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国资云是什么意思(北京国资云概念股)

2023-04-08 18:02分类:技术指标 阅读:

 

 

◎懂财帝 (ID:znfinance) | 唐潮

 

在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成为“顶流明星”之前,通信运营商做云计算,一直被认为是伪命题。

 

美国通信巨头AT&T早在2006年,就建造起了覆盖欧亚北美的洲际云服务网络。2009年,Verizon就面向企业和政府客户推出了CaaS业务。

 

但此后8年间,AT&T、Verizon却被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打得几乎无立足之地,先后放弃云服务市场。

 

2017年,Verizon索性将企业云计算、托管服务以及云网协同等业务打包出售给了IBM,AT&T直接把内部数据库迁移到Oracle Cloud IaaS和PaaS上。

 

西方不亮东方亮。美国通信运营商败北,中国同业却将云计算做得风生水起。

 

2022H1,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营收分别达到280.82亿元、234亿元、1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0.8%、103.6%、143.2%。

 

更让AT&T、Verizon羡慕的是,国资云正不断“蚕食”互联网云厂商的阵地。

 

今年一季度,超过220个千万元以上的智慧城市项目中,三大运营商中标项目数位居前三,合计约占三分之一。而在去年,华为、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等玩家还名列前茅。

 

二季度,千万元以上的智慧城市项目达到230余个,三大运营商中标或参与的项目超过100个,占比接近50%。

 

国资云凶猛掠食,一贯狼性的BATH却选择主动“后撤”——放弃“总包商”角色,转而以“被集成”的形式参与到政企项目中。

 

攻守易势,国资云成为了政企“包工头”,云计算竞争格局亦加速重构。

 

上半年,即便国内公有云市场增速下滑,但天翼云仍逆势在IaaS市场完成了对腾讯云的超越,市场份额达到11%,较去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跻身行业前三。

 

基于此,我们可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 | 为何国资云能成功逆袭互联网云?

2 | 看似同质化的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各自有什么优劣势?

 

 

国资云「天赋异禀」

 

 

国资云的崛起不像互联网云,并没有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它的发展动能更多来自政策这只“有形的手”。

 

其中,数据安全是最重要的政策因素。

 

近两年,从滴滴事件到阿里云阿帕奇漏洞事件,再到西工大网络攻击事件,无一不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高层对此极为重视,密集出台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安全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重磅文件,反复强调政府、国资国企数据安全的战略地位。

 

地方政府亦纷纷跟进,国企数据脱敏,建设国资云平台成为了共识和“标配”。

 

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国资国企所有公有云的数据预计将迁移到国资云上。而这至少将为国资云厂商带来数百亿规模的增量空间。

 

 

再来剖析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在资源端,基础网络资源和IDC数据中心是运营商做云的独特优势。

 

此前,互联网云厂商资源条件有限,导致云服务时常面临高延迟、网络不稳定、低带宽等问题。

 

而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并不甘心于做管道。其基于“5G+云”云网融合持续落地边缘云计算,减少了云中心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IDC是支撑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三大运营商共拥有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天翼云是国内最大的IDC服务商。

 

据媒体报道,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厂商均会大规模租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并为其支付一定的数据传输费用(约占总收入的30%)。

 

中金公司认为,运营商做云“水到渠成”,凭借差异化优势将赢得一席之地。

 

还需要指出,在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运营商在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将会一直保持。

 

上半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均大幅向产业数字化领域倾斜。电信在云计算、IDC领域合计砸了78亿元,联通在政企及创新业务方面砸了53.7亿元。

 

移动未披露资本开支结构,但表示,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对外可用IDC机架达42.9万架,净增2.2万架;累计投产云服务器59.3万台,净增11.2万台。

 

此外,运营商的央企属性、渠道能力和属地服务能力,也是互联网云厂商不可比的。

 

三大运营商本身就拥有覆盖全国、规模达数十万的属地服务团队,其在下沉地区和政企赛道有着极为深厚的积淀,并熟悉当地政企客户的痛点需求。

 

相比之下,互联网云厂商来自一线城市,很难触达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乡镇市场,尤其是政企市场。

 

多位互联网云厂商人士也坦言,只有借助运营商渠道,或和运营商合作,才能分享到一部分“蛋糕红利”。

 

 

运营商「竞速」

 

 

商战总是暗潮汹涌。国资云高速扩张的同时,内部竞争也在加剧。

 

2022H1,联通云奋起直追,营收增速远高于天翼云和移动云,三家之间的营收差距继续缩小。

 

但2022Q3,联通表示,前三季度联通云实现收入268.7亿元,同比增长142%。据此计算,联通云三季度的营收规模约为81.7亿元,环比或略有降速。

 

电信则在财报中透露,天翼云收入继续保持翻番。

 

移动云未披露相关业绩数据。

 

 

当前,云计算战事仍然激烈,很难判断未来谁将成为国资云一哥,但分析现有数据和资料,懂财帝能得出一些结论:

 

天翼云在基础资源、组织架构方面的优势明显。

 

截至2022上半年,天翼云拥有约700个数据中心,IDC机架48.7万架,其中近80%的机架资源部署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陕四个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移动云、联通云IDC机架分别仅为42.9万架、32.9万架。

 

在边缘云节点上,天翼云的优势更大。官网称,其拥有超过60000万边缘节点,而移动云仅有600个,仅为天翼云的百分之一。

 

组织架构方面,天翼云于去年实现独立运作,其中包括薪酬独立,并且天翼云多次传出IPO的消息。

 

移动云仍是移动集团内部的一个业务部门,联通云是联通数科旗下的子公司,均未实现独立发展。

 

这也意味着,移动云和联通云仍将受制于央企的管理模式和薪酬制度,或将削弱其对人才的吸引力。

 

 

移动云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自研。

 

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移动云旗下的自研产品超过230款,已实现IaaS、PaaS、SaaS领域全覆盖。

 

与之相比,天翼云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核心产品其实都依靠华为云。

 

联通云也是“自主研发派”,但其似乎更为聚焦,官方口径和官网更多都在凸显PaaS端的能力和优势。

 

当然,联通云也并未满足于此,其正“牵手”互联网云,以补齐其他领域的能力。前段时间,联通创投与腾讯产投新设的合营企业案获无条件批准,新设合营企业将主要从事内容分发网络(CDN)和边缘计算业务。

 

对此,有行业人士认为,双方合作将瞄准政企市场,预计是联通在前端做“包工头”,腾讯云在后端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

 

从整体来看,雄心勃勃的联通云或许会对移动云的行业地位形成冲击,双方可能会爆发国资云二三名的争夺战。

 

而天翼云的领先优势或将延续,毕竟其积淀够深,护城河优势依然坚固。

 

 

梦醒时分

 

 

互联网时代,平稳发展的故事不够刺激,逆袭翻盘的桥段才能让人记忆深刻。

 

因此,从国资云崛起的那一刻起,互联网云溃败的传言就甚嚣尘上。

 

但客观来分析,实际上,国资云不想,也没有能力去吞并BATH这些互联网云巨头。

 

 

上文提到,天翼云的产品自研能力不强,PaaS与SaaS能力更是偏弱,数据库、容器、中间件等产品都以开源产品为主,产品种类相对较弱。

 

但即便是拥有一定自研能力的移动云、联通云,目前也未培育出像钉钉这样用户上亿的PaaS平台,以及企业微信、腾讯会议、飞书这类顶流的B端SaaS软件。

 

所以在政企赛道,国资云大多扮演的是“包工头”角色——运营商往往会和互联网云厂商一起拿项目,或拿到项目后分包给互联网云厂商。

 

如去年6月,电信北京分公司中标了2022年度海淀区政务云平台项目二期项目,转身便将项目的技术服务部分转包给了腾讯云。

 

今年9月,天翼云河北分公司联手阿里云一起拿下了河北保定数字城市投资发展集团的“政企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国资云在政企领域之外的商业化能力仍未得到验证。

 

查阅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客户合作案例能发现,政务、工业、交通、医疗、教育、汽车等领域的客户大部分都拥有国资背景。

 

而基于多云部署趋势来看,国资国企客户主要是把敏感数据放在国资云IaaS平台上,其余的数据和系统仍将会沿用互联网云厂商的PaaS和SaaS产品。

 

IaaS的毛利率是15%,PaaS、SaaS的毛利率是50%、70%。说白了,国资云目前干得还是低毛利的苦差事,只不过家里有“矿”,能砸得起。

 

对此,中信证券认为,软件和生态将是长期竞争的关键。在IaaS层,运营商云的份额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互联网云厂在PaaS及SaaS层面的优势依旧突出,份额将继续保持稳定。

 

不过,研报同时还表示,若运营商能够持续进行业务调整,加强对软件能力的研发,中长期仍旧有追赶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具体有多少,没人说得准。

 

毕竟云计算的水太深,还要看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以后能不能把握得住。

 

参考资料:

1 | 中信证券,徐俊云、许英博等,《探析国内云计算产业短期变化、中长期发展路径》

2 | 东吴证券,侯宾,《云计算业务大发展,打造中国数字化转型安全可信可靠的信息底座》

3 | 中金公司,钱凯、于明洋等,《电信运营商产业互联网系列报告:云网融合塑造差异化能力,云计算发展驶入快车道》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近年来,国内云市场发展颇为动荡。


  领头羊阿里云收入连续3个季度下滑,从单季度200亿,到195亿,到190亿,到刚过去二季度的177亿,下滑的势头似乎停不下来。


  而以天翼云、移动云为代表的运营商云阵营,却是异军突起,势如破竹!2022年上半年,天翼云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01%;移动云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104%;联通云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43%。三大运营商上半年云业务收入总计702亿元,约为阿里云上半年367亿元收入的两倍。


  过去十年的领头羊踩下紧急刹车,一直被轻视的“小透明”开始展现实力,国内云计算市场开始风起云涌。那到底是什么搅动了这一潭春水呢?


  答案就在于近期非常火热的词汇——国家云。


  然而,什么是“国家云”?跟之类似的“国资云”、“国资监管云”,又指的是什么呢?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简单梳理一下这几个概念。

 

01

国资云

 

  2020年9月,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国有企业需加快推进基础数字平台等数字化转型工作。自此,各地国资委就已经陆续开始布局地方“国资云”平台。

 

  2021年3月,天津“国资云”已经开始运行,3家国资企业入驻;同月,浙江省国资委启动“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应用”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中的云基础设施,即为“国资云”,同时该平台建设采用了完全国产化的信创服务器,是全国首批“全国产化”的行业云平台;21年4月,四川省正式发布“国资云”,是国内首个国资企业专属云,面向省内国企提供安全可靠的专属云服务;21年8月,重庆市国资云平台(二期)业务平台建设项目斥资1400余万元,打造国资监管统一数据共享中心……

 

 

  自此,国资云开始大行其道。

 

  那该怎么定义“国资云”呢?国资云一般是指由各地国资委牵头投资、设立、运营,通过建设高安全防护水平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底座,并搭建以汇聚国有企业数据为核心的数据治理体系及云平台。本质是从第三方托管的公有云转向国资专属行业云,其主要建设与运营方通常是地方国资企业,技术与产品的支撑方一般为云服务商。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云”中的“国资”二字,并不仅仅指代建设方的国资背景,同时更加强调使用上的专属性。也就是说,“国资云”要求,国资企业相关的数据,要从第三方托管的公有云转向本地部署的政务或国资专属云。

 

02

国家云

 

  7月12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提及,中国电信将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参与方还包括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构建推动云原创技术生态。

 

  “国家云”概念由此而来。

 

  而国资委也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云未来希望成为的角色:下一步,国资央企将积极投身云体系建设,成为国家基础公有云的运营者、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开拓者、行业领域公有云建设运营的先行者,以及国家网信体系的支撑者、赋能全社会安全用云的守护者。

 

  基于此,“国家云”的全称应该是“国家基础公有云”,其与“国资云”有明显的区隔——

 

  国资云:①地方属性;②建设与运营方通常是地方国企;③技术与产品的支撑方为一般云服务商(比如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均可)。

 

  国家云:①中央属性;②建设与运营方为中央企业;③技术与产品的支撑方为大型央企云服务商(比如,天翼云、移动云)。

 

  简单来说,国资云允许阿里云、腾讯云等民资云服务商直接参与建设、提供产品和技术,而国家云从当前看是由大型中央企业云服务商充当架构建设者和技术、产品把控者,民资云服务商无法直接作为主体参与建设。

 

  国家云对原有公有云服务商,特别是IaaS服务商会带来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面向未来的增长市场,这些民资云厂商可能会更多走向产业链后端,为国家云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产品和经验支持,比如被集成,而无法直接作为云服务建设运营主体出现。

 

03

国资监管云

 

  7月24日,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中国首个“国资监管云服务”宣布正式上线,背后由中国电信牵头,联合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多家央企共同完成。

 

  由此,一个新概念“国资监管云”又出现了。

 

  那什么是“国资监管云”呢?“国资监管云”作为“国家云”落地的一种形式,可承接央企、国企的上云需求。

 

  国资委在会上谈到,国资央企应聚焦关键业务场景和难点、痛点问题,稳步实现国资监管应用全面上云,企业综合办公、经营管理、生产运营等系统,逐步上云,培育一批综合性强、带动面广、创新示范效应高的云上应用,加快构建业务协同、数据融合共享的能力体系,驱动企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治理体系,全方位变革,引领带动全社会云上融通发展。

 

  所以,“国资监管云”的重点不在于资源的组织方式,而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一种管理手段/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各大央企要把经营管理的核心数据上传,以便于进行国资监管。

 

  无论是国资云、还是国家云,或是监管云,都在反复强调这个核心的信号:“党管数据,数据安全”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底线,互联网基础设施国有化成为数据资产国有化的必由之路。国企数据资源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国资监管和统一管理,保护国有数据资产安全是核心目的,数据资产国有化将成为执政能力现代化基础。

 

延伸阅读

 

国企数字化转型

 

变革下的云计算市场新变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倡导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上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要不要”,而是唯一的出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指出,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工信部开始积极推进云计算在企业的渗透率,相继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明确提出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


  当时间的齿轮拨向21世纪的第3个十年,云计算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局。2021年起,天津、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区先后启动了国资云的落地应用,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2022年,国家云正式亮相,再次搅动云计算江湖。短短一年时间,从国资云到国家云,云计算市场显然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云市场的未来究竟谁主沉浮?

 

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在推动企业上云用云的过程中,国企始终是关键。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利润总额14093.6亿元。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中国大陆上榜企业达到136家,其中共有99家国有企业上榜。如此数量众、实力强的国企队伍,毫无疑问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

 

  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企业上云步伐”,为国企央企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根据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预计: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上云率将从2019年的38%,跃升到2023的61%。可见,国企“上云”已成为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工作,国有企业“上云用数”进入加速期。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2020年11月起,四川省、浙江省、天津市等地的国资委陆续行动起来,或整合建设、或实施方案,为探索省域及市域的国企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落下关键一子。


  目前来看,国资云的落地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包括IaaS、PaaS和SaaS在内的国资云基础设施平台是国资云建设的关键,但各地在具体落地层面略有不同;另一方面,国资云重点打造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最大化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能。


  纵观各地的国资云建设,国资云的初衷是保障国有企业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确保安全上云。相对而言,国资云更有安全性。一方面,公有云在全世界都有节点,数据存储地不明晰,产生数据泄露后在追责、索赔方面会有困难,而省份国资云的服务器、数据的存储地都是已知信息,可控性更强;另一方面,各政府单位对国资云运营公司的掌控力更强,一般由下属、合资控股企业来主导,更有保障。


  在国资云轰轰烈烈的建设中,云计算市场开始暗流涌动。

 

从国资云到国家云的谋局之破

 

  面对如火如荼的国资云建设,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曾表示,国资云不是新鲜的概念,很多省市很早就开展了政府云等的部署工作,但最大的问题是跑哪些应用、谁来提供服务。


  在天津市此前披露的《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显示,包括“天翼云”、“移动云”在内的电信运营商也被定位为“第三方平台”。由此可见,政府对“国资云”的认定并不是国资背景的云。


  从云平台的承建方或服务提供商的选择来看,国资云承载的是国资国企的关键核心数据,体量大、范围广、存储流转周期长,对数据的安全可靠、统一监管有着极高要求,这就要求国资云云平台的提供商是一个能够与国资云共同成长的战略伙伴,不仅能够满足国资云的各种应用功能所需,还要确保数据、运营的安全合规,共创共赢。


  2022年7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共有中国电信、中国远洋海运、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6家企业参与,以国资单位的云为承载的国家云应运而生。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也明确指出了国家云未来希望成为的角色:下一步,国资央企将积极投身云体系建设,成为国家基础公有云的运营者、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开拓者、行业领域公有云建设运营的先行者,以及国家网信体系的支撑者、赋能全社会安全用云的守护者。


  国家云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央企数字化转型,实现国资监管效能提升。整体来看,国家云的出现是为了保障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安全。众所周知,激烈的云计算市场竞争波谲云诡,即使对于大厂而言,云计算的发展仍然“九死一生”。


  自2015年来,尽管云计算迎来了一波黄金发展期,但国内外多家巨头仍然或关闭、或淘汰、或出售公有云服务。相对于普通的行业企业而言,国有企业更加关乎国计民生,不稳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对于国企数字化转型存在着极大风险。


  从发展现状来看,国有企业普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摸索阶段,不同企业由于信息技术积累不同、信息化进程不一、业务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对于上云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性动因参差不齐。由此可见,国企数字化转型需要纳入统一平台监管,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不可或缺。


  另外,数据安全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越发重要,涉及社会民生的国企数据更为敏感,对其进行更为严苛的安全防护是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中国已经在关键行业推进信息系统的国产化,但此前并未要求将信息系统部署至统一的云平台。因此,如何实现信创真正落地,是现阶段国资云的目标之一。

 

数云融合构建云计算新未来

 

  无论是国资云,亦或者国家云,都为云计算市场带来一批增量,势必也将重塑现有的云计算市场格局。


  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显示,全球云计算市场至2021年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根据Gartner统计,2021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3307亿美元,增速32.5%。


  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长70.8%至2181亿元,私有云市场增长28.7%至1048亿元。


  在当前中国云企业市场广阔、高速发展背景下,作为加速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国家云的上线无疑会带动整个云计算产业链的变革和发展。过去一年,云原生技术在企业侧的应用持续深化,正在加速企业信息系统由烟囱状、重装置和低效率的架构向分布式、小型化和自动化的新一代软件架构的转变。


  相较于早期云原生技术主要集中在容器、微服务、DevOps等领域,现如今其技术生态已扩展至底层技术(如服务器无感知技术Serverless)、编排及管理技术(如基础设施即代码IaC)、安全技术、监测分析技术(如扩展包过滤器eBPF)以及场景化应用等众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支撑应用云原生化构建的全生命周期技术链。


  站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起点,从技术范式颠覆的视角来看,以数据为核心、价值为驱动的“数云融合”,成为数字经济新的特征,两者融合产生共振效益,形成指数级增长飞轮,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最大化的价值。


  所谓“数云融合”,就是在企业当中,构建由数据产生价值的创新闭环叠加支持创新能力规模化、创新成果积淀的平台建设闭环所打造的,互相推动和促进的数字化转型双引擎,这也是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路径的关键过程。


  以“数云融合”技术体系为核心,企业将能构建泛在的敏捷能力和融合的数字驱动能力,以实现数字资产化、业务敏捷化的业务场景创新,从而实现企业业务转型,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颠覆与重构。


  未来已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数云融合”带来了全新动力。在云原生技术范式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企业与世界同步,或许,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逆转的一个契机。

来源 | 白犀牛通信、神州数码

数据港涨停收盘,收盘价34.67元。该股于13点15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盘封单资金为1.55亿元,占其流通市值1.36%。

3月1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21亿元,占总成交额12.12%,游资资金净流出2852.52万元,占总成交额2.86%,散户资金净流出9243.53万元,占总成交额9.26%。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该股为国资云,东数西算,云计算数据中心概念热股,当日国资云概念上涨4.36%,东数西算概念上涨2.8%,云计算数据中心概念上涨2.7%。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国资云版本崛起

事件驱动上,近期以来,伴随着相关信创产业扶持政策的密集催化,国资云作为行业信创项目落地实施的中坚力量,其行业发展前景和成长性投资逻辑也不断得到强化。

一方面,在继前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央企OA、邮箱、档案管理等要实现全面替换,ERP、风控管理、CRM经营管理系统等实现应替就替后;

国资委负责人也提出,将加大云计算、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央企要承担起推进数字经济建设的重任。

另一方面,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在2021年,国内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048亿,同比增长28.7%,其中大部分为党政、央国企需求;而公有云市场规模为2181亿,同比增长70.8%,长期看都有可能是国资云的潜在市场。

在消息面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近期以来,除了数据安全、信创等概念板块备受市场资金追捧之外,以国资云等为代表的数据经济产业分支,也被市场资金发掘而出,板块内不乏中远海科、通信宝等人气标的,二级市场估值水涨船高。

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自谷歌提出云计算概念以后,以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等本土企业也纷纷跟进,在推动云计算技术走向成熟的同时,不少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也逐步将业务部署到云端,以达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单从技术和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国资云和云计算两者之间高度重合,只是国资云更多是由地方国资委牵头打造的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的云平台,技术属性上更倾向于云计算中的私有云和混合云领域。

相较传统意义的云计算,在以西方为主导的“逆全球化”大背景中,国资云更多突出“大安全”的属性光环,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承担起保障国有数据安全,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角色。

从发展脉络看,自2021年天津“国资云”开启国有企业上云序幕,将数据信息告别第三方云服务平台托管之后,四川、浙江等各地国资委也纷纷跟进,部署完全国产化的地方国资云平台。

而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度),国内云计算龙头阿里云IaaS份额减少至34.5%,腾讯云IaaS减少至10.3%;

而以天翼云、华为云为代表的国资云市场份额却加速渗透,开始崭露头角。其中,华为云IaaS增加至11.6%,天翼云IaaS增加至11%,移动云增长至5.0%。

高增长的国资云概念股名单

(以下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等公开资料整理归纳,仅作为分享以及交流学习,不作为买卖依据!)

据此,通过对A股市场相关的国资云概念股进行梳理发现,从已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出发,不少国资云概念股仍取得较为亮眼的业绩成绩单。

特发信息中公高科电科网安等为代表的板块成员,其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速水准均超100%。

特发信息: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417%;

国内光纤领先品牌,公司背靠深圳国资委,现主业覆盖光纤光缆、智能网络及军工信息化等领域,依托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背景优势,打造云计算数据中心产品已进入市政、金融等行业领域。

中公高科: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321%;

本土公路养护行业领先者,公司是交通运输部旗下上市平台,现主营业务聚焦公路养护决策咨询、养护信息系统开发和路况检测设备等,在国资云领域,公司已推出基于云应用的运输并联许可管理系统。

电科网安: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174%;

密码安全行业龙头,公司是电科集团旗下数据安全的资源整合平台,拥有从芯片、模块、整机、系统到整体解决方案与安全服务完整信息安全业务体系,通过携手华为等,共同布局云计算安全业务。

卓朗科技: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106%;

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提供商,公司背靠地方国资委,通过借壳天津松江得以登陆资本市场,在历经司法重整等剥离地产和非科技业务后,现主业主要以软件和云计算产品为主,开发软件也能应用到云计算数据中心。

人民网: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75%;

本土新闻媒体龙头,公司背靠人民日报,主营业务在扎根主流新闻网站龙头地位同时,也积极拓展内容运营、内容风控、大数据等,开发的“人民云”基础技术平台具备云主机、数据库、混合云等功能。

启明信息: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51%;

汽车IT行业龙头,公司前身为一汽集团电子计划处,现主业涉及企业数字运营和智慧营销及智慧汽车,拥有吉林省唯一的大型数据恢复中心,可容纳100台云主机,可面向市政、事业单位等提供云计算服务。

南天信息: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46%;

国内数字化服务领先者,公司背靠工业投资控股集团,主营业务深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信息化已达三十余载,旗下的云南云上云信息化有限公司承担云南省数据中心的运维任务。

太极股份: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36%;

数字化服务“国家队”,公司是由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发起设立,在国内信息产业精耕细作已逾三十余载,在具备完善的自主可控产品体系的同时,打造的“云+数”服务模式也臻于成熟。

锐捷网络: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25%;

国内ICT设备龙头,公司主业深耕网络设备、网络安全、云桌面三大板块,数字经济浪潮下,公司也积极拓展数据中心交换机、SMB产品等,在国资云领域,公司开发的云桌面企业级终端国内份额第一。

中远海科:三季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23%;

集团数字化核心提供商,公司主要从事智慧交通、智慧航运等领域的业务,同时拥有智慧公路云平台、高速公路省级视频联网云平台等云业务,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平台软件市场份额全国领先,是中远海运集团的下属公司。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享受价值投资带来的收获。对于近期股市有什么看法,欢迎读者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撰稿、收集数据不易,觉得有帮助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分享♝、点赞,支持一下,谢谢!也可点击收藏,方便日后翻查。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创业板开户资金要求(创业板开户怎么开)

下一篇:钻石底是什么意思(钻石底部形态)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