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人民网上市时间查询(人民网上保全系统)

2023-04-26 14:15分类:PSY 阅读:

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28日,国内共有电子商务上市公司57家,分布在B2B电商、B2C电商、跨境电商、生活服务电商领域。其中,B2B电商类8家,B2C电商类24家,跨境电商类7家,生活服务电商类18家。

截至2019年6月28日,57家电商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9474.852亿元,较2018年底总市值增加一万余亿元,占2019年上半年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58.35万亿元的8.5%。

本报记者 李乔宇

日前,人民网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人民网实现营业收入21.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48%;毛利率水平达50.76%,同比增长13.60%。

截至2019年末,人民网总资产达46.8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93亿元。

2019年,人民网鼓励研发和技术投入,2019年研发投入6505.02万元,资本化比重为24.65%;研发费用4901.31万元,同比增长65.09%。

公告显示,2019年,人民网主营业务以广告及宣传服务、移动增值服务、信息服务三类业务为主,上述三类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89.95%。具体来看,2019年公司结合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基于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移动、社交、视频、垂直平台等领域的资源布局和市场开拓,拓展宣传模式上注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整体策划、行业板块深度发掘等均效果显现。2019年,人民网实现广告及宣传服务业务实现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24.25%。

移动增值服务方面,2019年,人民网积极探索移动运营商的创新合作模式,并对该业务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有效实现收入增长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2019年,人民网实现移动增值服务业务实现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16.40%。

信息服务方面,人民网以内容科技领军企业为目标,新型内容业务、版权业务快速发展,同时推进舆情、大数据、区块链等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且实现资源整合效率及价值贡献双提升。2019年人民网实现信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35.82%。

谈及未来的规划,人民网表示,将瞄准智能化方向,坚持内容一个主业;以技术和资本双轮驱动,孵化产业、积累数据,形成“两”翼;打造人民视频、党建云、领导留言板“三”大移动端产品;建设内容原创、内容运营、内容风控和内容聚发“四”个层次的内容业务体系。通过“一二三四”格局,实现人民网的政治价值、传播价值、品牌价值、平台价值、资本价值“五大价值”,成为“中国声音最专业的传播者、人民利益最坚强的捍卫者”,成为网络舆论的“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进一步提升“四全媒体”时代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人民网方面表示,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不断巩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龙头”地位,不断强化互联网内容风控“龙头”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内容科技(ConTech)领军企业。人民网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最优质原创内容的提供者;覆盖所有主流内容传播渠道,成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内容运营平台、风控平台、聚发平台;经营管理更加高效,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成为科技型、智慧型上市公司领军企业。

(编辑 白宝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立案是审判的前提,是启动诉讼程序的总开关,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人民法院全面施行立案登记制以来,民事、行政、执行等案件立案渠道更加顺畅,“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抬高门槛”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施行立案登记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在此之前,我国法院实行立案审查制。从“审查”到“登记”,虽然只有两字之变,却意味着我国司法领域开启一场坚决、彻底、意义深远的改革,代表着我国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曾经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

开展专项督查、常态督导、交叉检查,坚决防止“立案难”问题反弹回潮

“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对符合法律规定、要素齐备的诉状,一律接收,当场登记立案。对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在法律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决定的,先行立案。”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钱晓晨介绍,民事、行政、执行等案件立案渠道更加顺畅,“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抬高门槛”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从“审查”到“登记”,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一律敞开大门。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其中,民事一审9306.25万件,行政一审187.89万件,刑事自诉13.30万件,国家赔偿10.85万件,首次申请执行4318.88万件,全国法院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天津、上海、浙江、福建、重庆、云南等地当场立案率超过98%。

钱晓晨介绍,为确保立案登记制改革真正落地见效,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全国法院采取专项督查、常态督导、交叉检查等方式,强化跟踪监督,坚决防止“立案难”问题反弹回潮。2021年,针对年底不立案、拖延立案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专门会议,出台指导意见,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投诉举报功能,研发上线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综合施策,彻底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年底立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人民法院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显示,2021年12月,全国法院收案数大幅增长,较2020年12月增加134万余件,同比增长104.16%。

实行跨域立案联动办理机制,实现案件就近能立、多点可立、少跑快立

前不久,辽宁大连人王某在天津港口承包的吊装工程现场突发事故,可能面临数百万元损失。为了避免损失,急需通过天津海事法院对现场和设备做财产保全,可当时王某人在大连,来不及赶到天津。于是,他匆匆来到大连海事法院求助。大连海事法院立案庭通过跨域立案服务,仅用时十几分钟就帮助其在天津海事法院完成立案,解了王某的燃眉之急。

“人民法院已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任意一家法院或者人民法庭,申请跨域立案,有效减轻往返奔波诉累。”钱晓晨介绍,作为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跨域立案服务,全面推动建立就近受理申请、管辖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动的跨域立案联动办理机制,实现案件就近能立、多点可立、少跑快立。

目前,各级人民法院及1万多家人民法庭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立案协作网”,为群众提供“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的立案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5.4万件。

“人民法院主动回应新时代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立案需求,建立健全现场立案、自助立案、网上立案、巡回立案、邮寄立案、12368热线立案等立体化、多元化的登记立案新模式。”钱晓晨介绍,如今,全国法院100%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手机“掌上立案”实现四级法院全覆盖、主要案件类型全覆盖。平台上线以来,总访问量高达27亿多次,平均每分钟就有41件案件通过网上立案,有三成以上立案申请当事人在8小时之外的非工作时段和非工作日提交,“足不出户可立案”“一次不跑就立案”新模式,让当事人充分享受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便利。

据介绍,在一些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区,人民法院通过“马背法官”、“背篓法官”、流动车载法庭等,提供巡回立案、上门立案等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惠及各类诉讼当事人。

建设“法院+社会”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人民法院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的审判机关。诉讼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钱晓晨表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强化非诉和诉讼对接,促进大量矛盾纠纷依法及时高效解决在诉前。

特别是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从传统的开庭审判,向纠纷源头和解纷前端延伸,建设“法院+社会”多元纠纷解决体系,丰富群众选择合适渠道解决纠纷的“菜单库”,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

2020年,全国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特别是民事诉讼案件持续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通过线上调解,成功解决一起跨地域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来,一方当事人在北京,一方当事人在湖北,如果按照传统模式,双方都得来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办案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4个多小时的线上沟通与协调,双方最终在线上达成调解协议。

同时,各级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大力发展在线调解,让远隔千里的当事人不用往返奔波,就能及时解决纠纷。2021年,在线调解量超过1000万件;今年上半年,在线调解量超过572.25万件。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68万件纠纷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调解,每分钟就有57件成功化解在诉前,平均调解时长12天,不到一审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的1/3。

此外,人民法院深化“互联网+枫桥经验”实践,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基层人民法院及9852家人民法庭在线对接辖区基层治理单位、网格员、调解员等解纷力量,形成覆盖市、镇、村及重点行业的基层解纷服务网络,提供矛盾预防、法律咨询、纠纷化解、视频调解等服务,方便城乡群众“家门口”解决纠纷。《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4日 07 版)

7月12日,人民网在北京举行“人民版权”“人民云链”产品发布会,与微众银行共同推出“人民版权”平台。

据了解,人民网与微众银行将在线上原创内容的版权保护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实现数字版权确权、监测、侵权取证、诉讼的全流程线上化和自动化。此次推出的“人民版权”平台由人民网牵头运营,将联合逾100家党政媒体,共同抵制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新闻作品的行为,保护新闻媒体版权;同时,提高新闻媒体对其作品转载的议价能力,努力实现常态化监控和维权、市场化交易等,推动新闻版权市场健康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逐渐普及,媒体行业发生颠覆性转变,大量优质内容通过线上平台传播,知识付费、内容付费、内容共享等新型商业模式给内容创作者们创造了收入。然而,在既有技术条件下,内容版权保护仍存在较多痛点,比如数字内容作品易复制、易传播、难溯源;企业与用户版权意识薄弱;传统的版权认证和侵权诉讼流程需多方参与,且流程复杂,造成侵权成本较低,维权成本很高。长此以往,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优质内容得不到应有的价值反馈,不利于内容创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内容版权进行登记、追溯、验证和保护成为可能。“人民版权”通过区块链技术中的联盟链,引入国家监管机构、权威媒体机构、出版集团、版权中心、仲裁机构、公证机构、互联网法院等核心节点,共建版权保护联盟链。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加密和链式结构在上链后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大幅降低司法过程中的证据取证与保全成本,快速实现版权认证、取证、维权、诉讼全流程线上化。

在版权登记环节,将作者姓名、登记时间、作品名称、作品核心摘要信息等生成唯一对应的数字指纹DNA存于区块链上,实现链上信息可追溯且无法篡改;在版权验证环节,可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字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对作者身份进行唯一标识及存证相关数据,并在链外进行全网数据监测,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原创新闻和判断新闻是否涉及抄袭,如果发现侵权行为,可自动取证上链。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指出,微众银行一直高度重视与主流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合作构建“联盟链”,很好地解决线上内容的版权保护,继续发挥自身在区块链底层技术及行业应用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创新版权保护的手段,更好地维护网络版权秩序和生态的健康发展。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说:“此次与人民网合作,希望携手推动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版权保护机制,共建鼓励原创、保护原创的‘区块链 版权’分布式商业生态。”

据悉,二期上线的人民版权交易中心,将版权交易环节引入线上,媒体机构可在线上自行设置原创文章授权交易金额;引入白名单设置功能,媒体可在线上自行设置机构内的白名单单位,提升版权授权工作效率,快速实现版权的多种授权方式。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股票(002414千股千评)

下一篇:富人投资理财(富人理财思维)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