷款中最常见的增信方式。在大量贷款额度寻求出口的压力下,银行放款的条件一度放宽至“见担保书就放款”的程度,而担保企业的资产情况却未被准确调查。贷款门槛的大大降低和对资金的渴求使得许多企业迅速涌向这一捷径,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担保、企业资产多重担保的情况普遍。在后来法院的统计中,中城为其他企业担保3亿多元,其他企业为其担保8亿多元。

“5000万元的代偿是中城破产的导火索,但仅仅这件事不足以使整个中城陷入困境。”中城副总经理、高级会计师潘雪平认为,中城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公司盲目扩张,而管理方式落后导致资金链断裂。他举出的例子是2010年公司提出“走出温州”的思路和随之而来的在安徽项目上的失败。

尽管现在已很难分辨到底是中城“走出温州”的战略促使它对银行贷款的提议照单全收,还是充裕的资金喂养了中城扩张的野心,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城存在信贷合作的银行最多时达到14家,占到温州各类银行业机构数量的近1/3。

 

如何破产?

整体平移、拍卖股权、留下资质

 

温州“炒房团”曾风靡大江南北,而今年国内多数城市房价普降时,温州房价早已连续下跌了30个月。于是,这个区域的机构、资本动态,又成中国楼市风向标。

中城建设是这批投资资本的龙头。事发前,拥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温州市二十强”等多道“光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城就遭遇了一次危机。后来,国家“四万亿”刺激下,银行贷款宽松,房价急涨,使一向稳重的倪明连产生了错觉,再度举债投资。

2013年9月,中城集团宣布与国海证券签约启动“新三板”挂牌,成为温州建设行业首家拟上市的企业。这是该公司网站更新的最后一条消息。

也正是这一年,中城集团在安徽芜湖的一笔投资宣告失败,该事件导致安徽一些民工不远千里来中城集团讨薪。有一个讲法是,中城集团承包的安徽芜湖工程项目被套资金达到2个亿。由于房地产行业形势不好,此后又有几个项目受困,此外,加上银行放贷情况不容乐观,各种原因造成中城集团资金紧张,直至资金链断裂。

“管理团队不仅接管财产,接管后接受申报债权,还接管经营。”中城破产重整案合议庭成员、温州瓯海副院长叶建平介绍,启动司法重组后,机构经营依然正常。

这是温州金改区内的一场特殊重组试验,此前比较成功的运作个案有胡福林“跑路”归来后“信泰眼镜”的司法重组,至目前基本起死回生。

司法重组是一个严格的流程,经省高院指定,中城集团重组一案由成功处置信泰集团破产重组案的瓯海法院受理。经过激烈竞标,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浙江人民联合律师事务所及华明会计事务所三家机构,成为中城集团重组管理人。

据叶建平介绍,其公司治理结构复杂、债务数额庞大而资产数量有限——债务总计13.8亿元,而账面资产总计10.6亿元,其中可供清偿的资产总额2亿余元。

可以想见,如果直接破产清算,会造成连环性的社会影响。

在整体平移方面,中城集团全资设立较低注册资本的子公司,将除存留清单列明之外的原有股东权益、资产、负债整体平移。子公司由中城集团委派管理人员,监理治理机构,以清算债权债务为主要任务。新公司的运行,由债权人会议参与决定,债权人委员会、管理人监督。

在反向利用方面,将原有公司的100%股份进行拍卖,股份包含约定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而无形资产中就包含了其作为特级建筑企业的资质。拍卖所获收益将计入公司资产中,减轻了债务负担。

对于上述做法,倪明连心中是充满感激的。“中城做到现在,最宝贵的就是这个温州唯一的特级建筑资质。政府能帮我把这个资质保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他说。

为何破产?

拖垮温州建筑“航母”的三根稻草

 

有人说,中城集团拟上市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今年5月7日,就在公布上市计划半年后,中城集团向瓯海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请书。

在重整申请书里,中城集团是这样描述重整理由的:“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资金已无法周转,出现严重资不抵债。”

综合各方说法,压垮中城集团的有三大因素:

互保拖累

 

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出走后,曾心怀愧疚,因为一大批的互保企业将受拖累。这些互保企业里面,就包括中城集团。

据瓯海法院初步统计,中城集团为别的企业担保了3亿多元,别的企业为中城集团担保了8亿多元。

楼市低迷

 

对于中城集团这艘“航母”来说,3亿多元的互保金也许并不能让其伤筋动骨。但接下来的楼市寒冬给了它沉重一击。

用官方的话来说,中城集团摊子铺得太大,有些项目管理不善,出现亏损,有些项目运作周期太长,资金无法回笼。

银行断供

 

在重整申请书里,中城集团曾提及遭银行断供,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已被查封。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5日,温州市银行业协会召集中城集团的债权银行开了个协调会,当时参与的银行总共有24家。

在中城集团前期统计的债务中,包括银行贷款8.9亿元。

 

破产之后?

隔离风险、保护优产、重整待发

 

如今的倪明连自己还经营着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个中城的分公司与总部集团曾有着担保关系,如果没有此次集团重整,也必然会随着中城的破产而倒闭。

控制风险、保护优产,蓄力待发,是温州政府积极介入企业破产重整的初衷。

当时,温州全市存在重大风险企业担保圈20多个,涉及企业超200家,贷款余额420多亿元。如果任由这其中的优质企业因担保链条相继倒下,那么温州的这场“金融风险”将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直至一败涂地。

为了及时隔离风险、保存地方发展动能,温州市政府专门从金融办、经信委、公安、法院等多个系统抽调队伍,组建风险处置办,目前形成了五大类、15种风险处置方式:包括运用政府应急转贷资金等以时间换空间;协调银行对涉保企业分类对待;引导企业重新配置资产;对有必要的企业加快重整清算;鼓励企业自身通过抱团增进信用等。

上述中城集团的案例就是采用了司法重整的办法,意在保留核心资产,达到拯救企业和清理债务的双重目的。

据温州金融办介绍,过去几年,温州已处置重点风险企业130多家,对3000多家企业落实帮扶措施。

“虽然我已经60岁了,但我还不老。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再起来!”倪明连拍着胸脯说。

上海中和正道总裁王永斌先生指出,作为全国首例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破产重组案件,中城集团破产重整案中的一些新做法:

1.首次以竞争方式选任破产管理人

瓯海区法院针对案件特点,提出管理人在实力基础、团队规模、管理经验、工作业绩、保障条件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严格的要求,首次申请温州中院采取竞争方式+电脑摇号结合选任管理人。

2.以公开方式征选战略投资人

为最大化挖掘中城集团无形资产、经营规模、品牌效应等方面资源潜力,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价值最大化目的,管理人对中城集团以全部股权、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以及少量资产为主要标的资产进行转让,采用公开、透明、竞争的方式,最终比选、引入了较为合适的战略投资人。

3.试行清算式重整

将重整与清算有机结合,在重整计划中包含清理内容,剥离不良资产债务,避免了情况继续恶化以及可能性负面影响。引进战略投资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债权人等各方当事人以及社会利益最大化。

4.平移式不良资债剥离处理

为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瓯海区法院按照无损各方、有利几方的原则,探索性对特定资产留存处置,对中城集团的不良资产债务进行了剥离处理。

上海中和正道凭借多年债务重组经验,一直在帮扶企业“活下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多年来, 通过首创的一整套系统性、用于突破企业债务死局的“救治体系”,解救民营企业于危难!

 

重组落地!打响23年军工国改第一枪!3只“严重低估”的军工龙头股曝光!$中直股份(600038)筹划重大资产重组,2023年军工国改拉开序幕;成飞借壳$中航电测(300114),下一个会是谁?

近年来,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运作持续不断,包括独立IPO、借壳、协议转让、分板块注入上市公司等,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升。

机构预计2023年军工板块整体营收和扣非净利分别增长20%和25%,结构分化显著,其中元器件、新材料、航发板块最被看好。

板块估值处于近三年底部区间,基于行业高景气度和成长确定性及持续性,军工是当前极具投资价值的赛道之一,是行业再次爆发式上涨的准备阶段。

2023年,机构看好四大方向:

1、武器(导弹、无人机)—需求快速放量。

2023年航天导弹预计率先放量,充分保障战略层级的国家安全;雷达制导作为主流的末制导方式,正由传统体制的雷达朝相控阵逐步升级迭代,2022年相关企业处于加速扩产阶段,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相关标的:
$航天彩虹(002389)$航天电子(600879)$晶品特装(688084)$北方导航(600435)$国博电子(688375)$新雷能(300593)$智明达(688636)$超卓航科(688237)

2、航空——需求持续强劲。

2021H1,
$中航沈飞(600760)(战斗机)和$航发动力(600893)(发动机)大单落地;2022H1,中航西飞(运输机&轰炸机)大单落地;2022Q4,$中直股份(600038)(直升机)公告预计将在2023年收到客户大额预付款。

相关标的:
$航发动力(600893)$西部超导(688122)$中航光电(002179)$全信股份(300447)$宝钛股份(600456)

3、新材料——国产碳纤维、钛合金、高温合金高景气无忧。

前三季度受益于各领域需求增加,碳纤维相关公司总体业绩维持较快增长,民机市场成为碳纤维材料主要潜在增长点;钛及钛合金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量,
$宝钛股份(600456)$西部超导(688122)占比最高,分别为39%和21%;高温合金产业整体投产项目进展良好,预计产能大幅增加。

相关标的:
$图南股份(300855)$钢研高纳(300034)$中简科技(300777)$中复神鹰(688295)

4、
国企改革——航天、电科系资产证券化提升空间最大。

相关标的:
$航天晨光(600501)$天奥电子(002935)$航天电器(002025)$中航西飞(000768)

点赞➕关注,投资不迷路。

最近市场波动的非常厉害,但是市场的主方向其实还是比较明确的,现在的主要操作的方向会是以,双会有利好的一些方向,比如军工国该,6G通讯,数字数据概念,基本围绕这些方向布局将会有非常不错的收获。

消息面上,3月5日,据央视新闻,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首场“部长通道”上说,我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现在我们国家5G方面已经名列世界前列。我国5G移动手机用户已超过5.75亿户,我们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数将超过290万个。我们的6G推进工作组已经在开展工作,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的研发。

在“部长通道”上,KJ部王志刚表示,下一步要加快6G研发,鼓励企业创新,积极讨论ChatGPT。

G信部6G技术加速部署下,卫星通信、光通信产业链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短期之内,近地卫星的发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有望率先受益,中长期看,卫星通信的服务运营以及应用或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6G概念龙头企业

1,国脉科技

2,中国卫通

3,北纬科技

4,本川智能

5,信维通信

6,通宇通讯

7,金信诺

国企重组加速推进,关注这些细分指标

  近年来,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运作趋于活跃,相关个股也常迎来爆发式上涨行情。目前,国企改革概念持续升温,除估值较低的国企迎来估值修复或重塑外,国企重组整合也步入活跃期,专业化整合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主线之一,国企的重组概念逐步成为热点。此外,国资委党委近日召开扩大会议中也指出,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中信证券指出,2023年国防预算的公布有助于稳定市场对行业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有利于板块估值修复。从基本面角度看,军工行业有计划属性,免疫宏观经济波动,且行业正处于“十四五”黄金发展期,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同时,国企改革提速有望持续催化板块情绪,并带动部分军工央企估值重塑。关注具备估值修复空间的绩优股,以及边际增速向上的“新领域”方向:估值修复、战场感知、军用射频、航空发动机。

军工板块细分领域龙头

【航发动力】: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各类航空发动机的企业

【洪都航空】:中国教练机龙头+daodan

【中航沈飞】:国产战机唯一上市平台

【中航光电】:军用连接器龙头,也称军茅

【中航西飞】:军民用大飞机整机制造唯一平台

【高德红外】:军民用红外线测温仪龙头

【中航高科】:军用航空复材龙头

【太钢不锈】:不锈钢龙头

【抚顺特钢】:特钢龙头、合金材料龙头

【振华科技】:军工电子元器件龙头

【中航机电】:机电系统龙头

【光威复材】:大飞机碳纤维材料龙头

【鸿远电子】:军用MLCC龙头

【西部超导】:高温钛合金材料龙头

【应流股份】:大飞机两机叶片龙头

【中直股份】:直升机龙头

【北摩高科】:航空零部件供应商

政策暖风频吹,国央企估值重估进行时

1、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

2、“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提出

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但改革永远在路上,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蓄势待发

4、更多近期政策风向

四大国企改革龙头

第一名、中字号船舶

第二名,中字号化学

第三名,中科曙光

第四名,中材节能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基金一手是多少股(基金一对多账户)

下一篇:股票操作技巧大全(股票操作技巧与实战)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