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破产与融资后破产
牛顿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它的背景不用说大家肯定都了解,下面说的是牛顿炒股。
说起牛顿炒股,得先说下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的泡沫事件。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金融危机。
1701年至1714年,欧洲发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当时的西班牙王位空缺,欧洲的王室都是互姻的,互相都是亲戚,所以大家都争夺起了王位,引发了一场战争,而英国南海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目的是给政府融资。因为英国政府打仗花了很多钱,欠了很多外债需要钱来还。于是英国政府想了一个办法,发行国债,用大家买国债的钱还外债,并就买国债的人承诺每年支付百分之8的利息。
刚开始还好,英国政府以酒、醋、烟草等货品的税收作为保证。但是时间一长,英国政府财政出现了压力。就在这时,南海公司出现了,成立了股份制,然后忽悠大家说可以用国债兑换他家公司的股票,当国债转到南海公司了之后,南海公司又给英国承诺,说我们公司拿的国债,只用政府给4个点利息就可以了,这给政府腾出了巨大的现金流,且利息还可以降低一半,于是就帮着南海公司一起打广告,然后南海公司进行了精心包装,声称自己在南美洲做跨国贸易,说在南美洲找到了大批黄金可以去开采。
很多人看到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纷纷把手里的债券换成了他家公司的股票。然后南海公司手里拿着转手债券,赚取英国政府利息的稳定收益,对银行来说,利息降低了。三方都有利。但是看似一个完美的闭环链,实际上里面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由于各个方面鼓吹,很快南海公司股价被推崇到空前的高度。作为智商190的牛顿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场的,那个时候他77岁,牛顿花了7千英镑在150的时候买入,一个月不到涨到了300,7千变成了一万四。牛顿此时头脑很清醒很,止盈卖掉了。后面又过了几个月已经涨到了700多,牛顿隔壁的朋友在500多买进的没卖赚了很多。这把牛顿没能忍住,在700多的时候买进,他的预期是跟上次一样,涨到1400翻一倍再出来。结果事与愿违,涨到1000后极速下滑,直到最后跌到140,才割肉离场。最后留下一句经典名言,我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运动,却无法计算出人性的贪婪。
其实,后面仔细想想,当时英国发现了南美洲,利用南美洲的殖民经济确实能赚到钱,使得该公司的股价名副其实,但是,这偏偏是一场“骗局”,南海公司并不是真正在做生意,而仅仅是一家金融公司,并且还是协助英国政府处理债务的金融公司,南海公司真正在南美洲从事贸易的船只,屈指可数。所以,南海公司宣称的股价,在未来是根本无法兑现的。
牛顿炒股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第一,信息不能只看表象,要把信息剥开看到更内在的逻辑,是什么趋使着这条信息存在,能不能长久存在,是临时信息,还是不可逆的长久信息。理清信息背后的行为动机。牛顿当时买也是价值投资,看到了殖民经济的价值,却没法得到信息的真假,而要尽可能少的规避些假信息,就需要寻找信息背后的动机。
第二,不能追高,当所有人都狂热的时候,市场已经浮现出相对比较明显的泡沫时,宁愿错失机会也不能追高。
第三,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行业投资,不理解的不投,需要理解的是这个行业的整个商业系统,盈利模式,以及盛衰周期等。
第四,几波折腾下来发现自己还是没法适应市场,离开股市,及时止损,想想牛顿都能亏这么多,谁还能真正持续的盈利?
据媒体The Verge今日报道,一家曾自称“全球融资最多”的电动单车创业公司VanMoof已在荷兰宣布破产。上周,VanMoof刚刚进入所谓的“暂停付款”程序,已由当地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接手。
售价高达3400美元(约25000元人民币)的VanMoof电动单车
VanMoof由荷兰卡莱尔兄弟Taco和Ties Carlier在2009年共同创立。两人本是自行车设计师,却意识到城市出行需要一种更智能、更环保的新型交通工具,于是推出了第一款电动自行车(ebike)。
VanMoof创始人卡莱尔兄弟
作为电动单车领域的先行者,VanMoof获得了众多风险投资的青睐。
2009年到2013年,公司先后获得了来自 Balderton Capital、Highland Europe、SINBON Electronics、Newion Investments等机构的数轮融资。
2015年,VanMoof完成A轮融资。获得1700万欧元投资。随后2017年和2018年又获得两轮大额融资。使得VanMoof的总融资额达到约1.16亿美元。
凭借充裕的资金,VanMoof曾大举扩张全球市场,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都设立了分公司和服务中心,并声称上市前一直在盈利运营。
但实际上,公司的高额营销支出难以为继,加上供应链危机和芯片短缺等影响,VanMoof最终没能找到新的融资支持,宣告破产。
自称“全球融资最多”的VanMoof曾大举扩张
这对荷兰兄弟创立的创业公司,也成为电动单车行业发展的缩影:热钱投入和高速扩张,难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
据媒体报道,VanMoof已发布声明,两名管理人已被任命为破产受托人,正在继续评估VanMoof的情况和重新启动的可能性。可能通过将资产出售给第三方来实现,以便VanMoof能够继续运营。
在此突发情况下,VanMoof的车主用户可谓遭了殃!他们已购买的电单车后续还需要定制零部件和专门的维修服务,如何解决这些售后服务问题目前都是悬而未决。
VanMoof的创始人兄弟Taco和Ties Carlier还向公司员工发出了内部电子邮件,表达了遗憾和感谢。
这家曾经风头无两的电动车新贵,如今却以惨淡关门结局收场,为所有后来者都敲响了警钟。
VanMoof的失败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创业公司需要谨慎经营、合理管理自身现金流,特别是在全球高度不确定的经济大环境当下。
上一篇:怎么炒股票新手入门炒股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