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行情网,股票入门,和讯股票,股票查询 - - 股票学习网!

红枣酪(核桃红枣酪老饭骨)

2023-04-07 15:32分类:炒股技巧 阅读:

 

寒冷的冬日,没有什么比一杯热饮更能熨帖身心了。市面上的咖啡厅,一杯饮品动辄几十元。其实,不妨在家里尝试自己调试喜欢的饮品,独一无二的口感一定能让你找到莫大的成就感,温暖一整个冬天。

椰香奶茶

制作食材:椰子粉15克、牛奶140毫升、熟普洱茶3克、炼乳25毫升、清水200毫升。

制作方式:1.准备好所有的食材。2.熟普洱放入奶锅,加入200毫升清水煮上5分钟,之后把茶汤过滤。3.茶汤倒入奶锅再加入椰汁粉、牛奶、炼乳搅拌均匀,小火煮至冒泡,关火即可。

操作心得:市面上很多奶茶添加剂甚多,自己在家煮奶茶,健康又好喝,而且口味可随意搭配。这道饮品香浓可口,丝滑的奶香漫步舌尖,美妙无比。大家在家操作时,如果没有熟普洱茶,可用红茶包代替,没有椰子粉可用椰奶代替,注意牛奶要适当减量以防过分腻口。

核桃红枣酪

制作食材:核桃10个、红枣10个、糯米50克、水1300克、白糖20克

制作方式:1.糯米提前用水浸泡几个小时,如果早上做,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泡。2.红枣切碎。3.把红枣碎、糯米、核桃放入料理机中,加入300毫升左右的清水,打碎成浆。4.把粉浆倒入锅中,再加入1000毫升左右的清水,小火慢煮,中间要不停地搅动。5.煮大约十分钟,汤汁黏稠即可。6.盛入碗中,上面可再撒些红枣碎和核桃碎。

操作心得:这道饮品口感丰富,核桃的香味,配上红枣的甜蜜,营养全面又好喝,是老少皆宜的一款冬日养生饮品,当早餐做给家人也是不错的选择。喜甜的朋友可以在煮的过程中加适量红糖,或做好后放一些蜂蜜来调味。另外,家有带“五谷煮制”模式豆浆机的朋友,可以直接将食材放在豆浆机中煮制,比用料理机和小锅煮出来的饮品,口感更均匀更好喝。

玉米南瓜饮

制作食材:生玉米1根、南瓜100克、大米1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式:1.将生玉米洗净剥出玉米、南瓜削皮切粒、大米洗净备用。2.把玉米粒、南瓜丁和大米同放入豆浆机中,加水至刻度线,选择果蔬汁键加热熬煮。3. 过滤掉渣子,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饮用。

操作心得:玉米富含维C等营养成分,能抑制、延缓皱纹产生,有美容功效。南瓜果肉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等成分,对于保护视力、预防眼疾、美容减肥等均有一定作用。这两者做成的饮品不仅口感香糯,且营养丰富,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饮用。这道饮品在煮制过程中,一定要加入适量大米或牛奶来增加黏稠度,这样口感更好,早餐搭配全麦面包食用,味道非常不错。

摩卡热可可

制作食材:1杯不甜的可可粉、1杯糖、1/4杯即溶咖啡粉、1 汤匙香草、6杯牛奶、2 杯一半牛奶一半奶油的奶制品

制作方式:1.在炖锅里将一杯不甜的可可粉、一杯糖、1/4杯即溶咖啡粉、1汤匙香草和一杯冷水混合,并用最小火把这些混合物加热。2.加热过程中连续搅拌,直到可可粉溶解而且混合物看起来呈平滑奶油状。3.慢慢地加入牛奶和一半牛奶一半奶油的奶制品,搅拌直至变热但还没煮沸。同时加入1杯牛奶和1/4杯一半牛奶一半奶油的奶制品直到所有的食材都搅拌均匀即可。

操作心得:可可中的多酚含量比巧克力高,更加有利于心脏健康。此外,可可脂很容易消化,不会带来脂肪。冬天来一杯热热的可可,既能满足你热爱巧克力的口感,又不会发胖,是健康又美味的饮品。制作摩卡热可可时,各种食材的添加顺序很重要,且要注意火候均匀搅拌,千万不要煮糊了,否则就酿成了苦涩的“灾难”。

消脂止咳花茶

制作食材:干玫瑰花1克、玫瑰茄2克、干山楂2克、红茶包1袋、橘红果2片、冰糖10克、纯净水1000毫升

制作方式:1.将所有准备好的干花食材用清水冲洗两遍,洗去浮尘。2.把干玫瑰花、玫瑰茄、红茶包、橘红果、红茶包一并放入养生壶的过滤网中,在壶内加入1000毫升纯净水及适量冰糖,接通电源熬煮即可。

操作心得:这款饮品红润通透,颜色鲜亮,酸甜可口,可起到润肺止咳的功效,十分适合干燥的冬季饮用。饮品中需要的干花,在药店或淘宝店都可买到,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适当增减食材品种。此外,由于这款饮品口味偏酸,所以最好饭后饮用,以免伤胃。

 

一次性买了大部分口味 正好整个合集啦 每个车轮饼净含量为190g左右 上下差10g 但是热量我都是以200g为标准算的 作为一个减肥人 咱就往多了算算控制一下其他的热量嘿嘿回归正题 因为宿舍没有办法加热 所以我这全部都是开袋即食哈哈哈

1⃣️ 豆沙蛋黄小松 豆沙是有颗粒感的那种不是豆沙泥也不是齁甜的 肉松味道就比较重了是咸甜咸甜的加上鸭蛋黄 香香是不踩雷的一款

2⃣️ 双薯奶酥 这个真的很好吃 超出我的预期 我当时怕都是碳水会很干 但是!并没有 紫薯泥和地瓜泥都很细腻香醇 不是很甜也不腻 正好的甜度 再加上奶酥 真的一点也不干很好下口

3⃣️ 玫瑰芋泥麻薯 总体玫瑰味不强 芋泥是有颗粒感的那种不是细腻的 这个麻薯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加热的缘故 它还挺硬的然后不是属于有弹性的那种麻薯 反正口感不太好 建议大家这款加热吃会比较好

4⃣️ 蟹松蛋黄 这个也很好吃 因为它的蟹松是香香脆脆的再加上鸭蛋黄口感很棒 后面青汁麻薯也是口感不太好不太像麻薯 可能我也没加热?

5⃣️ 板栗紫薯芋泥 这个板栗泥非常非常细腻!板栗味很香 紫薯泥还是一如既往优秀 就是这个芋泥像块状的一样 不过不影响这个的好吃 总之板栗很优秀

6⃣️ 红枣乳酪 这个我看好多评论都说它巨好吃 yyds 但是吧我感觉它很腻 吃四分之一就差不多感觉到腻了 而且里面混合的红枣 它的皮存在感太强了 会粘在嘴里的各个地方 吃完一定要漱口没有我想的那么好吃

7⃣️ 玛奇朵麻薯 这个也是网上说很好吃的一款 但是这个是我在里面最不喜欢的一个口味了 我建议红茶跟黑咖啡都能接受的人再去试试 但凡你有一个接受不了那还是算了 我一入口就有一股说不上来的味道 又像是红茶又像咖啡 然后细细尝再是咖啡的醇香 但是吧 他这个馅里面的颗粒也是很大 而且 吃多会腻

8⃣️ 椰子灰 哈哈哈哈混入一个凑单的 这个是我一开始吃他家就巨喜欢的一个欧包 喜欢椰蓉面包的及椰蓉的宝贝一定要冲好叭加热更绝!

​​​​

(文章来源:短鱼儿商学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吃饭,看似简单,平常。但实际上,无论多简单、平常的一餐一饭,都蕴含了我们的美食文化,都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在抖音短视频领域中,美食类账号各式各样,内容更是层出不穷。

在这些美食账号中,有一个不易模仿不易超越的存在——@老饭骨。

本期我们对@老饭骨 的团队进行了一次专访,聊了聊@老饭骨 的短视频创作历程。

 

初入短视频

相比起一般的美食类教学账号,老饭骨的主创团队入驻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因为老饭骨的两位主创“大爷”和“二伯”,每一位都大有来头。

“大爷”郑秀生,原北京饭店行政总厨,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主席团副主席,曾获亚洲华人名厨首脑峰会“最高贡献奖”。

“二伯”孙立新,便宜坊集团行政总厨,京津冀唯一三国徽烹饪大师,九七亚洲烹饪大厨榜首。

案板前44年的从业经历,让两位前辈在抖音上的合体被大家尊称为“国宴天团”。

“在之前的生态中,他们很强,但他们是素人,图文时代的复杂性限制了他们的创作。在短视频的新平台里,他们可以随心呈现,创造出了达人自创作的模式。”

现在很多人苦恼于为何视频难以火爆或火爆后却无法长久,根源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能力。

抖音的算法会让很多视频突然成为爆款,但是持续保持视频热度却十分困难。

其实,这跟领域和平台都无关。时间会过滤新鲜和热点,唯有真正有价值的,能带给人收获的内容,才能长远流传。

“网红可能会不红,强人会一直强。”老饭骨运营公司“夏熵炿科技”的COO李佳表示,“用技法传承文化,让‘流行的中国味’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大爷’‘二伯’的理想,更是初心。为了小饭骨们,老饭骨会一直坚持下去。”

 

转变和探索

进入短视频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早在2015年,在北京台的《上菜》栏目里,大爷二伯就以“老饭骨”的身份参与了节目录制。

老饭骨的名字有了,还算贴切,但是大爷二伯的经验、技能如何呈现给大家是个难题。

老饭骨在短视频赛道上也是逐步地才摸索出了自己的模式。

  •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反响平平

因为不了解短视频规则,不熟悉用户喜好,早期时候,老饭骨的呈现是毫无保留“连续剧”式的,一道菜拍摄成30多集,一天发一条。

事无巨细的教学方式很难让用户获得沉浸式的体验,所以也很难一直追下去。

后台数据不理想,视频播放反响平平,也让老饭骨开始思考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习惯是什么,同时也开始研究短视频的各类规则。

  • 第二阶段:适应规则,打造爆款

“要想很好地呈现一道菜,我们就必须做短视频里的长视频。”

后期,老饭骨的一道菜基本控制在5-10分钟,成为抖音官方美食类做长视频的代表之一,以及抖音上第一批官方开通10分钟以上权限的美食类视频账号。

自从视频模式从一道菜N个视频变为一道菜一个5-10分钟视频后,老饭骨的账号就迎来了一个小的爆发。

最有印象的是去年十一的时候。70周年大庆,大爷拿出了1999年50年大庆国宴菜单进行复刻。

这件事情被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轰动一时,在短视频账号上的体现就是粉丝迎来了一波儿爆发式增长。

截至目前,老饭骨的账号粉丝总量876万,发布了282条短视频,平均点赞量达到8.6万,成为抖音美食类短视频的优质账号。

  • 视频选题

抖音视频能否成为爆款,选题至关重要。对于美食类账号来说,菜品选择是重中之重。比如老饭骨的一条西瓜露的视频就在抖音获赞113万。

“从国宴到家常,每一次菜品选择都可能为老饭骨带来大爆发。”李佳强调,每一次的菜品选择都是慎之又慎。

  • 内容拍摄

选题确定之后,便是内容拍摄。

看过老饭骨视频的人会发现,老饭骨的拍摄方法很“亲民”,就是厨房里的大爷二伯或是徒弟拿着手持OSMO(云台)拍摄,感觉聊着聊着菜就好了。

这样的拍摄手法在全平台都是十分罕见的,但正是这份没有设计感造就了最自然的呈现。

在有些许晃动的视频中,我们在镜头这边看到的内容仿佛就发生在身边。

大爷二伯嬉笑谈话间就做完了一道菜,这样家庭感的风格被粉丝亲切地称为“相声厨房”。

娴熟高超的技法和简易亲民的拍摄方式,让老饭骨的制作流程十分流畅。

“现阶段,大爷和二伯可以做到集中产出。正常情况下,视频数量基本可以保障。”李佳说。

什么事情都经不住钻研。老饭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老味道可以有新传承。小饭骨们有需求,“大爷”“二伯”来“给予”。做菜这件事情,只要做得好就一定会有合适的通路去呈现去满足。

有变就有不变。在不断的摸索中,老饭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定风格,通过持续不断地输出优质内容,与小饭骨们共享安心好味自在生活。

目前,老饭骨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账号矩阵,意图形成全网全平台的账号覆盖。

“我们要打造一个像漫威一样的饭骨宇宙,每一个旗下的矩阵账号都有自己的故事线,他们在一起又会融洽地结成饭骨联盟。”

 

品牌与变现

 

入驻短视频到现在,老饭骨未来的方向和规划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围绕着“饮食”,围绕着“流传的中国味”,打通链路,架构生态,创造新消费品牌。

作为国民级美食传承品牌, 老饭骨以“国宴大师教授及传承经典菜品”闻名,在收获众多忠实拥趸的同时,老饭骨也在进行全新的品牌探索。

新消费代表着新品类、新标准、新方式、新传播。

作为网生品牌,从引起共鸣到价值认同,从培养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到持续孵化,不断以新的标准打造新产品,每一步都是时间壁垒,从美食IP到新消费品牌的升级是老饭骨的必然路径。

对于老饭骨来说,“小切口,深扎根”,才能在收获众多小饭骨的同时,以老饭骨标准打造自身产品的延伸价值,向着线上线下全面互通、质效合一的产品服务迈进。

“用内容吸引流量,用流量打造品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满足小饭骨多种多样的需求。”李佳总结到,小花碗花胶,就是“老饭骨”与“小饭骨”之间“需求与给予”关系的首个呈现产品。

小花碗的推出并非一时兴起,后台越来越高的呼声,让老饭骨开始由纯粹前端输出变为后端反推输出。

“有很多男性用户问,我老婆怀孕了,吃什么好?我给女朋友做什么吃才好?朋友在减肥就饿着,想给她补营养吃什么?……”

于是,在粉丝的千呼万唤中,这款即食滋补小花碗花胶出现了。未来,还会有更多像老饭骨小花碗花胶一样的产品呈现出来。

每一个小饭骨都是老饭骨家的“孩子”,老饭骨的初心和使命会在这样的“需要”和“给予”当中,持续传承,不断进化,以更崭新、有力的姿态走近小饭骨,走进小饭骨们的生活。

大爷曾经说过,“从我们做菜大家能看出来,其实宴会菜单也很简单,很多都是我们身边的家常食材,我们希望在抖音上利用这个机会,让网友们也能学会,在一次次家庭聚会中做出来,一代代传承下去。”

比起技法,更为珍贵的是这份情怀,这份传承。

品牌的成功打造也是建立在能让粉丝真心信任的前提下,比起商品,“人”才是关键,就像大爷二伯,老饭骨的传承人,还有可爱的小饭骨们。

就如国宴核桃酥的视频中 ,我几乎记不清制作的步骤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二伯在制作过程中说的那句:“喝(核桃)的时候,枣皮粘到客人嗓子上,这就算事故!”

而对于我们来说,或许这份匠人匠心的情怀和坚守就是最好的品牌。

 


风口之上,如果你也想入局短视频营销 & 直播电商,获取精准客户,实现转化成交,现在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就可以立即免费预约专业顾问咨询~

文/李舒(美食作家)

1949年10月1日晚上6点,立在东长安街的北京饭店从未如此热闹。

这是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日子,直到天黑,人声依旧如沸。这样的暄腾,足以烹出一席盛宴。

600多位宾客走进警卫把守的北京饭店,共赴开国大典后的国庆宴会,也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开国第一宴”。参加宴会的除了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人,还有社会各界代表,其中就有茅盾、梁思成等。

这是北京饭店头一遭办如此大阵仗的宴会,虽然他们曾经荣幸地给末代皇帝溥仪的婚后派对提供过食物。但在建国初期,要想容纳近千人同时宴会,北京饭店最为合适,但它也有弱点——没有中餐厨房——最后临时搭了个200平米的中餐厨房。

 

老北京饭店厨房旧影

 

当天的国宴菜以淮扬菜为主,这是周恩来的决定。当时的政务院(国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从北京著名淮扬饭庄“玉华台”调来9位大厨,分别是朱殿荣、孙久富、王杜昆、杨启荣、李福连、王斌、李世忠、杨启富、景德旺。

朱殿荣的弟弟朱殿华当时是北京饭店的理发员,他也参与了国宴服务。他回忆,9位大厨各个身怀绝技,面点师傅孙久富,走路一瘸一拐,手上功夫却了得,凭一己之力做了供600多人吃的淮扬汤包。几十张大圆桌,每桌坐8人,路线和空间是专门设计的,足以保持传菜通畅快捷。朱殿华在前面负责端菜,后来成了足球运动员的史万春则在这场宴席上负责给各界代表斟酒布菜。

当晚,那群新中国见证人到底吃了些什么?

时任北京饭店“宴会总管”的郑连富曾保留一张原始菜单,后来在文革期间被毁。此后,人们只能根据亲历者的记忆逐渐拼凑。

 

早期的北京饭店全景

 

据郑连富回忆,开国第一宴有8道冷菜,6道热菜,分别是鲍鱼浓汁四宝、东坡肉方、蟹粉狮子头、鸡汁煮干丝、清炒翡翠虾仁和全家福。还有炸年糕、黄桥烧饼、艾窝窝和淮扬汤包4种点心。而在孙久富、朱殿华的记忆中,宴席有红烧大鲤鱼、红烧狮子头。

共同的回忆是狮子头,也难怪,这是周总理的最爱,早年在日本留学,他还一直在神保町点红烧狮子头。粤菜泰斗康辉先生曾说,他们当时做狮子头,就是按照总理的菜谱。五花肉要手切成肉粒,再加上荸荠,团成丸子,先在油里炸到金黄,定型后,再用砂锅炖煮两三个小时。一勺子㧟下去,肉粒松动裂开,入口即化。

这大概是少有的“华丽”国宴。冷菜、热菜、甜品、汤品,不紧不慢,吃了两三个小时。不久后,国宴菜式进行精简,大致定下了“四菜一汤”的标准,后来更有“三菜一汤”“两菜一汤”的尝试。

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说,那场国宴都堪称“第一”。

 

在北京饭店干了46年的郑秀生没能赶上那年盛况,这成了他心里的梦想。

1971年,16岁的郑秀生就这么稀里糊涂从初中被选进了北京饭店。饭店去学校选人时,没人知道这群穿四个兜中山装的人是干嘛的,只以为是教育局领导来考察学生思想。

能被选上的都是尖子生、班干部。第一次座谈会后,47个学生被选了出来,郑秀生在其中。紧接着第二次遴选,还剩22个,郑秀生留了下来。

一群半大孩子被送到农场“特训”,专门学习外语和客房服务等。直到培训期间参观了一次北京饭店,他才知道这是自己以后的单位——这里“只认工作证不认人”,特有面儿。

他立马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努力学好外语,当个服务员,说不准哪天还能见到老一辈革命家。卯足了劲儿学的外语没派上用场——鸡鸭鱼听不懂。

郑秀生被派到了后厨,一下子从天上跌到地上。学徒要从粗加工开始练,负责掏肠子、清粪便,“一天到晚都闻着腥臭,刚开始都吃不下饭”。干了一年,他就不想干了,还不如去当个铁路工人,待遇好,还免票。要说当厨师仅有的福利,大概就是能天天洗澡,伙食不错。他专门跟当工人的同学打听过,在工厂干活一周才能洗一次澡,还得花3分钱。

冲着这两个福利,他熬了下来。

学厨就像个打怪游戏,没法跳级,只能一局局攻破,而唯一的标准皆在师傅。从鸡鸭鱼粗加工到切菜、切肉,再到海参、鲍鱼这类干货的涨发,郑秀生基本功练了13年。土豆丝要切成火柴棍那样,干货涨发要拿捏准加碱、加热的分寸。

 

郑秀生

 

要想得到师傅认可,得眼里有活儿。“那时候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郑秀生说。

厨师的工作就是跟厨房有关的一切。郑秀生记得那会儿还没有煤气灶,哪怕是高配的北京饭店也是灶火墩。学徒们得负责堆煤、搞卫生、刷锅子,甚至要帮师傅洗围裙,“师傅让你累就说明喜欢你,干活不找你才是最大的惩罚”。

慢慢地,他出徒了,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师傅,后来更是成了北京饭店总厨,多次负责国宴制作。他在天坛祈年殿为世界500强代表准备西餐,也在奥运会期间为体育代表团准备餐食。

2009年,建国60周年,郑秀生在孙久富的指点下,复刻了开国宴菜单,热菜有银盅鱼翅、罐焖四宝、干㸆大明虾、口蘑鸡块、鲜蘑菜心、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和清汤燕菜。

这是他的初心,也是梦想,更是生活的勇气。

做国宴复刻宴的时候,郑秀生的搭档是他的好朋友,孙立新和武剑利。

孙立新跟郑秀生差不多时候入行,曾是华都饭店、便宜坊总厨。

 

孙立新

 

他的经历跟郑秀生也颇为相似。

1972年,当老师建议16岁的孙立新去上北京服务管理学校时,他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在那时候的人看来,“厨师属于服务行业,是伺候人的,没人愿意干”。生怕孙立新不听劝,老师特意在毕业时鼓励他:“中国不会老这样,早晚有一天国门会打开”。老师是印尼华侨,孙立新深信他对国内外局势更了解。

尽管还听不明白老师的话,孙立新还是决定,按老师说的办。

新入学的学生被分成四五个班,细分成热菜班和冷菜班,每个班近50人。女孩大多学做冷菜,热菜则以男学生为多。

学校教做菜,讲究的是样样通,淮扬菜、粤菜、川菜、宫廷菜都要涉猎。每天有一位老师来教一道菜,学生们就专门琢磨把那一道菜做好。大概是愿学厨的学生稀罕,师傅们尤其看重,从切菜到翻勺,每个环节都盯着,甚至会一一尝遍学生调的碗汁,具体指导。

入门靠师傅,修行还需自己练。为了雕好花,他成天往家一筐筐搬水萝卜练手。练完不舍得扔,萝卜包包子、蒸窝头、炖汤,拉着全家人一道变着花儿吃萝卜。

毕业后,孙立新到上海绿杨邨实习。那是上海有名的饭店,鸭子做得极好。给鸭子脱骨是件麻烦事儿。师傅从不当着学徒的面给鸭子脱骨,孙立新急于学会这门手艺。终于有一次,他早早到了饭店,琢磨师傅脱好骨的鸭子。没一会儿,就拿了只鸡练手,“皮一点儿都没破”。

可这只鸡是偷来的。这是犯了个大错。东窗事发,师傅气得要把孙立新轰回北京。为了留下来,孙立新又是求又是买烟孝敬师傅。两盒凤凰牌香烟,花了他一块多。

后来孙立新更师从川菜大师庹代良、又跟着香港大厨学做粤菜,成了全才式大厨,在华都饭店当总厨,更在加入便宜坊后创新了一只600多年的烤鸭。

相对年轻的武剑利江湖人称“熏爷”,做得一手好熏肉熏鱼。武剑利的后厨,最早是在人民大学校灶。所谓“校灶”,就是专门给校长等校领导做饭的。校灶更像个精细小料理作坊。按照领导的餐标制作菜单,还要在心里记住每个校领导的喜好,有人爱喝花雕酒,有人喜甜口,还有人晚上11点写完东西,到这里寻一碗鸡蛋挂面。

 

武剑利

 

这三个人搭起了一个有些简陋的“国宴班子”,和北京饭店的超大规模不一样,他们只有三个人,两个灶眼,用的“家伙事儿”也都是平常的,可他们想做的更多。

 

2019年2月1日,这三个人聚到了一起,决定把国宴菜传授到千家万户。

平台选在了抖音。

开伙的地方就选在武剑利家的厨房。不大的地方挤进三个自称大爷、二伯和三叔的厨子,寻常到就像你会常去蹭饭的亲戚:边聊天边做饭,搞不好一个不留神还会多放一勺糖的那种。

有人说,他们是网上教人做饭级别最高的宗师;在粉丝眼中他们就是响当当的“国宴天团”。1949年,人们只看到摆在台面上的国宴,而这一次,一桌国宴是如何诞生的,被明明白白端上抖音,让所有人都看了个通透。那些传奇如武侠的花刀、煎炸手法,甚至不外传的秘方,就这么摊开了。看他们唠着嗑做饭,才恍然,哦,原来国宴是这样的,其实自家也能做出国宴菜。

他们想要传下去的,不仅仅是厨艺,还有“老规矩”。

看到电视里年轻厨师正在颠覆甚至违背传统,郑秀生还是想做点事儿,“我们想纠正一些不太规范的东西,尽量把老规矩传下去”。

“开国第一宴”里就有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老规矩。

郑秀生想做出70多年前那道红烧狮子头。这是他学做淮扬菜时师傅教的第一道菜。

五花肉讲究的是肥四瘦六,要用刀切成“石榴籽大小”。那个年代没有绞肉机,机器也极容易把肉彻底打碎,吃起来口感过老。细切粗剁才能切出肉的粘性。好的厨师心里都有杆秤。郑秀生说,开国宴时,一个狮子头差不多得控制二两二或二两五一个。做红烧鲤鱼,要把鱼处理得干净,哪怕是尾巴也要切得规整好看。

同样负责过国宴的孙立新为了更好地设计盘式,甚至专门跟美术学院老师学习花鸟画。同样是做一只鸭子,他会花心思做成百花樟茶鸭,白虾胶做成花,在雕刻造型,“这样吃的人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跟做个斩成块的香酥鸭子肯定不一样。

所有用心,就是郑秀生口中的两个字:精细。

孙立新曾在视频中教大家做过一道甜品“枣泥核桃酪”。他说,在国宴里,哪怕是一片枣皮沾在客人嗓子上就是事故。

寻常人家真能做出国宴吗?也有人会质疑老饭骨的视频。他们刚开始在抖音上拍视频时,光是介绍一道“怀胎鳜鱼”的做法就拍了40多条视频,然而反响平平。

三叔武剑利却说,总有人拿没条件说事儿,觉得条件不足制约了发挥,“其实在家里也能做出真正专业的菜,只要一步步跟着我们教的来就行”。

这群做了半世纪饭的“老饭骨”,直到现在说起做饭还是有一股子劲儿。

只要有时间,他们也会为家人做饭。武剑利说,真正专业的大厨就是在家里的厨房也能做出高水准的菜。哪怕行程排到一周后,孙立新还是会替妻子把饭准备好。对他们来说,做饭就是他们的生活。

在厨子不受待见的年代,“老饭骨”叔伯三人一个猛子扎进后厨,憋着口气干了近半个世纪,烹小鲜如治大国,不管宾客是谁,唯“老规矩”不败。因为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抵达人心的还是那一味人间烟火。

不要小瞧那一缕气息。那是生活的味道。做饭和过日子,其实是同一门艺术——点化那些细枝末节的艺术。看老饭骨做饭,往往用不上什么稀罕东西,寻常食材、必备葱姜水、辣子花椒,平凡之物酿出小日子里的复合滋味。

有多少人跟着他们做饭?又有多少人靠他们下饭?这些“老规矩”到底能去往多少户百姓家厨房?这些或许都不是头等重要的。对“老饭骨”来说,不着急,慢慢做,一直做,早晚会有人传下去的。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头一遭,每个人都有所求。你是最笨拙的厨子,亦是顶苛刻的食评家,但只要不吝于拿出耐心去烹调,鼓起勇气咽下几回黑暗料理,总可以把简单食材烹出让人舒服到喟叹一声的好滋味。

老饭骨,值得提一杯。

https://www.xusbuy.com

上一篇:股票行情(柳钢股份股票代码)

下一篇:现货交易入门知识(现货交易入门教程)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