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股票首页或股票300001
作者|刘旷 来源丨刘旷(ID:liukuang110)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近二十逾年,一直在快速地更新换代,各个领域的后来者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个时代,蚂蚁金服、字节跳动、京东数科、满帮集团、优刻得、找钢网等独角兽奋起直追。
与此同时,号称互联网的巨头BAT们在互联网迭代的大浪潮中,庆幸自己换到了前行的“船票”保住了市场头部地位。
当然,还有落寞者,作为四大门户之一、曾叱咤江湖的新浪,如今似乎只能紧抓着微博,在流量变现路上蒙眼狂奔…… 业绩疲软,新浪辉煌难继新浪成立之初,其首任掌门人王志东曾经信誓旦旦宣称,公司要在几年内实现海外上市,最后他做到了。新浪网成立两年就成功登陆了纳斯达克,证券代码为“SINA”,当时的市值有45亿美元。
在新浪上市当天,其股价由开市17美元增长至20.8美元报收,涨幅达20%。次日,新浪股票一直保持稳定小幅震荡,近收市时略有下挫,收于19.5美元。而之后几天股价仍在连连下跌,王志东表示上市时机选择不好,因而遭遇纳斯达克股指下跌的至暗时期,但他认为:“新浪总算是赶上了末班车,是从门缝中钻出来的,表明投资者看好新浪。” 可惜上市并不是企业的终点,即刻高光之后新浪越跑越慢了。
从新浪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其营收数额一直在5亿美元区间上下浮动,没有新的突破。
财务数据显示,由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的2.78亿美元不断上涨,在2018年第四季度达到营收至高点,为5.73亿美元。之后有所回落,新浪于2019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5.61亿美元,依旧没能突破营收6亿美元大关。
同时,新浪的营收增速已连续8个季度下滑,且未有消停之势。从2017年第四季度的61%开始下降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59%,在2018年第三季度增速更是降至26%,而截止2019年9月30日的三个季度里,新浪公司已连续两季度的营收增速都是1%,或许下个季度还将保持这个增速,甚至更低。
除此之外,新浪的毛利润和净利润也都纷纷呈现下滑趋势。毛利润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新浪的毛利润分别为4.31亿美元、4.43亿美元、4.50亿美元、3.60亿美元、4.09亿美元,不断下跌。
净利润方面,新浪2019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2040万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404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510万美元减少55%,对比上一季度的5140万美元下降60%。
营收增速放缓、毛利润和净利润等业绩指标的下降也影响到了新浪的市值。据媒体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披露,新浪在2018年位列第450名,总市值为26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7年名次退减了125名,市值大幅下落42.47%。而在2019年里,相关榜单上并未显示新浪的排名。 不难看出,新浪已不像从前那样博得资本喜爱了,而造成如今这般窘状还得从自身坎坷的业务扩张之路说起。
新闻网站边缘化,移动应用不“省心”当年,创始人王志东和姜丰年两人一拍即合成立新公司,誓要创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新浪便在PC互联网兴起的1998年诞生,译为“sina”。 从名字寓意中,足以看得出王志东对新浪的期待与决心。据资料显示,sina一词源于拉丁文的中国sino,在拉丁语系中,Sino是“中国”之意,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中国)合拼,取名sina,意为“中国”。
成立之初,新浪对悉尼奥运会、911事件、釜山亚运会等等重大新闻事件及时准确的报道推动了新浪的快速成长。公开资料披露,在1999年8月进行的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中,新浪以12799张得票摘得“最被用户推荐的优秀网站”桂冠。同时,成为中国民营商业网站中首批获得登载新闻业务资格的网站。
在民众刚“触网”的阶段,新浪不仅实现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互联网化,使得海量且全面的新闻信息变成了门户媒体存活的基本技能,更是为中国打开了互联网产业的大门。 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多年后门户网站作为新浪的发家产品目前却濒临边缘化的险境。
新浪在2011财年的报告中指出,公司在线品牌广告年内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7%,该项业务的强劲增长主要受新浪微博持续高增的欢迎度影响。此后,新浪公司每当在财报中介绍在线广告业务来源时,门户广告收入鲜少提及,若有显示也多与“下降”一词挂钩。 除了新浪内部对门户网站的不重视之外,各类垂直门户网站以及移动端正悄然袭来,不断挤压着新浪门户的生存空间。据猎豹全球智库发布的2016年1月安卓端新闻类APP排行榜披露,今日头条增速迅猛位列榜单首位,一举夺得40.78%的市场份额。 情急之下,新浪也推出相应的新闻移动端。
在坚持“快速、全面、客观、公正”八字的网编标准的基础上,还加以算法推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才勉强扶起并稳住了新浪新闻在移动市场的位置。 国内互联网数据商QuestMobile发布的《2019年移动互联网全景生态流量洞察报告》显示,在资讯类应用6月份的MAU排名上,腾讯新闻暂列榜首,今日头条位居第二,新浪新闻以1.01亿的月活位居第三;在全景生态用户总量上,新浪新闻以4.1亿用户量位居榜首。 新浪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曾表示:“门户总广告营收中50%由移动端贡献”。但是,根据新浪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客户以及汽车等品牌行业广告预算减少而导致新浪的门户广告收入大跌33%至5010万美元。
监管的步伐也纷至沓来。2019年4月16日,新浪新闻APP因涉嫌连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虚假不实等违法有害信息被责令下架整改1个月。此外,在《2018中国综合资讯类APP内容绿色评分排行榜》中,新浪新闻APP的舆情健康度评分最低为52.5分,绿色指数为65分。
标题党、图文内容低俗等内容仍是新浪发展的一大诟病,其治理整治工作刻不容缓。唯有在内容监管方面有所提升,才能够切实保证新浪新闻用户破亿的地位。
金融业务拓展屡屡碰壁眼看着旗下产品拥有亿级用户的体量,新浪意识到必须要运用起来才能将其价值最大化,而互联网金融领域正是风生水起之势。对此,曹国伟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依托新浪的海量用户资源、社交大数据以及新浪网的影响力,新浪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携手金融机构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打造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2011年9月,新浪成立了子公司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了在线支付工具“微博钱包”,将社交和支付进行绑定,成为国内首个在社交平台上开通在线支付功能。
2013年,新浪分别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基金销售支付结算牌照。 拿到牌照后的新浪士气大增。据不完全统计,新浪旗下自营和投资并购的金融产品包括微博借钱、新浪卡贷(原名:新浪有还)、新浪有借、新浪金融、两款新浪分期等多个APP,业务覆盖循环额度现金分期、购物分期、分期商城、信用卡代办/代偿和贷超等。
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股市暴跌,证监会紧急叫停股票配资,新浪旗下的操盘宝和交易支点被迫停止。而作为新浪进军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产品“新浪分期”,因线下闭店、裁员被频频质疑退市。
新浪虽在金融领域进行多次尝试,但囚于行业监管收紧、牌照不足以及未能确切处理好高利贷等等金融业务的乱象,从而导致了新浪的金融产品极易萎缩,甚至引发大规模的维权事件,损害自身企业形象。
微博兜底微博是连接新浪金融理财产品的主要渠道,更是新浪在社交领域的关键“棋子”。 事实上,早在1999年新浪就已开始涉足社交,推出了新浪寻呼(SinaPager)。依据公开资料的相关介绍,新浪寻呼的产品功能与QQ这类即时通讯软件最初的样子并无二致。
笔者猜测,新浪寻呼或是QQ诞生的模型。四年之后,新浪寻呼升级为新浪UC,屡屡叫板QQ却仍旧没能夺得用户喜爱而以失败告终。
直到2009年,新浪上线了新浪微博。凭借新浪的媒体属性以及名人大V的推广策略,新浪微博犹如装上了“推进器”一般,快速超越了饭否、嘀嗒、嘀咕、叽歪、飞信说客等产品,甚至将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同步入局的对手远抛身后,一度被誉为中国的Twitter。
官方资料显示,新浪微博上线一年,其注册用户超过5000万,而Twitter达到这个用户数量用了三年;在2012年第三季度中,新浪微博的季度注册用户突破4亿人次,净营收达到1.524亿美元,同比增17%,净利润有990万美元。
在获得如此耀眼的成绩之后,新浪微博也和其他玩家一样进入资本的世界。2014年新浪微博正式更名为微博,并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WB,成为了全球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
新浪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曾表示:“新浪对微博的大量投资使新浪品牌的广告业务强劲增长,目前新浪微博在建立社交商务平台和为大型品牌客户提供本地广告方面取得的可观进展,我们对这良好的业绩感到满意。” 但是,翻看微博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发现,微博似乎并没有所说的那样那般“良好”。
根据微博历年的财报显示,微博的营收增速自2017年第三季度攀至最高峰值的80.94%,便开始一路下滑。于2019年第二季度跌至最低,为1.23%。截止2019年9月30日,微博净营收为有4.678亿美元,增速为1.65%,连续两个季度个位数的增长值。净利润方面,其增速在2018年第一季度达到至高点的111.13%之后便迅速下跌,2019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增速跌至低谷,达到了-26.9%。
过于依赖广告变现结构单一、后起之秀的威胁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冲击是造成微博陷入窘境的主要因素。
广告业寒冬影响微博营收。微博的业务仅有两块,即为广告和增值服务。广告业务占据微博营收来源九成的比例是微博的经济命脉,而过于依赖单一的广告业务,也使得微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2019年国内整个广告行业大市场的颓靡。据《2019,透过中国广告看市场》报告,2019年上半年,中国广告刊例花费同比下降8.8%,互联网行业方面下降4.3%。
整个市场而言,今年上半年广告主增加广告投放费用的仅为33%,较上年下降10%,为近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对于以广告作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微博来说,尽管微博有在开拓增值服务,但目前还未展现显著的成果,而广告业寒冬的来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同类产品不断涌现,加剧了行业竞争。
近年来与微博类似的产品纷纷上线,知乎的想法、微头条、即刻、贴吧移动端都开始向陌生人社交领域进军,微博的热搜功能也被众多平台引用。BAT以及字节跳动也都纷纷布局,如字节跳动旗下的飞聊、腾讯上线了“轻聊”“回音”、阿里巴巴旗下的Real如我、百度旗下的听筒等陌生人交友类产品先后上线。
新浪加码短视频,但后劲不足。无论微博还是抖音、快手等平台,用户即是业务发展的根基。但随着用户社交喜好的改变,微博的用户正遭到短视频平台的强势威胁。据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用户突破4亿,已经远远超越了微博官宣日活2.16亿人数。
然而,在应该大力加码技术发展短视频业务抢夺用户之时,新浪公司的业务成本却在缩减。根据财报披露,2019年第三季度里,新浪和微博的运营开支双双下滑,分别为3.054亿美元、2.952亿美元,累计减少了0.1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4万元。
微博因营收增长乏力,而缩减运营成本,也让短视频、直播等项目落于人后。财报显示,以直播短视频为主的增值服务在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里分别下跌10.6%、2%。
眼见如此危急之势,新浪官方表示自己有新的“武器”,其正在内测的图片视频社交分享平台“绿洲”即将正式上线。
在抖音、快手等新形势的竞争对手们的冲击之下,新浪更加紧咬社交这块“蛋糕”。值得注意的还有,微博除了濒临外部威胁以外,在产品研发以及5G、AI等新技术方面的运用上,略差其他竞争对手一筹。 写在最后:回望过去,新浪诞生于1998年,至今已走过22个年头。然而,人们对于新浪的印象也仅停留于门户网站和微博。 都说穷则思变,可新浪的“变”更像是死磕社交。
它曾相继推出微群、微友、密友、微米、微博故事、红豆、爱动以及正在内测的“绿洲”等多款社交应用,但由于这些应用更多是微博功能的补充和延伸,没能在社交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反倒引得新浪对微博的依赖愈发严重。
新浪内部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社区的作用是将登录用户留存下来,而与之匹配的一些属性和维度则将为未来的市场推广和广告客户开发、广告投放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即使用户离开,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老用户激活。” 可如今看来,新浪不甘于社交,却又囚于社交,仍未突破现状。正如微博CEO王高飞所说,目前,微博仍无法就2020年的前景给出明确的指引。
细数新浪的所有产品里,除了微博这一社交产品以外,新浪再也没能孵化出另一辆强有力的马车。
华大基因今日在深交所敲钟上市,至此,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2001家,深市上市公司从此迈入“两千时代”,今天也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
1990年12月1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经济特区,深圳证券交易所悄然诞生,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投入运营的证券交易所,开创了新中国证券集中交易的先河,而当时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公开柜台上市交易“深市老五股”(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以及深原野),也成为中国第一代股民的共同时代记忆。
27年时间一晃而过,截至今日收盘,深交所股票总市值已经达到22.50万亿元,流动股票市值达15.72 万亿元,单日成交金额达到2128.38亿元,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5.4倍,深交所20年多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7年时间里,深交所在给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也在投资者带来了一些超级牛股,2000家上市公司也在过去十年里给出了超过8000亿元的现金分红,其中还有一些公司成为了现金奶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字:
1、 涌现一批长线牛股:
有464只深市个股上市以来股价涨幅超3倍,254股上市以来涨幅超5倍,85股上市以来涨幅超10倍,万科A、泸州老窖、云南白药和格力电器涨幅超百倍,分别达到221.49倍、153.27倍、146.06倍和 121.63倍。
2、企业上市后业绩快速增长:
有765家深市公司上市后净利润翻倍,446家增长超3倍,317家增长超5倍,177家增长超10倍。
3、现金分红回报力度:
深市A股十年分红累计达到8,786.68亿元。有158家公司十年分红超10亿元,26家公司十年分红超50亿元,9家公司十年分红超百亿,格力电器最近十年分红达到403.1亿元,成为深市的绝对分红冠军。
“基因界腾讯”上市,大股东承诺五年不减持
华大基因一直以科研实力和市场领导者著称,外界更是将华大基因称为“基因界的腾讯”,以此形容其行业地位和实力,但今日的敲钟现场,则为华大基因的公众形象增添了许多温情细节,也勾勒出了这家基因测序龙头企业的雄心。
与往常的上市企业不同,在上市仪式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自己没有参与敲钟,而是将敲钟的机会全部交给了6位特别人士,包括华大基因员工、“唐宝宝”(唐氏综合征)代表、受益华大基因检测的用户代表(身体状况经基因检测及治疗后已明显改善),以及关爱关怀罕见病和残障群体的代表,这也成为敲钟现场的一道特别风景。
证券时报 宋春雨/摄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上市仪式中讲到,“华大累计完成了200多万例无创产前检测,检出了1.5万多“唐氏胎儿”,准确率在99%以上。还完成了上百万例耳聋相关基因筛查,几十万例的遗传性基因病排查,200多万例妇女宫颈癌HPV病毒分型检测,600多万例的肿瘤标志物筛查。这些数字后面都是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证券时报 宋春雨/摄
汪建还讲到,“华大愿与政府和同行一起,让基因科技指导下的精准医疗成为人人可支付,处处能普及的新业态。让基因疾病不再祸害国人,不再祸害一带一路,不再祸害人类。这是全体华大人和投资华大的战略合伙人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汪建在上市仪式上还宣布了一项五年不减持承诺,表示“至少五年内我个人不减持华大股票;基因相关残疾不减少,我不仅不减持,还会继续留在残疾人协会工作。华大将继续做好长线投入,不急于近期短平快。我有信心也有耐心。”
华大基因本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5.47亿元,发行价格为13.64元/股。在挂牌交易后,华大基因开盘即涨至32.04%触发临停,恢复交易后该股涨至43.99%,达到上市首日涨幅限制,每股股价达到19.64元,公司总市值达到78.58亿元。
西南证券发布的研报表示,基因组学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公司为行业龙头,考虑公司的成长性,公司可享受估值溢价,给予公司 2017 年 60-80 倍市盈率,对应合理市值区间为 258-344 亿元,股价区间为 70.8-94.4 元。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 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2016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11亿元,实现股东净利润3.33亿元。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共有四项,包括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其中生育健康类服务贡献了大部分营收,2016年贡献了9.29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比达到54.62%。
深市牛股营:85只个股涨幅超10倍
尽管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仍存在较大争议,A股个人投资者仍热衷快进快出的短炒,但历史数据也在不断证明,A股市场并不缺乏长线牛股,深市过去27年时间里就产生过多达85只10倍股,且多是业绩和股价双优的绩优股。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上市后首日收盘价起算,深市A股中有1188只个股上市以来股价翻倍,有464只深市个股上市以来涨幅超3倍,254股上市以来涨幅超5倍,85股上市后涨幅超10倍。
深市十倍股集中在哪些板块?不在创业板。
尽管创业板一贯给人的印象是盛产牛股,但在10倍这个涨幅力度上,深市主板才是超级牛股的主力军。数据显示,上述85只10倍股中有55股来自深市主板,占比超过六成,同时有27只10倍股来自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产生的10倍股只有3只,分别是先导智能、兴源环境和乐视网。
在行业分布方面,深市十倍股高度集中在医药生物行业,共有20只十倍股来自该行业,占比达到23.53%,其中涨幅最高的医药股包括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和国药一致,上市以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46.06 倍、55.47倍和 29.48倍。
此外,房地产行业贡献了7只十倍股,如万科A、金融街、和中天金融都在上市后获得了超50倍的股价涨幅,其次产生较多十倍股的行业还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电子和公用事业。
作为深市市场中的常年优秀学生,万科A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位居深市第一名,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达到221.49倍,年化复合股价增速达到22.65%,长线持有万科A的投资者可以有望获得媲美股神的投资收益。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万科A还是深市中的业绩增幅冠军,因此万科荣登股价涨幅、业绩增幅双料王。有意思的是,比起巨大的股价涨幅,万科A的公司净利润增幅速度甚至还超过了股价。数据显示,万科2016年公司实现股东净利润210.23亿元,较上市首年净利润增长率803.23倍,年化增速达到28.75%。
除了万科外,深市的百倍股还还包括泸州老窖、云南白药和格力电器,这3只个股上市以来股价分别上涨了153.27 倍、146.06 倍和121.63倍,年化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4.26%、23.55%和26.19%。
业绩增速排名:177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10倍
如果说股价的短期波动主要来自市场情绪,那长期走牛的基础一定是来自公司的基本面的扎实成长,股价和业绩双牛的公司才是资本市场里的真正牛股,而在过去近27年的历程中,深市也诞生了一批这样的绩优股。
深交所数据显示,2016 年,深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100.64 亿元,同比增长15.10%,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同比分别增长10.98%、17.16%和33.05%。整体而言,2014 至2016 年间,深市上市公司营收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三年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分别增长20.78%、55.97%和109.10%,对应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50%、15.97%和27.87%。
先就净利润规模来看,深市共有107家公司的2016年盈利规模超过10亿元,有32家盈利超过20亿元,有16家盈利超过50亿元,平安银行、万科A、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温氏股份和长安汽车等6家公司盈利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只有平安银行一家公司是来自金融行业,其余则来自房地产、家用电器、农林牧渔和汽车行业。
作为深市的第一盈利大户,平安在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077.15亿元,同比增长12.01%,获得股东净利润225.99亿元,同比增长3.36%,加权ROE达到了13.18%;跟在平安银行后面的是万科A,2016年股东净利润超过200亿元,达到210.23亿元。
盈利规模第一的荣耀属于银行股,盈利增速第一又属谁?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深市上市公司中,有765家公司上市后实现净利润翻倍,有446家公司上市后净利润增长超3倍,有317家公司上市后净利润增长超5倍,177家公司上市后净利润增长超10倍,但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增长是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实现,此处并未对此进行剔除。
就总增长幅度来看,就上文所述,万科是股价和业绩的双料王,上市以来净利润增幅超过800倍,而第二名则被同样位于房地产板块的金融街获得。数据显示,金融街从1996年上市以来,公司实现的股东净利润从577.55万元增长至了28.05亿元,共计增长了484.56倍,年化增速达到34.11%
此外,净利润增长幅度较高的个股还包括广发证券、云南白药和中油资本,上市以来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69.42 倍、219.53 倍和213.48倍,净利润的年化增速分别达到33.71%、25.69%和28.38%。
深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与研发经费的投入息息相关。根据深交所数据,2016 年,深市已披露年度研发数据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2082.15 亿元,平均每家1.09 亿元,较上年增加14.74%,整体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57%,较上年提高0.12 个百分点。上市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提升盈利能力。
分红排名:9公司十年分红超百亿
作为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一种重要手段,现金分红在成熟资本市场一直备受各方重视,也是投资者用来观察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水平、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考察窗口。
根据深交所数据,2013-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情况持续改善,现金分红总额、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和现金分红均值逐年上升。其中,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927.38亿元、1110.78亿元和1532.16亿元,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平均分别为30.51%、32.31%和36.39%,现金分红均值分别为0.78亿元、0.93亿元和1.25亿元。
截至2017 年4 月30 日,深市76.92%的上市公司(1470 家)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金额达1924.47 亿元,同比增加24.99%;股利支付率为33.74%。深市盈利公司中,17.99%的公司(263 家)股利支付率超过50%。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深市上市公司在2007年-2016年的十年累计进行了现金分红8,786.68亿元,其中158家公司十年分红均超10亿元,26家公司十年分红均超50亿元,9家公司十年分红均超百亿。
格力电器是深市的没有争议的分红之王,自从公司业务获得稳定的竞争优势后,公司的现金分红规模就跟随净利润开始快速增长,十年间累计分红达到403.1亿元,分红力度远超第二名,其中仅在2016年就实现现金分红108.26亿元。
据统计,格力电器从1996年上市以来共计进行了19次现金分红,累计实现净利润843.1亿元,其中有417.92亿元通过现金分红回馈给股东,整体分红率达到49.57%。此外,和动辄百亿的分红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力电器上市以来累计募资额只有213.8亿元,其中直接融资为51.52亿元,包括一次IPO募资、两次配股和两次公开增发。
除了格力电器以外,十年分红规模较高的公司还包括万科A、双汇发展、广发证券和美的集团,十年分红规模分别达到245.05 亿元、209.45亿元、197.67亿元和191.75亿元。
据深交所统计数据,深市共有915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分红,占深市上市公司50%以上,236家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大于30%,60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大于50%。值得一提的是,深赤湾、泸州老窖连续10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万科自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分红268.93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的19.90%。
深交所发展重要时间节点:
(一)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成立。
92年小平南巡促股市发展,深圳的老五股。其中有主板代表公司(000002万科)。
(二)深交所设置中小企业板。
2004年5月17日设立中小企业板后,2004年6月25日新和成等八家公司挂牌上市,中小板首只股票(002001新和成)上市,标志着深交所又重新恢复了新企业上市, 但是只是包括中小企业。
(三)十年磨一剑,创业板敲响。
深圳开启中国“纳斯达克梦”,当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体上市,创业板第一支股票(300001 特锐德),平均涨幅达到106%。
(四)2017年7月14日,深市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000家。
深交所上市公司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群体中的代表性不断增强,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
百万用户都在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