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特高压概念龙头股顶牛(特变电工)

2023-05-26 22:06分类:波浪理论 阅读: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赵黎昀

国家发改委近日关于“居民用电价格偏低”的表态,是否说明我国居民电价需要上调?

针对这一问题,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专家教授多方采访,受访者多数支持价格上涨,认为电力价格上涨才有能力持续投入,才有能力采购清洁能源,甚至关系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否能够完成。然而,在业内看来,发改委此番表态虽有积极意义,但与政府部门持续降电价的措施并不一致,要想真正实现电力价格市场化,还有不少难题待解。

煤价高位扰动电力市场

“目前国内动力煤价格处于高位,火电企业生产成本严重倒挂,煤炭市场仍然供应紧张,短期内难以缓解。”谈及近期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晋控电力董秘赵文阳这样说到。

作为火电产业链紧密关联的上下游,煤炭和电力盈利状况此消彼长,“煤电顶牛”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广西工信厅近日发布《关于2021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到,今年以来,由于供应偏紧,导致煤价持续高位运行,燃煤发电企业发电成本普遍高于市场交易平均电价,相关企业全面亏损,经营陷入困境。为了保障电力市场交易平稳有序可持续运营,鼓励各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电力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在充分沟通协商一致的前提下,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合理调整2021年电力市场交易剩余未结算电量的合同电价。显然,煤炭价格上涨,电厂发电成本偏高,电厂侧想修改已经签订好的增量电量交易价格。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兼总经理韩晓平表示,一般情况下,发电企业都希望能持续发电,哪怕在没利润的情况下,只要能维持下去,但如果倒挂太严重,时间太长,没实力的就没钱买煤了。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动力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尤其在5月12日,国内期货市场上动力煤主力合约2109达到944.2元/吨的历史高位,现货市场上,港口煤价也连续多日冲破千元大关。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更加凸显。

赵文阳提及,为了缓解成本冲击,公司近期已通过加强电力营销管理,主动适应电力现货市场,不断提高结算电价来化解压力。“对比同业企业,公司作为煤电一体化集团,还具有一定的原材料优势,同时公司电力现货团队也相对成熟。”他说。

为缓解“煤电顶牛”现状,保障电力供应,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相关部门近段时间已多番表态保供应、控煤价。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有关负责人6月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称,随着夏季水电、太阳能发电增长,以及煤炭产量和进口量增加,煤炭的供需矛盾将趋于缓解,预计7月份煤价将进入下降通道,价格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不过,煤价连月高企的情况下,5月中旬开始,广东、云南电力供应紧张情况还是短期存在,部分地区不得不采取错峰限电措施。对此,国家发改委此前也对于广东、云南电力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分析称,首先是我国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拉动了用电增长。其次,由于高温天气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地方用电负荷。此外,今年6月上旬还未入汛,较以往严重滞后,来水偏枯、偏晚导致水电发电不足,再叠加云南电煤运输采购困难、火电开机不到一半、迎峰度夏前机组检修等因素,导致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受限。

“能源价格高企会对局部用电带来短时影响,不过局部问题不代表整体问题,我国电力供应保障不需要担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称,我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依然较低,发电设备闲置率较高,电力供应能力还有很大运用空间,并且局部缺电也可从电力资源宽松的地方依靠电网输送解决,缺电问题必然是短暂的。

居民用电价格偏低

成行业共识

同样是用电,工商业用电成本远远低于居民用电成本,居民用电有用电集中、用电规模小等特征,这要求电网投入比较高。

居民用电时间很短,主要集中在傍晚时间,这个时候工厂商业办公等场所还没有关闭,公用路灯刚刚打开,居民回到家中开始用电,虽然单个家庭用电量不大,但用电集中,而且很快用电结束。供电部门要让居民能用上电,就要按最大负荷投入硬件建设,电力是即时消费,发电部门也要在这个时间点集中发电,为此需要增加大量投入。“居民用电量不到15%,但是居民用电负荷要达到50%。”韩晓平表示。居民电网还有一个特征:因为分散供应,造成电压低、线路多、变压器多,传输过程损耗大。此外,一些老少边穷等区域的居民用电,投入大量硬件成本,用电量却并不高,导致用电成本高很多。

而工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不同,工商业单个用户用电量大,用电时间均匀,比如有些工厂可以24小时运转,这样机组就可以一直工作,高压传输,有规模经济效应。按照经济规律,居民用电成本要大大高于工商业用电成本,主要国家居民电价都大大高于工商业用电价格,原因就是如此。

2019年,国资委官方微博“国资小新”列举数据显示,与全球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电价处于中下水平,居民电价处于很低的水平。欧洲居民用电价格接近中国居民平均用电价格的3倍。美国居民用电价格大约是中国的1.5倍,美国工业用电价格低于居民用电价格不少,大约是居民用电价格的56%。我国工业用电比居民用电价格高上27%。欧洲有些国家,居民用电是工业用电价格的两倍以上。

工商业用电价格被压制

工商和居民用电长期处在倒挂状态,需要交叉补贴才能覆盖成本,由工业用电补贴居民用电。

我国居民用电价格亏损的部分,由国家承担,也就是电网来承担。电网的办法很简单,通过工商业用电的盈利来进行弥补,有赚有亏,赚的比亏的多也能维持下去。不过近年来,由于工商业经营困难,政府为了扶持工商业发展,一直在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当然其他公用品价格也在降低,包括通讯费用等。

2016年以来,通过调整两部制电价计费方式、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等,持续降低大工业企业用电成本,根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年超额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任务目标,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16年以来采取各项降价措施累计每年降低用户电费负担约2217亿元。去年,电网企业按照国家发改委报告中提出的“将除高耗能以外的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合计降低工业用户用电成本约1080亿元。

这些成本降低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用电企业减少支出,这些减少支出部分基本上可以变为盈利,改善企业经营面貌,企业经营改善,愿意投资,造成用电量依然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原本能赚钱的工商业用电价格被压住,就变成了电网以及背后的发电企业的成本,这些成本如果是暂时状态还容易消化,现在已实行4年有余,电网企业已承担负累多年。一位长期研究电力行业改革的专家表示,电网有24个省级分公司亏损。与此同时,发电和配电企业还要应对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新建电网,新上产能,持续投入。

此外,对居民用电的补贴是建立在工商业用电赚钱的基础上,如果工商业用电也不赚钱,对居民用电的补贴就无法持续下去。长远看来,这种两头不赚钱的模式很危险,居民用电也需要不断维护升级,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安全防护措施。电网不赚钱,就往上游压,要求发电公司供电,而且很便宜地供电。

电力市场化改革

将缓慢推进

近年来,我国对居民用电和工商业用电价格都已有改革。

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是近年来最大的动作。各省的一档电价都不一样,基本在0.5元/度左右,与改革前相当。一档用电年2200度,大多数家庭用不了2000度电。有些家庭人口多,住宅面积大,用多了电的价格就贵一些,二档用电价格和一档相比提高了一点,三档价格提高了不少,但也没有工商业用电价格高。整体上看,居民用电价格虽然做了阶梯电价改革,但整体上还远远达不到工商业用电价格,毕竟大多数家庭在使用一档用电。

阶梯电价设立初衷,是国家要照顾低收入群体和普通收入群体,不能只考虑电力的商业属性。但是补贴不能全部一样,比如用电多的用户说明家里收入比较好,就应该补贴少一点,普通居民利益应该多照顾一些。目前实行的阶梯电价已运行多年,没有进行调整,而且价格依然普遍偏低,无法覆盖成本。如果进行市场化改革,就要提高最低一档的电力价格,同时拉开三个档次电力差距。

考虑到很多居民用电量少,有不少国家居民电力收费跟手机一样有一个套餐价,在某个用电范围内,即使没有用够也会收一个费用,以覆盖配送电公司成本。这一点提高了部分居民用电成本,也是市场化的表现形式。市场化还有一个方式是频繁变动价格,跟油价调整一样,价格跟原料成本密切挂钩,现在居民已适应了油价调整。

在工商业用电上,有部分市场化改革。电网是一个大系统,但连接的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这两端可以做局部市场化。现在有竞价上网政策,用电大户可以直接向发电企业买电,做到了市场化改革。之所以说这个改革是局部的,是因为这种情况并不普遍,政府近年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不断降低电价,并不是市场化手段。

这也是投资者近来年对公用事业排斥的原因,企业没有自主权,利润很难把控。不仅电力,通讯行业也是如此。韩晓平认为,电力比通讯的负担更重,每发一度电就必须有一定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近些年,电力价格没有上涨,电力行业消化这些压力,主要是靠技术进步,但现在消化起来越来越难。

“电价未来将提高的方向是肯定的,发改委此番表态是比较到位的,也是实情。但是,居民电价调整涉及面广且敏感,所谓完善电价机制也已经被提了几十年,但现实操作依然困难,还需要慢慢来。”林伯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我国电力价格迫切需要市场化。我国一直是工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的状态,虽然近年来倾斜力度有所缩减,但还是工业高、居民低。海外电力相对市场化的国家,都是居民电价高于工业电价的状况,以我国工业电价作为标杆,居民电价确实偏低。

碳交易提升发电成本

我国电力行业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碳达峰和零排放。

电价上涨需求与完善电力体制改革也有关。林伯强表示,随着我国“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推进,碳交易逐步成熟,电价提升的可能性是有的,且不仅是居民电价,工业电价也会走高。目前电力体制改革很难推进,很大程度卡在电价上。没有哪个市场是只能价格跌、不能价格涨的,需要有市场价格波动。但目前,我国电价存在只跌不涨的情况,所以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了几十年依然没有明显进展。

“碳交易成本确实能推升电价上涨预期,但电价不可能快速上涨,电力行业会是先亏损后盈利的过程。电价即使涨,也不会涨很快,即使涨,也不会涨很多。且不仅居民电价面临调整预期,工业电价也会涨。同时工业电价也会考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即使涨,也不会很多。”谈及电价上涨预期是否对电力企业形成利好,林伯强认为,碳交易一旦推进,火电企业就需要支付一笔成本,但电价何时上涨,涨多少,这都是未知的。总体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生存环境不好,下一步可能更不好。碳交易推进背景下,对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高耗能企业都将形成打击。

那么,在碳排放交易推进背景下,火电企业将如何应对?“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愿景下,全国碳市场建设节奏明显提速。就目前情况而言,晋控电力的碳排放配额整体略有盈余,基本未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但是根据目前政策形势,碳排放配额呈现逐步缩进的趋势。发电企业作为首批进行全国碳市场履约交易的行业,将来势必会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赵文阳表示,晋控电力公司作为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发电企业,对于碳排放交易工作高度重视。从近期看,晋控电力公司一是加强碳排放核查核算管理,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二是积极推动节能改造,不断降低煤耗,推动碳减排工作;三是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公司碳资产保值增值。而从长远角度,晋控电力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上大火电项目,建设电力通道,走出一条“大容量、高参数、成本优、新能源占比高、效益好”的路子。

 

您帮我赚了很多钱,很多年了,您真的太辛苦了。您真的帮我赚了很多钱,我都去玩,你在这边很辛苦,那么年了……

文 / 华商韬略 毕亚军

1974年,郭台铭用母亲借来的10万新台币创办了一家小工厂。昨天,他的公司在A股上了市,一把融资近270亿,起步市值3906亿,估计还会再飘至少千亿,而这还只是他工业帝国的一小部分。

【1】

1974年,一个事情摆在24岁的郭台铭面前:

“一个朋友找我,让我帮他找家塑料零件加工厂,说是有个外商需要采购这个东西。”

当时,郭台铭在航运公司工作,台湾的航运贸易正蒸蒸日上,很多人都乐于在航运公司上班,但郭台铭逆向思考:没有工厂哪来的贸易呢?开工厂才能发展出更好的事业。

朋友找来的这个事情于是变成了他的机会。

他用母亲做标会筹的10万台币,再找几个哥们合资,在台北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做塑料零件生产,是为了接那笔生意。

成功后,郭台铭说,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名字会很响亮,所以很早专门练过签名。

但鸿海初期并不顺风顺水。公司穷到模具都买不起,郭台铭四处找模具厂帮忙。千辛万苦生产搞起来,不到1年光景,又遇到石油危机,经济凋零,唇亡齿寒。

困难之下,朋友股东陆续洗手上岸,留下郭台铭一人支撑局面。他向岳丈再借70万,将公司业务由先前的电视机旋钮生产转向做电视机用高压阳极帽组件,咬紧牙关要突围。

郭台铭后来比喻,当时的自己就是“寒冬中的孤雁独自飞”。

咬紧牙憋着劲,他非得飞出一个春天来。一手抓订单,一手抓生产,稍有余力,就设备升级,技术攻关,坚持技术积累和成本管理,打造先进制造力。

几十个人的全体大会上,他拍桌子打板凳地不断强调:

“要在这个方向上全力以赴,长期不变。”

【2】

郭台铭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尤其是有条件做其他选择之后。

到1977年时,郭台铭手里已经握着几百万新台币。

此时,台湾经济起飞,制造业蓬勃发展,房产地皮和工业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不少开厂的人都做起了炒房炒地或者囤积倒卖原材料的赚快钱生意。

郭台铭眼见这种钱来得这么轻松这么快,也一度有点hold不住自己,天天盘算:我到底是要把这些钱拿去跟着炒,还是继续把苦哈哈的工厂办下去?

纠结两星期后,郭台铭决定还是把工厂办好,不去羡慕别人的快钱和轻松钱,踏踏实实做长远的生意,做赢到最后的人。他坚信,谈长远,兴办工业一定要比投机炒作好!

要做长远的生意,必须拥有更好的设备、技术和人才。

他于是用这笔钱兴建自己的模具厂,告别过去千辛万苦拿到订单,还要四处求人找磨具,而若人家不借,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的悲剧。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不少朋友说郭台铭傻掉顶,也让他一度很怀疑自己。

不到一年,当初找上门让他买,他也动过心的土地涨了10多倍,他的模具厂建起来了,但却因为一堆新困难,让刚刚有点钱的他又成了两手空空的人。

有了新厂,新设备,却找不到理想的人才,好容易凑齐了人,又没有理想的订单和生意。经营处处都是困难,家庭生活也受到牵连。

当时,郭台铭的大儿子刚出生,“每天一、二点才睡,五、六点就要出门。“为了睡好,只好跟太太分房睡。儿子整整哭一个月,最后我忍不住问太太:为什么儿子一直哭?太太才跟我说∶‘你已经三个月没有拿钱回家了!’”

为了省钱,郭台铭连长途电话都到父母家打。“有次过年,走出工厂只剩2000元,初一父母1000、初二太太娘家1000,初三身无分文,一头扎进工厂。”

没钱了,无法通过银行融资,更没有什么风险资本,他就到处借,支票利息给到3分。

当时台湾还有票据法,票据无法兑现要坐牢。为此,郭台铭还把公司总部从台北市搬到偏远的土城,因为那里的监狱是台湾专门关押经济犯的地方。“万一出事被关了,员工可以天天就近汇报公司的情况,客户可以到‘隔壁’跟我谈生意。”

这个当时心酸到哭的故事,到今天他还到处笑着讲。插播一句,这么小规模的时候,就这么“过度”地保护自己的事业,所谓钢铁强人的背后,该是多么危机而周全的心?

【3】

郭台铭说,早期,除了经营上的困难,他还要面对黑白两道的挑战。

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动不动就上门收保护费,政府那边也不省心,“早上有人来推销消防器材,如果不付钱购买,下午就会有官员来做消防检查。”

因为这个经历,后来,新加坡的一位部长向郭台铭请教,为什么新加坡中小企业不如台湾中小企业有竞争力?郭台铭回答:

你们新加坡把企业照顾得太好了,台湾则让我们练出蟑螂般的生存能力。

诸多困难中,郭台铭偶尔也会灰心。

“有时真不知这个决定是不是太傻,但每到过年我都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一天不累积技术,便一天要受制于人!”他回忆当时别人投机炒作赚翻天,自己苦哈哈做工业的情形。

1980年,他得到了是不是太傻的答案。

当炒地、囤原料的人,开始原地踏步或走下坡时,鸿海开始不断进入到大生产。

大生产来自郭台铭练出的“物美价廉”的大能力,这是规模和成本的双重优势,用郭台铭自己的话就是:量大、价低,并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地生长。

量越大,价格就可做到越低;价格越是低,就越能获得更多订单,越能量大。

为了量大、价低,郭台铭想了太多办法。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制度化,精益化。

他的前辈,成本管理大家王永庆有个著名的鱼骨理论:任何大小事务的成本,都要对其构成要素不断进行分解,把所有影响成本的因素找出来,达到像鱼骨那样具体、分明、详细,然后对每根鱼刺“瘦身”,瘦到极致。

郭台铭把鸿海的“鱼刺”瘦得比王永庆的台塑还狠。

其时,鸿海与一家美国公司的生意通过中间商完成,郭台铭希望直接与对方交易,打电话过去,说如果直接做,有“秘密武器”可把成本降到“吓死人”。

客户派来代表时,他神秘兮兮地把人带到一台刚研发成功的圆形机器面前。这只是鸿海的一个土发明,可以利用震动来推动顶针,但却省掉了由人工一根一根插针的成本。

一个土发明,就省下了好几十人的成本。郭台铭把这个节省的效益与客户分享,也提高了客户对鸿海的依赖性。

但代工的业绩增长只能建立在委托企业的业绩增长之上。这样一来,为谁代工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此时,委托鸿海代工的电视、收音机制造企业却纷纷江河日下,甚至倒闭。

面对下滑,有的工厂选择坐等最后一笔生意完成,然后关门,郭台铭则主动抽身,率先转型。

他四处打听,搜寻符合鸿海制造能力的其它产品,最终看上了一个好项目——连接器,相信这个小产品会伴随电子、电脑及通讯产业快速成长,有着更为光辉的未来。

1982年,郭台铭将公司改制为鸿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上千万新台币拥有了规模化厂房,并将业务转型到生产以电脑连接器为主的产品上。

他给员工打气讲道理:我们做连接器还是有优势的,至少拥有50%相同制造技术,并反复给大家洗脑,鸿海的过去是“制造导向”,以制造能力来决定做什么;现在要走向“市场导向”,市场要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做,就去学,去练习。

学习,学习,既要学,也要习,而且习比学重要,这也是郭台铭的经验体会。

在此鼓舞下,第二年,鸿海就研发出了自己的PC连接器,为抓住PC产业快速发展的机会,郭台铭还定下“要做最大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并把目标直接剑指美国市场。

跳过本土,直打美国市场,他的理由是:要做最大就必须到最厉害的市场打仗。“要是先卖给本土小厂,他们要求比较不严,我们就无法进步。所以第一步就要挑战美国的主战场。”

只为一流客户服务,让一流的客户锻炼甚至逼迫自己更优秀,让一流的客户为自己提供持续增长的生意和匹配品质的价值,这也是鸿海快速崛起的核心策略。

确定进攻美国后,郭台铭用连续碰了两年钉子也不放弃的坚持,以及别人卖1块我卖6毛的杀手锏,从当时全球最大连接器厂AMP手中抢下一堆连接器大单,之后又推出第一个自有代工品牌——FOXCONN(富士康),几个动作就把鸿海推进了台湾制造业1000大。

但台湾人力太贵,资源有限,这是做大工业大制造的大忌,如何继续保持规模和竞争力?

郭台铭把目光投向了祖国大陆。

1988年,鸿海营收突破10亿大关,郭台铭在深圳设立了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1992、93年,他又“看得见的土地我都要了”,相继在深圳、昆山扩建和新建了两个累计8万人的大厂,之后一路马不停蹄的扩厂,再扩厂,同时也把制造能力不断多元化,一直做到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且从零部件一直做到成品。

背靠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资源后盾,和急速增长的制造大军,郭台铭不断挑战量大、价低的更高境界:“赤字接单,黑字出货”——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赤字接单”,通过成本控制让自己获利,即“黑字出货”,并相继拿下苹果等等一堆世界顶牛的客户。

早早就把全球科技大佬的订单掌握在手里,早早就大手笔布局全球最大、最有效率的低成本制造基地,两张天牌一起打的郭台铭,由此成为科技制造业吓死人(对手)的“恐怖分子”,魔术般地开启了鸿海的狂奔时代。

【4】

2000年代,鸿海已是全球最大代工企业,站上这个门槛后,郭台铭开始了新的超越:不要只做代工,要成为真正的科技企业。

富士康给人的印象是低端制造,没有技术含量,利润少,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2005-2013年,富士康连续9年名列大陆地区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前5强;2006-2014年,富士康连续9年在美国专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华人企业榜首。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领先技术分析机构的评定里,富士康也多次位列Electronics & Instruments领域第一名,保持全球前二十名中唯一上榜的华人团体的地位。

在利润方面,鸿海也并不是没钱赚的代名词。以2014年为例,其净利润是央企中国人寿、中国建筑的2倍还多,也超过中国一汽,以及通用汽车、福特汽车。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拥有近百万员工的鸿海能够不裁员平稳度过,也可见其经营效率的功力。

从制造业转到智慧科技是郭台铭最近10多年最努力的事。

他启动内部创业,激发鸿海百万大军的创新和成长力;一边苦战拿下夏普,向终端和品牌进军,向三星开战;一边和马云、马化腾、孙正义交朋友,拥抱互联网、智能化……

他提出要以“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为战略主轴启动转型,以全世界为舞台继续打造科技日不落帝国。“云移物大智网”包括:云运算、移动硬件、物联网、大数据、智慧生活、智慧工作网路;机器人则不但包括将自己的工厂逐步机器人化、智能化,还包括要把机器人作为鸿海未来的大生意进行大布局……

而这一次,他在A股上市的公司则是一个新名字: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富联)。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将募集资金271.2亿元投入到8大方向的20个投资项目,市场预计,其市值有望突破5000亿人民币,也就是超过2万亿新台币。

这算是A股的工业巨无霸了,但这只是郭台铭工业王国的一部分。

2017年,鸿海的销售收入高达156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1万亿。而这次上市的工业富联2017年营收才不过3545亿(折合554亿美元),只占鸿海的35%。

插播一个证明A股就是有钱的小消息:营收1563亿美元的鸿海精密在台湾上市,市值也就350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还不如比它营收少掉1000亿美元的工业富联在大陆市值高。

但工业互联的确是郭台铭最近最上心的重头戏。

工业富联上市前的5月17日,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郭台铭就特别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力挺工业互联网。他戴着一顶表达支持夏普8K电视的红色“8K"帽,开场第一句就是“富士康十几年前就不是代工了。”然后展望道: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将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平台,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将创造82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一半。

其目标和潜台词显然是,富士康要在这新的时代继续称王。

【5】

从10万新台币到几万亿王国,郭台铭说成功最重要是:策略、决心和方法。

谈到方法,郭台铭喜欢讲一句话:先抄,再研究,继而创造,最后发明。讲完还爱送一句:“不会就要学,不懂就要问。想保住面子的人,最后会连里子也输掉。”

他强调要在变化中“苦练内功”,妥处“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马步蹲得扎实;少林寺和尚武功千变万化,也是多少年挑水上山的结果。

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成功经验告诫,求得成功,要目标坚定,埋头向前冲。“一个企业的创业者,一定要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傻劲。”

在台湾本土营收破10亿前的几年,郭台铭每年夏天带着全家到黄石公园玩。“我女儿最喜欢喂鸽子。有一年突然看见禁止喂鸽子的牌子,就问管理员为什么?管理员说,一场大雪后,鸽子都死了,因为人喂食让它们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到冬天无人喂时,全都不能适应。”

由此,郭台铭得出结论:“竞争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这也促动他自我预警,继而进军大陆,“建立最强的制造基地,打造长久生存能力”,现在看,这一步提前做,实在太重要了。

郭台铭说,只要谈工作,就要有目标、有压力。做任何事,第一,要有责任心。第二,勇敢面对挫折与困难。第三,要有决心,说到要做到。

在关于创业的讨论中,郭台铭最看重的也是决心:所谓创业精神,核心也是看有没有决心。

比如,很多高素质经理人,各方面条件不错,也有好想法和好项目,但却没做成,甚至做都没去做,缺的是决心。很多被这些人看不上没条件的人,要么被环境逼迫,要么主动背水一战,最后却成了,靠的也是决心。

决心是什么?是有了目标,再苦再难,有口气在,就要心无旁骛,千方百计,义无反顾去思考、去执行,是要舍得一身剐。

刚创业时,郭台铭白天跟白班干,晚上跟夜班干,夜班散场还要接着再干,实在撑不住,才把电话簿当枕头,睡没几个小时,大清早就又爬起来接着干。到现在,坐拥金山银山的他,依然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虽然“百万员工让我头疼得要死”。

郭台铭说,无论创业还是想在职场谋得更好的发展,如有这种精神,成功就是可以确定的。这个事情不成,下个事情,下个事情还不成,再下一个,总能成。

现在资源、资金、资讯如此发达,机会遍地都是,人也都聪明,关键就是看你有没有决心、毅力,是不是真的不成功就绝不罢休,下定决心“浴火凤凰”。

郭台铭经常被指责霸道,独裁,他不但不拒绝这样的评价,还不断强调:挑老板的时候,越严厉越凶的人越要跟!因为这样的老板,才会真正激发你的潜力,让你成为超越自我的人。

与之配套的,是他的另一句话:“现在好像有句话,‘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如果我的孩子面对工作存这种心态,我隔天就打断他的腿。”

2005年,华商韬略首次采写郭台铭时,他就说,“等营业额超过一兆(台币),我就要走了。”并预计自己2008年就能实现目标,“吃了秤铊铁了心,99.9%,2008年一定交棒出去。”

结果,当年年底他就达到目标,但却并没有兑现承诺走人。如今鸿海的营业额已经做到快5兆了,他依然也是没有退意。

也是那期间,郭台铭曾分享一个自己跟别人撞车的故事:

他刚配司机开车外出时,车子被一辆摩托刮蹭,他下车,不但没追究摩托车的责任,还拿了1000元给摩托车司机去修车;再有一次,他的车被公企“中华邮政”的车撞到,他看两方都有保险,就算了;还有一次,他的奔驰300跟奔驰500撞在一起。

一看对方比自己还豪,他立即决定:下车好好算账。他说,“这就是我的个性。”

这,也就是郭台铭!科技界的“恐怖分子”郭台铭,也是流血流汗和人仰马翻中,一心要称王称霸,名垂青史,但却打下金山银山捐出90%身家给社会的郭台铭。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挖贝网2月23日,特变电工(600089)近日发布公告,为积极响应国家煤炭保供、煤炭行业绿色发展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加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池能源公司)煤炭产能,完善南露天矿和将二矿环保、生产、安全、信息化等设施,保障煤炭产出,提高市场竞争力,保障天池能源公司南露天矿向周边客户提供运输服务,天池能源公司投资建设将一矿项目、两矿升级改造项目、输煤廊道项目,项目总投资分别为108,632.08万元、240,846.70万元、40,217.92万元。

将一矿项目、输煤廊道项目所需资金由天池能源公司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其他方式解决;两矿升级改造项目资本金20.00亿元由天池能源公司股东同比例增资解决,其余资金由天池能源公司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其他方式解决。

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工期:

将一矿项目:将一矿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400万吨/年露天煤矿的地面生产系统(不包括储煤仓),地面运输系统,矿山智能化管理系统,供电、给排水供热工程等配套设施。为节省投资,本项目储煤仓等将充分利用将二矿已建成的储煤仓、装车系统,利用将二矿已有机修、员工食堂、宿舍等辅助生产系统设施,部分不能满足的生产设施,办公楼、宿舍等生活配套设施进行新建;部分采剥工程及矿岩工程、排土工程等通过外包方式进行。将一矿项目建设期2年,第3年达产。

两矿升级改造项目:截至2022年12月,南露天矿、将二矿已核定产能分别为4,000万吨/年、3,000万吨/年。两矿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对剥采作业面、地面生产系统、筒仓、仓库等的建设,加大矿山安全、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等投入,完善绿色矿山、数字矿山、人文矿山的建设。南露天矿还将新增一条铁路专用线环线(铺轨13.408km)及快速装车系统(以下简称南矿铁路专用线),同时对既有到发场站进行扩建。南露天矿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期2年,将二矿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期1年。

输煤廊道项目:输煤廊道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面带式输送机、架空栈桥、除尘设备间、驱动间、转载点、分流仓、煤泥水收集设施以及跨路桥等生产及辅助设施。输煤廊道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

上述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煤炭产能,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完善绿色矿山、数字矿山、人文矿山的建设,提升公司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煤炭保供能力及盈利能力,保障公司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挖贝网资料显示,特变电工主营业务包括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及能源业务。

本文源自挖贝网

7月12日,特变电工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6亿元至32.20亿元,同比增长230%至250%。

受此影响,7月13日,特变电工股价涨停,年初至今的涨幅累计46%。

导致该公司业绩大增的原因,离不开上半年火热的硅料行情。今年以来,国内多晶硅料价格延续“疯狂”涨势。截至6月30日,国内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成交均分别为21.72万元/吨、21.34万元/吨,较年初价格分别上涨148%、151%。

特变电工在分析业绩增长的因素时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多晶硅产品报告期销量较2020年同期增加及多晶硅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同时公司风电、光伏自营电站规模及发电量增加,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1799.HK)报告期实现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

特变电工直接持有新特能源65.43%股份,后者是国内多晶硅主要的厂商之一。2020年,全球多晶硅在产企业总有效产能约为58万吨,其中,国内有效产能46万吨, 占比约79%。截至2020年底,新特能源的多晶硅产能为8万吨,位居第一梯队。

在特变电工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之时,新特能源也揭晓了业绩情况。根据公告,该公司今年1至6月份预计实现净利润不少于11.5亿元,而去年同期,其净利润仅174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特变电工、新特能源公布半年度预测业绩之前,国内另外两家多晶硅龙头企业同样公布了大增的业绩。

6月30日,通威股份公告称,今年1至6月预计实现净利润28亿元至30亿元,同比增长177%至197%。“高纯晶硅业务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大幅提升,公司高纯晶硅业务满产满销,盈利实现大幅增长;在产业链供需不平衡的特殊情况下,公司电池片业务仍然保持了满产满销,量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通威股份表示。

即将挂牌科创板的大全能源日前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测数据——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大全能源预计 2021 年上半年可实现营业收入为41.30亿元至41.7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95.42%至97.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80亿元至19.2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530.72%至544.14%。

值得一提的是,高景气度的多晶硅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大全能源火热的发行局面。根据该公司大全能源7月11日晚间发布的发行公告,经过发行初步询价,公司决定以21.49元股价发行3亿股,计划7月13日网上网下申购。值得注意的是,大全能源本次发行吸引了众多机构报价,最终综合各方因素确定发行价。询价期间,该购本公司共收到510家网下机构投资者管理的1.07万个配售对象初步询价报价,报价中位数为21.54元,最终定价为每股21.49元。

然而,尽管公布了一份令人振奋的业绩预告,特变电工当前的估值却较低。

主营业务结构显示,特变电工分为三大板块: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及能源业务。其中,输变电业务主要包括变压器、电线电缆及其他输变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输变电国际成套系统集成业务等;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多晶硅、逆变器、SVG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光伏、风能电站提供设计、建设、调试及运维等全面的能源解决方案及风能、光伏电站的运营;能源业务主要包括煤炭的开采与销售、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

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27.59%,为第一大主营业务。

但即便拥有了新能源基因,特变电工眼下的估值远远逊色于同行新能源企业。7月13日,特变电工动态市盈率为12.9倍。

加大新能源业务的投入力度,成为该公司提升估值的一大方向。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短期看,受益于硅料供需紧平衡、价格维持高位,子公司新特能源作为规模和竞争力领先的多晶硅核心供应商,我们认为其将持续占据优势地位;长期看,公司多晶硅新增产能建设、技改项目的实施和风光项目的稳步拓展有望带来较高的利润增量。”

今年2月份,特变电工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与包头市人民政府、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在内蒙古包头市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书》。其投资内容为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20万吨工业硅和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其中,一期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及投资5GW的新能源电站,二期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20万吨工业硅项目及投资5GW的新能源电站。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中国江淮城市群(江淮城市群规划)

下一篇:旭光股份(600353旭光电子股吧)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